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趕考路” 主題 約四百幅書畫作品匯集“從香山走來”藝術大展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應妮)2024“海之春”新春文化季項目“從(cong) 香山走來——迎新春藝術大展”開幕式暨研討會(hui) 日前在京舉(ju) 行。海澱美術館北館以深化“趕考路”為(wei) 策展主題精心推出該展,呈現75位藝術家的約四百幅紅色主題和三山五園題材創作。
北京市海澱區是文化、科技、教育、經濟大區,為(wei) 構建海澱城市發展新形態,擦亮三山五園名片,賡續海澱紅色血脈,講好海澱故事,展覽通過劉曦林、楊曉陽、張仁芝、李耀林、王利軍(jun) 、鄭山麓、袁武、許向群、賈廣健、方政和、葉培貴、張坤山、劉俊京等75位藝術家紅色主題和三山五園題材創作,以立體(ti) 式展覽形式,以“海澱風采”“時代精神”“抒發豪情”三大篇章,以書(shu) 法、繪畫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以極具現實主義(yi) 情懷的優(you) 秀藝術作品,重溫新中國建設者的激情歲月,展現新中國書(shu) 畫家家國情懷和藝術的成果和實踐。展覽中的《紅日照香山》《萬(wan) 壽山》《萬(wan) 水千山》《雙清別墅》等作品,是創作者追訪曆史、發掘底蘊、闡發主題的成果。
在以“如何深入發掘海澱紅色文化和三山五園主題創作”為(wei) 主題的研討會(hui) 上,中國文促會(hui) 美術研究院院長劉曦林指出,藝術作品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不斷變化的社會(hui) 建設服務。革命曆史題材的作品更要以曆史的真實性為(wei) 第一原則,海澱有很多革命聖地如香山、雙清別墅等,我們(men) 如何在遵循藝術規律的前提下,以藝術的思維來體(ti) 現這種紅色文化,在保證文學性和曆史性的原則上進行藝術創作,這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藝術史是一個(ge) 淘汰史,優(you) 秀藝術作品才會(hui) 被保留下來,因此藝術創作者要有精品意識,要有較高的藝術思維。
與(yu) 會(hui) 者一致認為(wei) ,紅色題材畫作是中國美術史的一個(ge) 重要部分,有著大批影響深遠的作品像董希文《開國大典》、李可染《萬(wan) 山紅遍》、錢鬆嵒《紅岩》、石魯《轉戰陝北》、劉文西《幸福渠》、王盛烈《八女投江》等;近些年也湧現了不少精品力作如唐勇力和趙建成的《開國大典》、苗在新《人民子弟兵》、袁武《東(dong) 北抗聯》等。藝術工作者有責任傳(chuan) 承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將這種曆史敘事的關(guan) 懷記在心中、體(ti) 現在筆下、呈現在作品上。
據悉,展覽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海澱美術館(北館)、海澱區美術家協會(hui) 等承辦,將持續展出至3月12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