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世界眼|觀察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題:觀察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
新華社記者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透過兩(liang) 會(hui) 這扇窗口觀察中國的民主政治實踐。不少海外人士通過親(qin) 身經曆和深入觀察認識到,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為(wei) 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分享借鑒的中國經驗。
匯聚建設現代化的人民力量
阿根廷留學生馬西是吉林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zhuan) 業(ye) 的一名博士生,他對中國民主的認識最初來自他的導師。馬西的導師禹平教授曾擔任吉林省長春市政協常委,去年當選省人大代表,她常態化地開展調研並提交意見建議給相關(guan) 部門。“她的每條意見都得到尊重”,這給馬西留下了深刻印象。
馬西感受到的是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ge) 重要功能——廣泛聽取人民意見。這從(cong) 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的組成中就可見一斑:全國人大代表從(cong) 基層通過層層選舉(ju) 產(chan) 生,來自全國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麵,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nong) 民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代表合計占比近四成。全國政協委員來自各黨(dang) 派、人民團體(ti) 、各民族、各界等。
不僅(jin) 如此,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在全國設立的45個(ge) 基層立法聯係點,帶動省市兩(liang) 級人大設立立法聯係點6500多個(ge) ,它們(men) 作為(wei) 基層和群眾(zhong) 參與(yu) 立法工作的“直通車”,靈活運用調研、座談、論證、聽證、評估等方式充分吸納民意。
古巴哈瓦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路易斯·雷內(nei) ·費爾南德斯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建立在人民真正參與(yu) 民主製度的基礎上,這確保了在製定發展戰略和計劃時都能照顧到人民的利益。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認為(wei) ,全過程人民民主讓民眾(zhong) 參與(yu) 到整個(ge) 政治進程,實現了民眾(zhong) 的有效參與(yu) ,符合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和需要。
廣泛吸納民意,既要在政府決(jue) 策中充分反映人民願望,也要充分利用人民智慧、匯聚人民力量。隻有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激發全體(ti) 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匯聚起齊心協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審議討論各項工作報告和法律案,提出議案、提案、建議……在黎巴嫩絲(si) 綢之路研究院院長、黎巴嫩中國對話之路協會(hui) 主席瓦裏夫·庫邁哈看來,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使社會(hui) 不同群體(ti) 都能參與(yu) 決(jue) 策,培養(yang) 了人民的歸屬感和共同責任感,有利於(yu) 在社會(hui) 成員之間達成共識、促進協作。
巴基斯坦南方科學和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委員會(hui) 伊斯蘭(lan) 堡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塔希爾·蒙塔茲(zi) ·阿萬(wan) 參加過中國的地方公開聽證會(hui) 和地方在線論壇,親(qin) 眼目睹政府機構與(yu) 社區組織和誌願者一起密切合作解決(jue) 問題。“中國民主製度的一個(ge) 特點是,從(cong) 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凝聚共識。這種民主機製促進了中國人民的團結,使他們(men) 能夠為(wei)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
上海市黃浦區五裏橋街道是基層治理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ge) 案例。始於(yu) 這裏的“三會(hui) ”製度——聽證會(hui) 、協調會(hui) 、評議會(hui) ,已推廣到上海全市並被納入地方法規。不久前,這裏迎來一批蒙古國記者,他們(men) 興(xing) 致勃勃地試乘了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加裝的戶外電梯,親(qin) 身感受了中國老百姓如何有效參與(yu) 城市治理。
五裏橋街道在推動加裝電梯的工作中探索出民主協商、因地製宜、一梯一策的做法,在基層黨(dang) 組織帶領下充分尊重居民主體(ti) 意願和利益訴求,利用“三會(hui) ”製度等基層治理方法支持居民自治共治,讓居民享受到國家和城市發展帶來的好處。蒙古國記者對這種居民與(yu) 社區共同推動的治理模式十分感興(xing) 趣。“我認為(wei) 蒙古國也應該借鑒這類工程。”烏(wu) 蘭(lan) 巴托新聞網記者阿拉坦吉嘎蘇說。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林斯指出,中國通過完善一係列法律法規,保障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行,確保人民群眾(zhong) 是民主決(jue) 策真正的受益者。墨西哥城自治大學國際政治研究員愛德華多·齊利認為(wei) ,中國探索出一套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的民主監督體(ti) 係,建立了運行高效、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監督網絡,從(cong) 而確保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確保現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全國人民共同奮鬥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社會(hui) 高度評價(jia) 。
