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李敬澤代表:熒屏“繁花”綻放 文學與影視雙向賦能

發布時間:2024-03-06 17:15:00來源: 人民網

  編者按: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值此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際,人民網推出“文藝星開講”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特別策劃,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代表委員,分享議案提案,探討熱點現象,展現新時代文藝脈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這兩(liang) 年,大家印象深刻的影視作品多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我們(men) 不缺故事,但我們(men) 依然需要文學。”近年來,文學與(yu) 影視互相成就、相得益彰,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電視劇《繁花》年初火“出圈”,離不開文學作品的滋養(yang) ,“文學作品也好,電視劇也好,創造出麵對生活、麵對世界的獨特‘語法’至關(guan) 重要,這也是文學和電視劇碰撞出火花的根本因素。”

  《繁花》綻放 文學讓影視改編更出彩

  近年來,國產(chan) 影視劇市場掀起了文學“改編熱”。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裝台》《人世間》等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屢屢“破圈”,金宇澄長篇小說《繁花》同名電視劇一經播出即引發收視熱潮,成為(wei) 了跨年現象級“爆款”。

  隨著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文學在影視劇中的“母本”作用得到強有力的發揮。在李敬澤看來,文學為(wei) 影視劇等大眾(zhong) 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藝術土壤,“文學作品為(wei) 編劇、導演提供了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啟迪著他們(men) 在文學藍本上進行再創造。”

  “電視劇《繁花》不僅(jin) 具有大眾(zhong) 文化的品格,它同時也具備藝術性,體(ti) 現了創作者的主體(ti) 性。”李敬澤認為(wei) ,好作品包容萬(wan) 象,每個(ge) 觀眾(zhong) 都能找到共鳴,“不同年齡段的人看電視劇《繁花》,大家都有各自喜歡的理由。有人想起了青春記憶,有人喜歡劇裏的女性形象,有人愛看其中的光影鏡頭。”

  李敬澤談到,《繁花》從(cong) 文學佳作到熒屏好戲,兩(liang) 者在故事層麵相差很大,但小說的核心內(nei) 涵仍然深刻影響和塑造了電視劇。“看了《繁花》,我們(men) 都懂得了‘響’和‘不響’:生命中有喧囂、熱鬧的時刻,也有百感交集、一言難盡的瞬間,電視劇成功轉化了這一表達。”李敬澤說,“文學作品也好,電視劇也好,創造出麵對生活、麵對世界的獨特‘語法’至關(guan) 重要,這也是文學和電視劇碰撞出火花的根本因素。”

  直播帶書(shu) “滴水穿石”建構閱讀生活

  一部手機,一台電腦,主播繪聲繪色講述著圖書(shu) 背後的文化淵源,讀者在屏幕前與(yu) 主播互動……這樣的場景,在當前圖書(shu) 市場中並不少見,短視頻直播成為(wei) 了網絡時代值得探索的售書(shu) 新模式。

  據《2023年圖書(shu) 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圖書(shu) 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為(wei) 912億(yi) 元,同比上升4.72%。短視頻渠道僅(jin) 次於(yu) 平台電商,成為(wei) 第二大圖書(shu) 銷售渠道。

  當圖書(shu) 走進直播間,內(nei) 容與(yu) 流量碰撞磨合,創下了“一條短視頻帶動圖書(shu) 數萬(wan) 冊(ce) 銷量”的好成績;主播娓娓道來,作家、學者積極現身圖書(shu) 直播現場,拉近了作者、出版機構與(yu) 讀者的距離。

  李敬澤關(guan) 注到,在互聯網的衝(chong) 擊下,傳(chuan) 統圖書(shu) 業(ye) 麵臨(lin) 挑戰,“酒香也怕巷子深”,直播帶書(shu) 讓圖書(shu) 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走進千家萬(wan) 戶。“我們(men) 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擴展文化產(chan) 品。這不僅(jin) 僅(jin) 是圖書(shu) 的經營問題,也涉及到大眾(zhong) 文化生活。直播之外,我們(men) 需要多種方式建立、健全活躍的閱讀環境、穩定的文化生態,讓中國人越來越愛讀書(shu) 。”

  “‘破圈’與(yu) ‘跨界’不是迎合媒介的變化,也不是與(yu) 短視頻、影視、遊戲等搶奪注意力。”李敬澤直言,現代傳(chuan) 播格局對參與(yu) 文學創作、生產(chan) 、傳(chuan) 播的從(cong) 業(ye) 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讓好作品在各個(ge) 環節充分發揮能量,讓文學更好地迸發生命力與(yu) 活力。

  網文出海 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當我們(men) 提到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時候,網絡文學是其中不容忽視的範本。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正成為(wei) 網文創作的素材庫、網文出海的新引擎。”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以瑰麗(li) 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強烈的代入感吸引了國內(nei) 外讀者喜愛,李敬澤感歎,網絡文學滿足了人們(men) 豐(feng)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因其傳(chuan) 播便捷而更易“漂洋過海”。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近期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文出海市場規模超過40億(yi) 元(人民幣),海外訪問用戶約2.3億(yi) ,覆蓋全球200餘(yu) 個(ge) 國家及地區……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wei) 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名片。

  “網絡文學是我們(men) 新時代文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富生產(chan) 力和創造力。”李敬澤表示,“我們(men) 的很多網絡文學作品,都具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基因,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網絡文學取之不盡的寶庫。網文作者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多元題材和類型,踐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作出全球化大眾(zhong) 文化形象。即使很多外國人沒來過中國,不懂中文,也不妨礙他們(men) ‘催更’中國的作品。”

  近幾年,網絡文學以其新銳之姿,不斷吸納年輕力量加入,“95後”“00後”作家引領網絡文學創作新風潮。李敬澤期待,青年作家能夠立足時代、勇擔重任,麵對新挑戰、開拓新道路、呈現新可能,在新征程上努力攀登新時代文學的高峰。

  總監製:孫海峰

  總策劃:萬(wan) 世成

  製片人:黃維 謝婷

  統籌:劉穎穎

  采寫(xie) :郭冠華

  剪輯:吳婷

  攝像:趙晨 次仁羅布

  視覺設計:鄭美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