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金庸百年誕辰 浙江嘉興舉辦係列文化交流活動
中新網嘉興(xing) 3月11日電(胡豐(feng) 盛 黃彥君)“每逢這個(ge) 特殊的日子,思念便難以抑製地愈演愈烈……試想人生不過百載,與(yu) 他通力創作的日子,早已成為(wei)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著名導演、製片人張紀中這樣回憶金庸。
千古文章俠(xia) 客夢,丹心一寸照山河。3月11日下午,金庸誕辰百年之際,金庸誕辰100周年文化交流活動在金庸故裏——浙江省嘉興(xing) 市舉(ju) 行。
嘉興(xing) 是金庸先生的出生地和少年成長地。“嘉興(xing) ,是少年金庸離開家鄉(xiang) 海寧袁花鎮的第一站,也是他闖蕩江湖邁出的第一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hui) 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邱華棟說,金庸先生以其敏銳的感覺把握到了中華文脈的創造性再生,以武俠(xia) 文化小心翼翼地守護著民族文化的血脈,用他豐(feng) 富的想象力,把中國人的精神提升到了一個(ge) 獨特的高度。
在金庸的筆下,故鄉(xiang) 是最美的江湖風景。南湖、醉仙樓、煙雨樓、陸家莊、鐵槍廟、法華寺、錢塘潮、袁花鎮等地理風貌和槜李、嘉興(xing) 粽子、南湖菱等家鄉(xiang) 風物,都被金庸寫(xie) 進他的“武俠(xia) 江湖”,流露出濃濃的故鄉(xiang) 情結。
1992年之後,金庸先生曾六次回到故鄉(xiang) ,足跡遍及家鄉(xiang) 的角角落落。他在參觀南湖時,揮毫寫(xie) 下“舊地重遊,煙雨如舊”;他出資為(wei) 母校嘉興(xing) 一中建造張印通校長銅像,在金庸圖書(shu) 館落成典禮上寫(xie) 下“感我桑梓,錫以嘉名,願盡菲薄,助振斯文”;他到海寧鹽官觀潮,留下“天下奇觀”題字……這些足跡,成為(wei) 鐫刻在嘉禾大地的金庸“江湖”。
江湖第一人,一人一江湖。作為(wei) 全球傳(chuan) 播最廣、讀者最多的華人作家,金庸以其波瀾壯闊的武俠(xia) 世界和深入人心的家國情義(yi)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他(金庸)有600多篇電影評論、20多個(ge) 電影劇本、百萬(wan) 字的翻譯作品;有三部書(shu) 、(多篇)社論、2000篇的專(zhuan) 欄文章;他還有文學、國學、新聞學、曆史學的論文和隨筆。”中國武俠(xia) 文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電影資料館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金庸小說研究專(zhuan) 家陳墨表示,在武俠(xia) 小說之外,金庸留下了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
故人已去,江湖仍在。今人該如何從(cong) “俠(xia) 之大者”中厚植家國情懷?
“作為(wei) 新時代的文化文藝工作者,我們(men) 更應把家國情懷放在首位,樹立正確的作品關(guan) 注點,將筆觸聚焦人民群眾(zhong) ,回饋祖國與(yu) 時代。”浙江省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來穎傑表示,浙江將持續擦亮金庸文化品牌這張“金名片”,高質量打造文化交流項目和文明共建平台,以文為(wei) 美,展現浙江風景,講好中國故事。
活動現場,嘉興(xing) 還麵向全球發布了《書(shu) 劍恩仇錄》故鄉(xiang) 版、《金庸江湖28景·浙裏圖鑒》、AI宣傳(chuan) 片《金庸筆下的嘉興(xing) 》等一係列標誌性成果,共同探尋金庸的浙江足跡,沉浸式重現金庸先生的桑梓深情,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感和城市歸屬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