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4-03-04 11:08: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等

  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報複。我們(men) 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係列開創性工作,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結合一年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就新探索,代表委員表示,要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代表委員表示,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汙染等突出問題為(wei) 重點,全麵加強環境汙染防治。

  藍天保衛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河北深入實施城市大氣汙染深度治理、重汙染天氣消除等攻堅行動,藍天白雲(yun) 從(cong) ‘稀客’變成‘常客’。”河北省唐山市政協副主席、農(nong) 工黨(dang) 唐山市委主委李治欣代表說,打贏藍天保衛戰需久久為(wei) 功,要持續綜合施策、係統施治,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ti) 係,深化聯防聯控,壓實各方責任,確保防治措施落地落實。

  碧水保衛戰要促進“人水和諧”。“作為(wei) 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水源涵養(yang) 地,雅安堅持下大力氣治汙染,強化汙染源頭防治,實施小流域水質達標攻堅行動,常態化開展黑臭水體(ti) 排查,7個(ge) 國考斷麵、3個(ge) 省考斷麵和9個(ge) 水功能區水質優(you) 良率連續3年保持100%。”四川省雅安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彭映梅代表說,雅安將進一步扛牢責任,以更大力度打好碧水保衛戰,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淨土保衛戰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安心。“我們(men) 鄉(xiang) 背靠武夷山脈,平均海拔700多米,森林覆蓋率達93%。當地群眾(zhong) 一直有一個(ge) 共識,那就是一定要守護好這片祖輩留下的綠水青山。”江西省貴溪市樟坪佘族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雷燕琴代表說,近年來,鄉(xiang) 裏大力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控製農(nong) 業(ye) 和畜禽養(yang) 殖汙染,提升村容村貌,“環境好、生態優(you) 、百姓樂(le) ,我們(men) 鄉(xiang) 還被評為(wei) ‘全國環境優(you) 美鄉(xiang) 鎮’。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繼續努力,守好這片淨土,共同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據統計,202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5.5%;全國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9.4%。“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寧夏農(nong) 林科學院林業(ye) 與(yu) 草地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蔣齊委員說,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萬(wan) 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人民群眾(zhong) 切身感受到身邊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享受到越來越多藍天白雲(yun) 、綠水青山和潔淨空氣。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站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技術部部長許慶民代表長年從(cong) 事土壤和農(nong) 村環境的監測采樣、數據分析評價(jia) 以及環境質量報告編製等工作,持續關(guan) 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給當地帶來的變化。“成立國家公園,有利於(yu) 理順體(ti) 製機製,對於(yu) 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等方麵具有重要作用。”許慶民代表說,現階段,青海對各類自然保護地進行整合優(you) 化,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初步形成:2012年至2022年,三江源區水源涵養(yang) 量年均增幅逾6%,草地覆蓋率、產(chan) 草量分別提高11%、30%以上。

  高水平推進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布局方案》提出,在已設立2個(ge) 國家植物園的基礎上,我國將再遴選14個(ge) 國家植物園候選園,逐步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wan) 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體(ti) 係。”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代表表示,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不僅(jin) 要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時也應重視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山水工程’是實施生態係統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山水工程’為(wei) 牽引,江蘇省統籌開展土地、海洋、濕地等重要生態係統一體(ti) 化保護修複,築牢美麗(li) 江蘇生態基底。”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國梁代表建議,鼓勵省級層麵製定中長期實施計劃,支持市縣自主探索,構建上下聯動、各具特色的“山水工程”體(ti) 係,構建從(cong) 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固原地處六盤山生態功能區核心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長期麵臨(lin) 著水土流失等問題。近年來,固原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和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市長楊青龍代表說,推進生態係統保護修複需要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高生態保護修複措施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同時,還要廣泛激發全社會(hui) 參與(yu) 熱情,共同推動生態係統一體(ti) 化保護修複取得更大進展。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新時代以來,我國製定實施數十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製定修訂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和行政法規,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保護瀕危動植物資源、提高森林覆蓋率、推進防沙治沙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代表委員表示,隨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紮實推進,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將更加穩固。

  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wei) 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代表委員表示,新時代以來,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能源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同步提升,綠色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國,全球新能源汽車一半以上行駛在中國,一批綠色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低碳轉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童金南委員說,要進一步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製造業(ye) ,發展綠色服務業(ye) ,壯大綠色能源產(chan) 業(ye) ,培育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

  “我國的生物質廢棄物資源豐(feng) 富。生物質廢棄物替代木材應用,對保護森林資源、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萬(wan) 華禾香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興(xing) 田代表建議,加大對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和相關(guan) 企業(ye) 的政策扶持力度,製定完善相關(guan) 領域碳減排監測方法與(yu) 計量體(ti) 係,並推動納入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機製。

  “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堅持減緩和適應並重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氣象局科技與(yu) 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xing) 贏委員說,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需要精準的監測和預測能力、識別重點領域和敏感區域氣候變化風險,要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觀測網絡建設,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和影響風險評估。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2023年,全國完成油茶新增種植和低產(chan) 林改造1018萬(wan) 畝(mu) ,茶油產(chan) 量逐年增加,成為(wei) 全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前十位的油種。”北京林業(ye) 大學樹木發育與(yu) 基因編輯研究院院長林金星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油茶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支持力度,通過龍頭企業(ye) 示範帶動,推動油茶產(chan) 業(ye) 向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生態化穩步發展。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上海推動垃圾分類成為(wei) 低碳生活新時尚,從(cong) ‘隨手扔’到‘隨手分’,居民生活習(xi) 慣發生變化。”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榮華第四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盛弘代表說,要通過參與(yu) 式、互動式的活動,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傳(chuan) 播參與(yu) 環保的方式方法,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人們(men) 的自覺行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men) 生活的家園定會(hui) 更加美麗(li) 宜人,中華民族定將在綠水青山中實現永續發展。

  (本報記者 寇江澤 李紅梅 齊誌明 史自強 本報記者宋豪新、喬(qiao) 棟、薑曉丹、黃福特、金正波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