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讓青年成為揚州發展最佳“合夥人”

發布時間:2024-03-13 11:1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青年最具活力,是推動創新的最為(wei) 重要的力量。”揚州市委書(shu) 記王進健介紹,近年來,揚州將青年優(you) 先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的夢想城市,2023年揚州新引進高校畢業(ye) 生超2.5萬(wan) 人。揚州將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大力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讓青年成為(wei) 揚州發展的“最佳合夥(huo) 人”。

  第一,加大引才力度,打造“青聚揚州”。聚焦青年人才來揚回揚留揚,推出多項“給力”政策。應邀來揚參加招聘會(hui) 或麵試的畢業(ye) 生每人可享受1000元一次性麵試補貼。打造揚州青驛,為(wei) 應邀來揚求職麵試、實習(xi) 實踐的應屆高校畢業(ye) 生提供最長3個(ge) 月的免費住宿。對企業(ye) 新引進的35周歲以下全職博士、碩士、本科、大專(zhuan) 等人才,3年內(nei) 給予每月3500元、1500元、1000元、500元租房補貼。對市區企業(ye) 新引進35周歲以下全職博士、碩士、“雙一流”高校本科、普通本科5年內(nei) 在揚首次購買(mai) 住房一次性分別給予30萬(wan) 元、15萬(wan) 元、7萬(wan) 元、5萬(wan) 元購房補貼。對在揚高校應屆畢業(ye) 生(本科及以上)留在揚州企業(ye) 工作、外地高校揚州籍應屆畢業(ye) 生(本科及以上)回揚州企業(ye) 工作的,給予每月500元的專(zhuan) 項補貼,補貼3年。深入實施“百名博士揚州實踐”“千家揚企校園引才”“萬(wan) 名大學生看揚州”等活動,以城市之名舉(ju) 辦集體(ti) 開學和畢業(ye) 典禮,在高校院所設立“揚州青驛”,選取揚州籍學生擔任“人才大使”,推介城市品牌形象和創新創業(ye) 環境。

  第二,鼓勵創新創業(ye) ,打造“青創揚州”。對符合條件的青年創業(ye) 人才,給予每人一次性創業(ye) 補貼5000元。在揚創業(ye) 失敗青年可按實際納稅總額的50%、最高不超過1萬(wan) 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天使(人才)專(zhuan) 項資金、天使夢想基金優(you) 先支持青年創業(ye) 企業(ye) 和項目。定期舉(ju) 辦“創響揚州”大學生創業(ye) 大賽、“創青春”青年創新創業(ye) 大賽等,參賽項目可獲得科技綜合體(ti) 優(you) 惠入駐機會(hui) 。發放最高個(ge) 人30萬(wan) 元信用額度和企業(ye) 100萬(wan) 元授信額度的“揚州青商卡”,持續實施青年企業(ye) 家發展領航計劃,定期開展學習(xi) 培訓和交流活動,引導弘揚企業(ye) 家精神。

  第三,優(you) 化服務體(ti) 係,打造“青享揚州”。推出“青年人才旅遊券”,暢享市內(nei) 園林景區免費遊、住宿餐飲優(you) 惠享、體(ti) 育健身快樂(le) 玩等服務內(nei) 容,讓青年人才深度感受城市的“養(yang) 眼”風景、“養(yang) 身”美食和“養(yang) 心”環境,提升青年與(yu) 城市契合度。進一步拓展“揚州人才碼”使用場景,探索高層次青年人才享受免費高鐵站、機場貴賓通道和貴賓室、免費公交、免費體(ti) 檢、免費觀影等服務。發布“青享碼”,向省會(hui) 青年人才送出史上最大力度“四免兩(liang) 優(you) ”政策大禮包(公交免費坐、景點免費遊、驛站免費住、體(ti) 育場館免費玩和美食優(you) 惠享、街區悠閑逛)。引入打造“夜遊”“夜娛”“夜食”等一批符合青年人生活習(xi) 慣的消費場景,提供適合青年群體(ti) 的消費體(ti) 驗。定期組織青年鄉(xiang) 土人才、非遺傳(chuan) 承人等舉(ju) 辦“青匠夜市”,走進商業(ye) 綜合體(ti) 等開展手工藝品售賣、非遺技藝展示、創業(ye) 故事分享等。

  第四,營造良好氛圍,打造“青愛揚州”。聚焦青年人才關(guan) 心的“關(guan) 鍵小事”,定期舉(ju) 辦“人才匯聚·愛在揚州”青年人才聯誼和集體(ti) 婚禮、“青春追夢·樂(le) 在揚州”創意市集、“青春追夢·創在揚州”青年人才沙龍等係列活動,拓展青年人才朋友圈;按照青年人才的需求改造提升人才公寓,2023年建成人才公寓12531套,力爭(zheng) 到2025年年底全市累計建設籌集各類人才公寓5.35萬(wan) 套、9個(ge) 以上高品質人才社區;為(wei) 外地來揚青年人才子女提供更多更優(you) 幼兒(er) 園、中小學教育資源保障;依托市場化手段,鼓勵社會(hui) 機構為(wei) 青年人才子女提供嬰幼兒(er) 托管、校外素質拓展、出國留學和回國就業(ye) 等服務,著力解決(jue) 青年人才後顧之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