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憶金庸:武林繁華依舊昭昭 山水會相逢
中新網嘉興(xing) 3月12日電(胡豐(feng) 盛 黃彥君)“試想人生不過百載,與(yu) 他通力創作的日子,早已經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回憶起金庸,著名導演、製片人張紀中坦言,自己今天所獲得的一切成就,全部都與(yu) 金庸先生及其作品有關(guan) 。
張紀中被譽為(wei) “大陸武俠(xia) 劇第一人”,《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chuan) 》、《天龍八部》、《神雕俠(xia) 侶(lv) 》等金庸的經典作品,皆經他手搬上熒幕,成為(wei) 陪伴一代人成長的經典記憶。
杏花微雨如約而至,武俠(xia) 江湖澎湃如昨。日前,在金庸故裏浙江省嘉興(xing) 市舉(ju) 辦的金庸誕辰100周年文化交流活動期間,張紀中回憶起了與(yu) 這位“大俠(xia) ”的點滴故事。
談及與(yu) 金庸初識的場景,他仍能記住許多細節。
“那時我在報紙上看到他的采訪,金庸說,如果有人能按照《三國演義(yi) 》《水滸傳(chuan) 》的標準來拍他的作品,他願意1塊錢賣出版權。”張紀中說,看到這個(ge) 消息後他非常激動,連夜趕回北京,給金庸寫(xie) 了一封信,上午發出傳(chuan) 真,金庸下午便回信了。
那是1999年的杭州,在一間安靜的賓館內(nei) ,張紀中把製作成禮物、包裝精美的1塊錢交給了金庸,從(cong) 那天起,他們(men) 便成了一生的夥(huo) 伴。
“他是很幽默的,跟他在一起完全不會(hui) 感覺他是‘泰山北鬥’,你隻會(hui) 覺得這是一位平和的老人,跟你是朋友之間的關(guan) 係。”回憶起與(yu) 金庸的情誼,張紀中重複了兩(liang) 次“很珍惜”。
此後,心中的武俠(xia) 情懷得到了感召,張紀中決(jue) 心勇闖金庸的江湖世界。這一闖,如今已有20年之久。
不論生死的懲惡揚善、顛倒眾(zhong) 生的愛恨情仇、渾厚熱烈的家國情懷仍曆曆在目,而他鍾愛金庸的《雪山飛狐》。“我喜歡《雪山飛狐》中的人物性格,(喜歡)他們(men) 這種武俠(xia) 抗爭(zheng) 之間的情感、情大於(yu) 生命的精神。”張紀中說。
在許多人看來,金庸離世象征著一個(ge) 時代落幕。總有人發出疑問,當代年輕人還需要金庸的武俠(xia) 故事嗎?
“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都有英雄主義(yi) 的情懷。”張紀中認為(wei) ,所謂英雄,就是血性和信念,擁有這二者之後,每個(ge) 人都可以是英雄。
在紀念金庸百年誕辰的長文裏,張紀中寫(xie) 道,“你是這世上空前絕後的彗星神作……武林繁華依舊昭昭,從(cong) 不黯淡。”
英雄主義(yi) 的情懷和熱血,便是金庸留在人世間的“武林繁華”,也是張紀中樂(le) 此不疲拍攝金庸作品的動力。
不斷翻拍的影視作品、二次元漫畫、武俠(xia) 主題網遊……當下,金庸的英雄夢想與(yu) 俠(xia) 義(yi) 故事,正在與(yu) “Z世代”同頻共振。
“現在我們(men) 應該運用科技手段,用AI、VR等技術來表達武俠(xia) 世界,讓人們(men) 能夠沉浸到武俠(xia) 世界裏,營造高度的參與(yu) 、高度的體(ti) 驗。”在張紀中看來,金庸的作品還有無限的創作空間。
金庸晚年,張紀中曾多次去探望他,“那時他認識的人已經不多了,坐在輪椅上看了我半天,然後對我說,張先生。金庸的太太告訴我,‘他就是認識你了’。”張紀中回憶道,後來再見金庸時,他基本在昏睡當中。
“往後餘(yu) 生,我亦行而不輟,跟隨金庸先生之教誨啟迪,傾(qing) 我一生傳(chuan) 播弘揚武俠(xia) 文化、武俠(xia) 精神。山水會(hui) 相逢,於(yu) 今此處,問查先生、‘查大俠(xia) ’春安。”演講的結尾,張紀中深情地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