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風雲四號B星“接棒”A星 為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服務

發布時間:2024-03-07 14: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3月6日電 記者陳海波、通訊員龐晶從(cong) 中國氣象局獲悉,經過近一個(ge) 月的漂移及業(ye) 務調試,風雲(yun) 四號B星於(yu) 3月5日成功接替風雲(yun) 四號A星,在東(dong) 經105度的靜止軌道上恢複業(ye) 務服務。B星軌位調整後,監測範圍進一步西移,能為(wei) 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救災等所需數據。

  作為(wei) 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A星於(yu) 2016年12月發射,設計壽命為(wei) 7年,目前屬於(yu) 超期服役。該衛星定位為(wei) 科研試驗星,後又承擔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觀測業(ye) 務,裝載有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yi)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yi) 、閃電成像儀(yi) 和空間天氣監測儀(yi) 器包等載荷,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大氣溫濕度三維探測。

  2018年5月8日,我國全部國家級氣象業(ye) 務平台完成風雲(yun) 二號到風雲(yun) 四號A星的業(ye) 務切換,開創首顆試驗星直接投入業(ye) 務運行的先河。2022年1月,A星正式承擔起空間與(yu) 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的值班任務。在台風、強對流、洪澇、火災、火山噴發、幹旱、高溫等各類災害監測評估中,它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以A星為(wei) 代表的風雲(yun) 家族,為(wei) 全球129個(ge) 國家和地區提供產(chan) 品和天氣服務。

  B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顆業(ye) 務星,在繼承A星技術狀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大氣變化識別精度、空間分辨率等有效載荷的觀測性能,並新增了快速成像儀(yi) 。該衛星於(yu) 2021年6月發射升空,此前在東(dong) 經133度開展監測業(ye) 務服務。為(wei) 更好地發揮衛星效益,按照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布局調整方案,今年2月1日,B星從(cong) 東(dong) 經133度起漂;2月19日,定點至東(dong) 經105度,開展了半個(ge) 月的業(ye) 務調試。3月5日,B星正式接替A星,完成業(ye) 務無縫交接。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行控製室副主任鄭旭東(dong) 介紹,此次業(ye) 務調整是基於(yu) 對東(dong) 經105度主業(ye) 務位置觀測的連續性考慮,由B星接替A星在新的軌道上開展監測業(ye) 務服務。目前,B星星地係統運行良好,時空分辨率能達到1分鍾、250米,技術性能較A星更優(you) 。軌位調整後,B星將在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中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撐。

  B星接替A星後,A星已於(yu) 3月5日8時30分啟動漂移,未來10餘(yu) 天,將從(cong) 東(dong) 經105度漂移至東(dong) 經86.5度。鄭旭東(dong) 表示,下一階段,A星及其地麵係統仍將保持業(ye) 務運行狀態,逐步降低業(ye) 務運行強度。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7日 12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