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市楹聯學會會長陳偉明:推動傳統文化進社區,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12 15:11:00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當人們(men) 還沉浸在龍年春節快樂(le) 之中時,天津市楹聯學會(hui) 會(hui) 長陳偉(wei) 明早已從(cong) 正月初三開始,便奔波於(yu) 紅橋、津南兩(liang) 區之間,為(wei) 當地文化發展出謀獻策。

  記者乘津門聯墨界團拜雅集的間隙,對陳偉(wei) 明做了專(zhuan) 訪。談起文化傳(chuan) 承,陳偉(wei) 明激動萬(wan) 分。“作為(wei) 一名傳(chuan) 統文化工作者,有幸生逢盛世,並能為(wei) 民族血脈的賡續和精神家園的構建奉獻一己之力,實乃與(yu) 有榮焉!”陳偉(wei) 明為(wei) 津南區打造“三區兩(liang) 園一所”文化惠民工程,在六年的時間裏三百多次深入社區走訪調研,並先後為(wei) 鹹水沽鎮撰寫(xie) 了《雙擁賦》、《清風賦》、《和賦》以及大量的楹聯作品。

  陳偉(wei) 明說,津南區厚重的人文底蘊,加之津濱雙城戰略“一根扁擔挑兩(liang) 頭”的特殊區位優(you) 勢,決(jue) 定了其補足短版、文化先行的基本發展思路。“為(wei) 此,我們(men) 與(yu) 鹹水沽鎮黨(dang) 政部門攜手,以社區文化建設為(wei) 切入點,讓最具民族特色的楹聯文化走進千家萬(wan) 戶,進而使‘門前的正能量’成為(wei) 涵育社風、民風的有力抓手。‘喜鹹水變成甜水;讓春風融入家風。’每當人們(men) 看到這副懸掛在普明裏家風園社區大門口的楹聯時,無不為(wei) 其朗誦上口、言簡意賅的兩(liang) 行對韻所深深打動。”陳偉(wei) 明說,小楹聯大文章,這就是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它透過聯家的精準表達,將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無以言表的情感,凝練且生動鮮活地呈現在世人麵前,可謂以文化人的真實寫(xie) 照。

  記者了解到,正是這種寓有形於(yu) 無形之中的潛移默化,使得原本雜亂(luan) 無章的小區,變得整潔幹淨起來。用居民的話說,家家戶戶樓門前懸掛楹聯後,小區居民不知不覺中素質有了普遍提高,亂(luan) 扔垃圾、亂(luan) 貼小廣告的沒有了,人們(men) 生怕破壞了小區的整體(ti) 環境,現在就連這裏的房價(jia) 都提高了很多。

  積極推動傳(chuan) 統文化進社區。陳偉(wei) 明說,鹹水沽鎮楹聯文化進社區,今天見證了這項民心工程所取得的成效,但在整個(ge) 實施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困難,我們(men) 始終不改初心,用實際行動作出最有力的回答。當六年的時間過來後,楹聯文化社區已然成為(wei) 津南區一塊靚麗(li) 的文化品牌,外省參訪團隊更是絡繹不絕。用津南區主要領導的話說,“津彩南望”望什麽(me) ?望的就是以文化為(wei) 引領的社會(hui) 經濟的全麵健康發展,讓“四以”講話精神在津南大地開花結果。

  針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傳(chuan) 統文化應扮演什麽(me) 樣的角色這一問題,陳偉(wei) 明說,京津冀本來就是一家。不僅(jin) 地緣相近、人文相親(qin) ,更主要的是同屬“燕趙”文化圈。盡管曆史上曾有分有合,但歸根結底同屬一家人。“我個(ge) 人認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應文化先行,隻有從(cong) 血脈親(qin) 緣的角度切入,才能從(cong) 根本上將三地的人心、民意凝聚在一起,進而秉誠輸愛、互通有無。最近,我們(men) 正在積極籌劃‘京津冀傳(chuan) 統文化聯席會(hui) ’,並著手成立‘京津冀傳(chuan) 統文化交流學會(hui) ’,旨在團結三地詩聯兩(liang) 界有識之士,共同打造京津冀文化高地,讓傳(chuan) 統文化真正成為(wei)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排頭兵。”陳偉(wei) 明說。

  作為(wei) 中國楹聯學會(hui) 副會(hui) 長、天津市楹聯學會(hui) 會(hui) 長,陳偉(wei) 明還是當今著名的詩聯辭賦家,尤其是他撰寫(xie) 的《建黨(dang) 百年賦》、《運河桃花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聯語解讀》等,在社會(hui) 上影響很大。如何更好地做好文化傳(chuan) 承?陳偉(wei) 明說,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的根和魂,中華民族之所以綿延不絕而屹立不倒,歸根結底是文化血脈的賡續起著決(jue) 定性作用。文化傳(chuan) 承絕非曆史與(yu) 時代、新與(yu) 舊的對立,而是繼承發展、互鑒共融的辨正關(guan) 係。任何民族自有文化均與(yu) 國情密不可分,我們(men) 隻有梳理清“新”與(yu) “舊”的辨證關(guan) 係,充分發揮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新時代的涵養(yang) 作用,進而以史為(wei) 鑒,才能讓我們(men) 的民族真正行穩致遠。

  “盛世騰歡,甲序呈祥凝眾(zhong) 誌;新春踏舞,辰光兆瑞耀神州” 。陳偉(wei) 明說,這是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他撰寫(xie) 的拜年封一聯,不僅(jin) 洋溢著對龍年的良好祝福,更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振興(xing) 發展的美好期盼。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