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代表委員關注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 為年輕人養娃賦能

發布時間:2024-03-05 11: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張帆手機記賬App上的一串數字,是過去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孩子1歲半,她每月要支付育兒(er) 嫂的工資,買(mai) 奶粉、尿不濕、玩具的錢……零零散散加起來,遠超過她的預想。

  但家庭開支的增大沒有抵消孩子帶來的快樂(le) 與(yu) 生命體(ti) 驗。她和丈夫考慮過再生一個(ge) 孩子,但不得不考慮“家庭收入預期,帶孩子的人手和精力,職場打拚和養(yang) 育孩子的雙重壓力”。張帆希望“國家能為(wei) 人口福利多承擔一些成本”,在生育、養(yang) 育、教育方麵能給予支持。

  在今年中國青年報社“兩(liang) 會(hui) 期待”調查中,就業(ye) 、醫療、生育都是青年人期待的議題。而這些,尤其是生育,也是近些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重點議題。

  與(yu) 托育服務需求旺盛對應的是現有供給不足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dong) 縣芒果試驗站站長陸弟敏所在的田東(dong) 縣屬於(yu) 西南地區欠發達縣份。2022年,該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36元。

  他在調研後估算:一個(ge) 家庭如果有一個(ge) 0歲至3歲的孩子,每年需要開支1.2萬(wan) 元左右購買(mai) 奶粉、尿不濕等日用品,每月托育照護費用約2000元,一年開支約2.5萬(wan) 元。在他看來,嬰幼兒(er) 階段養(yang) 育成本之高,導致普通家庭生活壓力大,從(cong) 而影響生育意願。

  在一線城市,張帆的賬單也顯示,照料孩子的開銷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假如孩子能進入普惠性托班,我們(men) 每個(ge) 月大概能省7000元開支。”

  在全國政協委員、華東(dong) 師範大學社會(hui) 發展學院教授吳瑞君看來,托育服務對於(yu) 促進女性職育平衡、減輕家庭育兒(er) 負擔具有重要作用。與(yu) 托育服務需求旺盛對應的是現有供給不足。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茅倬彥教授在研究中發現,現有托育服務隻滿足7%左右的家庭嬰幼兒(er) 照護服務需求,仍有93%的嬰幼兒(er) 需要家庭提供照護。

  吳瑞君指出,目前,我國托育服務機構的價(jia) 格普遍偏高。根據全國政協2020年調研數據,托育機構平均月收費在2700元左右,占當年我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6%。一些民辦托育機構轉為(wei) 普惠性托育機構後入托價(jia) 格下降,但房租和人員經費等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也將導致托育服務機構難以實現營收平衡。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紅十字會(hui) 醫院門診部主任鍾燦擬提出《關(guan) 於(yu) 完善西部民族地區0歲至3歲嬰幼兒(er) 托育服務體(ti) 係的建議》。她建議,出台相關(guan) 政策,為(wei) 普惠托育服務提供免費或低價(jia) 場地,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製,最大限度降低托育服務運營成本,使民辦托育的收費更親(qin) 民。

  茅倬彥認為(wei) ,托育服務重新起步才不到5年時間,看到現有問題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解決(jue) 嬰幼兒(er) 托育服務難題的事一直在向前推。

  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35.2億(yi) 元、中央財政投入15億(yi) 元支持普惠托育。截至2023年9月,全國千人口托位數3.36個(ge) ,這一數字在2022年底是2.5個(ge)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位數達到4.5個(ge) ”已成為(wei)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指標之一。

  關(guan) 心女性職業(ye) 保障與(yu) 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對部分年輕夫妻采訪時發現,在家庭中,生育意願有著鮮明的性別差異。

  “我想生孩子,但我得問我媳婦。”28歲的李鑫對著鏡頭回答。

  茅倬彥表示,女性家庭經濟地位的變化讓其在家庭重大事務決(jue) 策上擁有更大話語權。2020年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hui) 地位調查數據顯示,生育作為(wei) 重大家庭事務之一,夫妻共同商量的已占91.1%。在承擔家庭主要撫育工作的同時,也要從(cong) 事有酬勞動,分擔家庭養(yang) 育的經濟壓力。

  國家衛健委2019年開展的人口與(yu) 家庭動態監測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的育齡母親(qin) 對家庭養(yang) 育中的經濟成本具有貢獻性,不論母親(qin) 是正規、非正規就業(ye) 還是全職狀態並不會(hui) 影響丈夫提供的照料時間。2020年由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的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hui) 地位調查數據也顯示,0-17歲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輔導作業(ye) 和接送主要由母親(qin) 承擔的分別占76.1%、67.5%和63.6%。

  在吳瑞君看來,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重視優(you) 生優(you) 育,對孩子質量的需求高於(yu) 對孩子數量的需求,這是一個(ge) 人口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國育齡婦女的婚育年齡隨受教育時間推遲,也是影響生育因素的原因。

  她認為(wei) ,可探索實施夫妻共享的育兒(er) 假,強製男性休假不少於(yu) 育兒(er) 假的三分之一,引導企業(ye) 消除隱形障礙,營造育兒(er) 友好環境。

  在茅倬彥看來,除了推動男性積極分擔養(yang) 育責任,還應強化製度建設促進勞動力市場生育成本的分擔,比如,建立多方共擔的合理成本分擔機製,縮小男性和女性雇傭(yong) 成本差距,保障女性就業(ye) 權益。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歐彥伶提交了一份《關(guan) 於(yu) 探索破解育齡婦女新生育政策下就業(ye) 難問題的提案》,建議探索建立靈活多樣的生育哺乳期人性化工作機製,切實保障女性職工的“就業(ye) 權”和“生育權”。該提案得到國務院婦女兒(er) 童工作委員會(hui) 辦公室的答複。

  李斌介紹,在照護支持方麵,各省(區、市)普遍延長產(chan) 假至158天及以上,超過半數的省份生育津貼支付期限不低於(yu) 158天。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guan) 於(yu) 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2022年7月,《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7個(ge) 方麵20項舉(ju) 措。

  在過去一年,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子女教育個(ge) 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標準提高到每個(ge) 子女每月2000元。21個(ge) 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育兒(er) 補貼政策,其中雲(yun) 南、寧夏實現了全省覆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優(you) 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降低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

  事實上,各地正在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在江西、安徽、遼寧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減輕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2024年民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yu) 發展中心主任賀丹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立科學合理的生育支持政策框架體(ti) 係是一項需要長久努力和發展的事業(ye) ,其中最為(wei) 關(guan) 鍵和困難的是完成核心製度設計並建立長期穩定的基本財政投入機製。

  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吳瑞君《關(guan) 於(yu) 完善婚嫁生育養(yang) 育教育一體(ti) 化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的提案》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和探討。吳瑞君介紹,自己去年還參與(yu) 了全國政協召開的雙周專(zhuan) 題座談,其中一場的主題即關(guan) 於(yu) 如何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

  今年,她將生育問題細化到了教育領域,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部門協同,推進婚嫁、生育、養(yang) 育、教育一體(ti) 化,為(wei) 中低收入家庭減負賦能。

  此外,什麽(me) 時候是出台生育支持政策的較好時機?茅倬彥坦言,學術界也一直在討論這個(ge) 話題。

  茅倬彥解釋,從(cong) 先行國家的經曆來看,生育支持政策需要穩定地實施相當一段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效果,人們(men) 結婚和生育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宇平 先藕潔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