“在雲(yun) 南的昆明、玉溪等地,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帶動當地許多民眾(zhong) 致富,這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回憶起去年作為(wei) 南非媒體(ti) 代表團成員訪華的經曆,南非“外交界”網站主編基爾坦·巴納說,這些地方曾經貧困人口很多,近年來迎來跨越式發展。“在我看來,通過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這就是中國實現現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一個(ge) 很好例證。”
法國國際問題專(zhuan) 家讓-皮埃爾·帕日談起自己時隔20多年再次訪華的經曆,也深有感觸。“中國的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和當年認識的老朋友交流,他們(men) 說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我觀察到,他們(men) 對社會(hui) 公共事務的參與(yu) 也越來越深入。”
古巴哈瓦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費爾南德斯說,中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衛生和教育事業(ye) 不斷進步、城鄉(xiang) 差距持續縮小,這些都伴隨著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不斷深入。
尼日利亞(ya) 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評價(jia) ,全過程人民民主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西班牙ESADE商學院教授蘇傲古說:“我看到中國取得了不可思議的發展成就,這個(ge) 製度運行得相當好。”
中國民主實踐引發關(guan) 注思考
英國國際關(guan) 係專(zhuan) 家基思·貝內(nei) 特長期關(guan) 注中國發展。去年,他參訪了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金元社區。那裏的基層治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這個(ge) 社區,居民提出的問題被收集匯總,社區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為(wei) 能夠及時向居民提供服務感到自豪。居委會(hui) 主任袁琴說:“隻要居民有需求,我們(men) 就會(hui) 努力解決(jue) 它。”在貝內(nei) 特看來,這表明“人民的治理不僅(jin) 僅(jin) 是代表人民,更是服務和關(guan) 心人民的需求和他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
這次訪問也讓貝內(nei) 特對中國的民主製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說,在西方國家,人民在競選中聽著各種天花亂(luan) 墜的口號,而到選舉(ju) 結束後就毫無發言權。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結合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中國革命曆史經驗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平衡了公共利益和個(ge) 人利益。
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政治亂(luan) 象加劇:黨(dang) 派惡鬥不斷,政策搖擺不定,民意嚴(yan) 重分裂,經濟發展停滯。在此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成就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成功實踐,引發世界上不少像貝內(nei) 特這樣的有識之士的深入思考。
“中國式民主與(yu) 西方民主的主要區別在於(yu) ,中國的民主以人民大眾(zhong) 的利益為(wei) 中心,而不是以少數人的利益為(wei) 重。”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yu) 現代亞(ya) 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領銜研究員帕維爾·特羅辛斯基說。柬埔寨柬中關(guan) 係發展學會(hui) 會(hui) 長謝莫尼勒認為(wei) ,中國的各項政策是圍繞人民製定的。西方民主雖強調所謂“人權”“自由”,但其實是把資本的利益擺在首位。
墨西哥城自治大學國際政治研究員齊利指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於(yu) 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人民可以通過包括選舉(ju) 在內(nei) 的多種途徑參與(yu) 國家事務,而有些國家把民主的重點僅(jin) 僅(jin) 放在選舉(ju) 上,很難有效保證公民全方位的政治參與(yu) 。因此,“中國的民主模式值得全球南方國家研究借鑒”。
巴基斯坦南方科學和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委員會(hui) 伊斯蘭(lan) 堡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阿萬(wan) 認為(wei) ,中國的民主製度在促進現代化上有三點優(you) 勢:因地製宜,將民主製度和本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以人為(wei) 本,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需要和願望;統籌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公平,縮小差距並促進全體(ti) 人民的長遠發展和共同富裕。“中國民主製度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的關(guan) 係,為(wei) 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追求民主和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和經驗。”(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執筆記者:劉讚、孟含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