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激活高校團組織基層細胞
氣氛嚴(yan) 肅,卻不乏坦誠交流;節奏緊張,但不失觀點碰撞……這是一場省級層麵的團建示範培育驗收座談會(hui) 。驗收組一方,陣容強大——一名高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帶隊,率兩(liang) 名高校團委書(shu) 記及團省委工作人員,圍繞團建示範培育工作內(nei) 容逐項查對,頻頻發問;被驗收一方,高度重視——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坐鎮,校團委及重點院係團幹部、團員青年代表沉著自信,認真“迎考”。
“務實,且富有建設性” 是這場團建示範培育驗收座談會(hui) 的關(guan) 鍵詞。
“我們(men) 開展的高校團建示範培育工作,目的是要規範、夯實高校的基層團組織。隻有基層組織建強了,團組織的作用才能更好發揮,作為(wei) 團組織主業(ye) 的思想引領才能更加有效。”共青團陝西省委學校部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自2020年始,陝西高校團建示範培育工作每兩(liang) 年一個(ge) 周期,至2023年9月啟動第二輪培育,已實現了對陝西90餘(yu) 所高校的“全覆蓋”。
“就陝西高校而言,基層組織雖然較為(wei) 健全,但作用仍然沒有得到完全發揮。”在這位學校部相關(guan) 負責人看來,團組織的活躍不能僅(jin) 靠學校層麵——“一所學校,校團委就那麽(me) 幾個(ge) 人,即便一年做幾項大型活動,也很難牽引到大麵積的基層。”為(wei) 此,團建示範培育將目標鎖定三級層麵:團建樣板支部、團建標杆院係及團建示範院校。
作為(wei) 第二批團建示範培育的驗收組成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團委書(shu) 記傅超已和驗收組成員一起,走訪驗收了10所院校的團建示範培育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基層團組織凝聚力的增強。”
去年下半年,陝西共青團成立的9個(ge) 驗收組分赴全省各高校,對第二輪培育的18個(ge) 高校團委、87個(ge) 院係團組織、92個(ge) 團支部展開現場核查驗收。“驗收組成員來自團省委機關(guan) 及各高校,每組均由團省委領導或高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帶隊,赴各校進行觀摩理論學習(xi) 、交流分享、團日活動等,還要結合驗收工作召開座談會(hui) 、開展滿意度測評、個(ge) 別談話及反饋驗收意見。”傅超介紹。
“陝西共青團開展的團建示範培育工作,對於(yu) 每一級創建都有著嚴(yan) 格、規範的細化指標。”西安工業(ye) 大學團委書(shu) 記王守民告訴記者,這樣的“精細化”,使高校共青團在提升基層組織建設中“凡事皆可對標、對表,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在為(wei) 期1年的團建示範培育中,西安工業(ye) 大學對學校共青團工作進行了全麵梳理,樹立起“共青團工作是‘行走的思政課程’”的理念,全麵實施了以領航工程、導航工程、護航工程、啟航工程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四航工程”,並將“把一切獻給黨(dang) ”的軍(jun) 工精神根植於(yu) 團員青年中,全麵引領團員青年和大學生成長成才。
在對西安工業(ye) 大學的團建示範培育驗收中,傅超觀摩了機電工程學院基層團支部的主題團日活動,“青年們(men) 眼中閃爍的光”令她極為(wei) 感觸:“生動、多樣的形式讓團員青年對理論學習(xi) 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結合理論展開的科技創新、學科實踐等活動,更是讓大學生們(men) 收獲滿滿,基層團支部的活力盡顯。”
機電工程學院團員馮(feng) 正陽切身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不久前的主題團日活動中,馮(feng) 正陽和同伴一起參加了團支部舉(ju) 辦的“兵工楷模故事分享會(hui) ”——“這樣的活動每周都會(hui) 舉(ju) 辦,類似的還有團幹部輪流上講台、演講比賽、重溫入團誓詞等,同學們(men) 參與(yu) 的熱情很高。結合主題教育開展的不同階段,相關(guan) 學習(xi) 內(nei) 容也會(hui) 充分融入其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在團建示範培育實行的“交叉”驗收中,很多被驗收單位的團委書(shu) 記同時也是其他驗收組的成員,這實際上是在高校間搭建起了一個(ge) 相互交流、學習(xi) 的平台。通過驗收,大家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各個(ge) 學校,根據各自不同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特點、層次定位,開展的活動形式各具特色。”傅超舉(ju) 例:有人文類院校推出紅色小劇場、醫學類院校走進社區義(yi) 診、電子信息類院校開展科創競賽、金融類院校科普電信反詐……“這些都讓曾經枯燥的理論學習(xi) 落到了實處,也讓團員青年更加了解國情、社情。”
依托“三會(hui) 兩(liang) 製一課”製度和“青年大學習(xi) ”等平台,各級團組織每月至少開展1次專(zhuan) 題學習(xi) ;通過支部討論、讀書(shu) 小組、座談交流等形式,9.9萬(wan) 個(ge) 基層團支部展開常態化專(zhuan) 題交流;青年骨幹則依托理論學習(xi) 小組展開領學活動,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引導團員和青年在立足崗位作貢獻中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
據介紹,全省開展團幹部專(zhuan) 題宣講,依托當地紅色教育資源、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開展國情教育、成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組織在校大學生組建“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團隊深入一線實踐……共青團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引領廣大團員青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