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馬蕭林委員:“到博物館打卡”蔚然成風 公眾與傳統文化“雙向奔赴”

發布時間:2024-03-05 11:13:00來源: 人民網

  編者按: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值此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際,人民網推出“文藝星開講”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特別策劃,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代表委員,分享議案提案,探討熱點現象,展現新時代文藝脈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在博物館裏體(ti) 驗文化年,沉浸式觀展與(yu) 文物“親(qin) 密接觸”,欣賞創意滿滿的文創產(chan) 品……近年來,隨著文旅消費“旺起來”,傳(chuan) 統文化“潮起來”,打卡博物館成為(wei) 假期“頂流”。作為(wei) 一名文博人,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認為(wei) ,“博物館熱”的背後,其實是公眾(zhong)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雙向奔赴”。

  馬蕭林告訴人民網記者,今年兩(liang) 會(hui) ,他帶來的提案建議將聚焦文物保護利用及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文物保護利用是一項久久為(wei) 功的長期任務,我們(men) 要本著對曆史負責的態度,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chan) ,努力讓文化遺產(chan) 煥發光彩、永續發展。”

  “新媒體(ti) 新技術助力文物變成‘頂流’”

  今年春節期間的博物館有多火爆?8天接待觀眾(zhong) 7358.01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98.6%。“博物館裏過大年”受到大眾(zhong) 青睞,不斷湧現的優(you) 質文化活動,讓生活更美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精神生活尤其是‘精品文化’方麵的追求日益旺盛。”在馬蕭林看來,這恰恰說明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和傳(chuan) 統文化吸引力在不斷增強。

  為(wei) 了讓厚重的曆史文化更加貼近大眾(zhong) ,許多博物館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充分發揮數字化優(you) 勢,讓文物煥發新生。

  以河南博物院為(wei) 例,馬蕭林介紹,他們(men) 通過采集文物高清照片,利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AI計算技術,自動生成被拍攝文物的三維模型,在5G、VR、AR、全息影像等技術的輔助下,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和可視化呈現。“即使是微小如拇指的玉器,在視頻中也可以實現360度自由旋轉,紋飾清晰可見,光澤熠熠生輝。”馬蕭林舉(ju) 例道。

  考古盲盒、玉佩棒棒糖、四神雲(yun) 氣冰箱貼……極富創意的文創產(chan) 品,融合傳(chuan) 統元素與(yu) 現代風格,將藝術美感與(yu) 實用功能巧妙結合,已經成為(wei) 各大博物館吸引觀眾(zhong) 、融入大眾(zhong) 日常生活的“破圈之鑰”,也成為(wei) 文物的有力“代言人”。

  “當前公眾(zhong) 的積極反饋,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博物館在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方式上的創新和轉型升級是卓有成效的。”馬蕭林表示,隻有找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讓文物更具傳(chuan) 播力、感染力,才能不斷拉近館藏文物和社會(hui) 生活的距離。

  “博物館成為(wei) 年輕人的社交新舞台”

  如今,約“搭子”逛博物館,成為(wei) 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社交新方式。有的人還會(hui) 身著漢服等傳(chuan) 統服飾,與(yu) 曆史文物產(chan) 生更加緊密的連接。“在這裏,既能汲取知識的滋養(yang) ,又能遇見心靈的共鳴者,何樂(le) 而不為(wei) ?”馬蕭林笑稱。

  目前,我國博物館數量逐年增加,總數排名世界前列,免費開放率超過90%,多地博物館接待量不斷創下曆史新高。一組組數據鮮活生動地展示著,打卡博物館已經成為(wei) 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發揮自身場域優(you) 勢,更好滿足年輕人多樣的個(ge) 性追求?馬蕭林認為(wei) ,博物館要善於(yu) 引入互動科技,讓展品故事活靈活現,提供沉浸式的展覽體(ti) 驗;定期舉(ju) 辦主題講座、文化沙龍等社交活動,邀請專(zhuan) 家學者與(yu) 觀眾(zhong) 麵對麵交流,進一步激發年輕人的思考與(yu) 參與(yu) 熱情,拓寬文化視野。

  “博物館不僅(jin) 僅(jin) 是文化的傳(chuan) 承地,更是年輕人心靈交流的港灣,要為(wei) 他們(men) 提供一個(ge) 既時尚又充滿知識氛圍的社交場所。”馬蕭林說。

  隨著公眾(zhong) 參觀博物館的需求劇增,許多熱門博物館一度“一票難求”。如何確保遊客在參觀時獲得高質量體(ti) 驗?馬蕭林建議,可以通過分段預約參觀的方式,讓遊客在觀展時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加大擴充專(zhuan) 業(ye) 、規範的官方講解服務隊伍,利用好多媒體(ti) 技術和互動裝置,開發多語種、分眾(zhong) 化的自助導覽係統,增強講解的時代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將持續深挖文物內(nei) 涵,創新表達方式,利用科技賦能,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不斷開辟新道路,為(wei) 現代生活注入更多文化元素。”馬蕭林表示。

  總監製:孫海峰

  總策劃:萬(wan) 世成

  製片人:黃維 謝婷

  統籌:劉穎穎

  采寫(xie) :劉微

  剪輯:劉微 者思靖(實習(xi) 生)

  視覺設計:鄭美鈺

  鳴謝:河南博物院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