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和力量來自人民
人民大會(hui) 堂,人民的殿堂。從(cong) 空中俯瞰,它“山”字形的建築平麵,正是“人民江山”的生動寫(xie) 照。
當年,為(wei) 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3萬(wan) 多名建設者參與(yu) 施工,30餘(yu) 萬(wan) 人次參加義(yi) 務勞動,整個(ge) 工程10個(ge) 多月就全部完成,創造了我國建築史上的奇跡,見證了把命運“操在自己手裏”的人民力量。
它靜靜矗立,經曆多少風雨,見證多少輝煌。
今年,我們(men) 將迎來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的光榮時刻。時代的步履愈發鏗鏘。
70年前,一名記者在報道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hui) 議時寫(xie) 道:“他們(men) 從(cong) 車床邊來,從(cong) 田地裏來,從(cong) 礦井來,從(cong) 海岸的防哨來……同他們(men) 所愛戴的黨(dang) 和政府的領導人們(men) 一起、商量著國家的大事。”
這一幕,在今天的中國依然如此熟悉。
從(cong) 2013年至202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59次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團組審議討論,麵對麵聽取數百名代表委員發言。他們(men) 同樣來自田間地頭、來自工廠車間、來自科研院所、來自邊關(guan) 軍(jun) 營……
去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來到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麵對紮根農(nong) 村、應用數字化技術來種大田的“80後”,一句由衷的點讚“像魏巧這樣的同誌到農(nong) 村去,很好!”,給多少“新農(nong) 人”以莫大鼓舞。
今年,來自一線的產(chan) 業(ye) 工人代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巾幗電焊工孫景南向總書(shu) 記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你是大國工匠。”總書(shu) 記向她投去讚許的目光,“大國工匠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
星火成炬。無論是“新農(nong) 人”,還是工匠,正是各行各業(ye) 勞動者、奮鬥者、奉獻者的縮影。是他們(men) 壘築起人民共和國的堅實底座。
這些年,人民的殿堂裏,定格了許許多多這樣的溫暖瞬間。
“總書(shu) 記對基層情況很了解”“問得很細”“非常平易近人”“講話還很風趣、接地氣”……這是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麵對麵交流過的代表委員們(men) 的共同感觸。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南海要始終直通人民群眾(zhong) ”。回憶起當年的知青歲月,總書(shu) 記曾深情地說:“在人民中間讓我覺得踏實,同人民在一起讓我有力量。”
這是始終如一的本色,更是堅定不移的追求。
春秋代序。人民當家作主的初衷始終不改,一代代人繼往開來,肩負起新的曆史使命。
今日之中國,正推進著前無古人的事業(ye) ,14億(yi) 多人口的文明古國邁進現代化,必定是人類曆史的傳(chuan) 奇。
最偉(wei) 大的,也是最艱難的。
過去一年,形勢不可謂不複雜,任務不可謂不艱巨,困難也不可謂不繁多。“大家記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這信心,不僅(jin) 寫(xie) 在政府工作報告實打實的經濟和民生“賬麵”裏,也寫(xie) 在人潮湧動紅火熱鬧的“市麵”裏,更寫(xie) 在鉚足勁加油幹的“人麵”裏。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無疑是最熱的話題了。我們(men) 見證著黨(dang) 的創新理論又一次豐(feng) 富發展的生動過程。
去年在地方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這一重大論斷,此後又在幾次重要場合進行深入闡釋。這次兩(liang) 會(hui) ,總書(shu) 記進一步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方法論。
比如,堅持重點論,抓住牛鼻子和主攻方向,緊扣創新這一“核心要素”,要求“掌握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又如,堅持兩(liang) 點論,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連續兩(liang) 天“下團組”都叮囑同樣一句話:“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從(cong) 這些深邃的思考、生動的論述中,我們(men) 不難領悟到貫穿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
事實上,縱觀10多年來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正是通過這一國家重要議政殿堂,一係列極富遠見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人民領袖同代表委員的深入互動中醞釀、提出、完善、成熟。
“任何一項偉(wei) 大事業(ye) 要成功都必須從(cong) 人民中找到根基、從(cong) 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來共同完成。”
知之彌深,行之愈篤。
2023年7月赴江蘇考察,在南瑞集團的生產(chan) 車間裏,麵對朝氣蓬勃的企業(ye) 員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勉勵:“立誌高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jia) 值的人生。”
在蘇州平江路,同蘇繡傳(chuan) 承人交流時,總書(shu) 記感慨地說:“像這樣的功夫,充分體(ti) 現出中國人的韌性、耐心和定力,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立誌高遠、腳踏實地,沉心定氣、久久為(wei) 功,致廣大而盡精微,個(ge) 人成才如此,國家發展何嚐不是如此。
現場聆聽代表委員們(men) 的發言,我們(men) 能充分感受到這樣的“韌性、耐心和定力”——
來自東(dong) 南大學的崔鐵軍(jun) 代表告訴總書(shu) 記,自己37年來就潛心鑽研兩(liang) 件事:一是研製自主可控的專(zhuan) 用電磁軟件,二是完全在國內(nei) 完成的電磁超材料。
他頭發已經花白,依然豪情滿懷:“我今年59歲,正是做科研的壯年,我將堅持戰鬥在科研一線。”
在博物館工作了35年的宋燕代表說:“將踐行‘擇一業(ye) 終一生’的文博初心,當好曆史文物的守護者、文化傳(chuan) 承的接力者。”
政協聯組會(hui) 上,談及這些年抓生態環保的寶貴經驗,總書(shu) 記語氣堅定:“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兒(er) 批評、指手畫腳,而是真正行動,解決(jue) 一點是一點。”“隻要看到我們(men) 是在往前走著,就要保持定力。”
“我是崇尚行動的。”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堅守的原則。
無論風吹浪打,風雨無阻前行,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這是最樸素的成事之道。
人民大會(hui) 堂東(dong) 大廳裏,迎著全國人大代表們(men) 的目光,總書(shu) 記的話擲地有聲:“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把各方麵的幹勁帶起來。”
東(dong) 大廳的牆壁上,兩(liang) 幅毛澤東(dong) 主席詩詞書(shu) 法作品格外醒目。其中一幅的第一句是“紅軍(jun) 不怕遠征難,萬(wan) 水千山隻等閑”,另一幅的最後一句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信心和力量來自人民。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新華社記者 朱基釵 施雨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