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0年,描繪治水興水新時代圖景

發布時間:2024-03-15 15:21: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高蕾)2014年3月14日,對於(yu) 水利而言是個(ge) 特殊的日子。這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hui) 議上就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治水思路,為(wei) 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彈指10年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治水思路在全國水利係統落地生根,演化為(wei) 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水利工作者攻堅克難、守正創新,為(wei)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不斷上演新時代治水興(xing) 水的宏闊畫卷。

  節水優(you) 先,全麵推進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

  “我們(men) 電廠在省內(nei) 率先大規模應用海水淡化,目前已建設30000噸/天的海水淡化工程。”在華能威海電廠的海水淡化車間,總工程師於(yu) 信波介紹說,電廠機組工業(ye) 用水95%來自海水淡化水,在裝機容量成倍增長的情況下,自來水取水量不升反降,每千瓦時取新鮮水量不足火力發電取水定額的1/5。“機組發電不但不與(yu) 民爭(zheng) 水,而且淡化海水還作為(wei) 應急備用水源,可向市政管網輸送優(you) 質水。”於(yu) 信波說。

  山東(dong) 省威海市三麵環海,水資源主要來源於(yu) 天然降水,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4。針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威海市推進水資源開發利用、水汙染治理、節水增效等多個(ge) 項目,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生態補水等多業(ye) 態連續投產(chan) 增效,對外調水的用水依賴大大降低,本地水完成了從(cong) 力保城鄉(xiang) 供水到全麵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轉變,工農(nong) 業(ye) 發展用水得到極大保障。

  類似的變化也發生在山東(dong) 省壽光市。作為(wei) 全國的“蔬菜之鄉(xiang) ”,壽光市蔬菜種植麵積達60萬(wan) 畝(mu) ,年產(chan) 優(you) 質蔬菜450多萬(wan) 噸。但壽光市的人均水資源量僅(jin) 為(wei) 全國水平的1/10,蔬菜產(chan) 業(ye) 的節水直接關(guan) 係壽光市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的大局。

  走進壽光市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chan) 示範園,一行行栽培架整齊排列,氣勢壯觀。“園區全部配套了水肥一體(ti) 化設備,通過信息傳(chuan) 感設備智能化管理,實現了自動控溫、自動噴滴灌、自動施肥、卷簾自動化。”山東(dong) 壽光蔬菜種業(ye) 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永楨介紹,園區灌溉澆水施肥管道如一條條生產(chan) 線直達蔬菜根係,畝(mu) 均節水30%到40%,整個(ge) 示範園年節水量在5萬(wan) 方左右。

  近年來,壽光市牢牢抓住農(nong) 業(ye) 節水特別是設施蔬菜節水這個(ge) 工作重點,全域化改善蔬菜灌溉條件,蔬菜種植實現了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截至目前,壽光市水肥一體(ti) 化灌溉麵積已推廣28.6萬(wan) 畝(mu) ,實現了節水、節肥、增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

  據山東(dong) 省水利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黃紅光介紹,目前山東(dong) 創建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達標縣(區)132個(ge) ,創建全國節水型灌區12個(ge) ,遴選公布兩(liang) 批省級節水標杆單位148個(ge) ,創建省級節水型高校120所,建成工業(ye) 、服務業(ye) 等各類節水載體(ti) 8900多家。做好節水文章,山東(dong) 走在了前列。

  把節水放在優(you) 先位置,為(wei) 的是世世代代都能可持續發展,用上用好寶貴的水資源。10年來,我國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機製,以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工業(ye) 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為(wei) 重點,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國用水總量總體(ti) 穩定在6100億(yi) 立方米以內(nei) ,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

  空間均衡,加速推進現代水網建設

  在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項目——平原縣小王莊施工現場,一輛輛混凝土攪拌車來回穿梭,輸送泵車大臂在高空舒展,工人們(men) 開足馬力施工,一派繁忙景象。“我們(men) 主要建設任務是對馬頰河主河道進行擴寬清淤,提升改造沿線橋涵閘等配套建築物,修建馬頰河管理道路及綠化等。”山東(dong) 省德州市水利局局長李守學介紹,“目的是把水串起來,把雨洪資源蓄起來。”

  山東(dong) 德州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1立方米,僅(jin) 為(wei) 全省人均的61%,是資源型缺水城市,但德州又是不缺河流的城市,全市大中小河流約為(wei) 1600多條,形成了“五橫三縱、千河多庫”的水係格局。如何加快推進德州特色現代化水網建設,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是德州市水利部門的重大課題。

  2022年來,德州市持續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超100億(yi) 元,2023年8月,德州市被確定為(wei) 山東(dong) 省第一批市級現代化水網示範區。李守學表示,通過加快現代水網建設,力爭(zheng) 實現“河河暢通、河庫專(zhuan) 通、庫庫連通”,目的就是要把水串起來,把雨洪水蓄起來,把長江水用起來,把黃河水減下來,把地下水替代下來,把防洪能力提上來,把水的綜合效益發揮出來。

  一渠通南北,清流潤萬(wan) 家。德州市級水網在暢通國家水網大動脈上也占據一席之地。3月1日12時,隨著德州市武城縣境內(nei) 的六五河節製閘開啟加大流量向北供水,南水北調東(dong) 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2024年度調水正式啟動。自2019年東(dong) 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試通水以來,累計向河北、天津調水5.87億(yi) 立方米,有效助力了華北地下水壓采綜合治理、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和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複蘇等專(zhuan) 項行動。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一期工程全麵通水9年多來,已累計調水690多億(yi) 立方米,成為(wei) 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的“部長通道”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到2035年要建成國家水網,實現“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形成與(yu) 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ti) 係。

  立足流域整體(ti) 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10年來,我國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效益不斷增強,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南北調配、東(dong) 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ti) 格局,全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從(cong) 2012年的7000億(yi) 立方米提高至2022年的近9000億(yi) 立方米。

  係統治理,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親(qin) 人們(men) ,明天見。”3月9日下午,網紅“歌手洋仔”結束在浙江省餘(yu) 杭區徑山鎮北苕溪泥灣頭段竹筏上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視頻直播,獲得數萬(wan) 人點讚。然而,誰會(hui) 想到8年前的這裏卻是“河岸雜草叢(cong) 生、河道水流不暢”憂人場景。杭州茗竹生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汶斌回憶,他當年來到徑山鎮小古城村創業(ye) ,流轉了北苕溪泥灣頭段2800多畝(mu) 土地發展民宿、露營等產(chan) 業(ye) ,但是夏天泛濫的洪水湧上泥灣頭河灘露營地,一度讓他心中蒙上陰影。

  近年來,餘(yu) 杭區以推進徑山鎮北苕溪“幸福河湖”建設為(wei) 抓手,堅持水岸同治,劃定流域生態強製性保護範圍,通過清淤疏浚、引水調度、拆除違建等措施,保持河道行洪暢通,恢複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使徑山北苕溪成為(wei) 餘(yu) 杭區“最美家鄉(xiang) 河”的金名片。河暢、岸綠、景美,金汶斌的營地也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戲水、燒烤、露營,“去年我們(men) 接待了15多萬(wan) 人。”金汶斌說,公司一年給小古城村分紅就達200多萬(wan) 元。

  浙江省堅持係統治理,把治水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進行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和整體(ti) 性推進,從(cong) 流域係統性出發開展河湖保護與(yu) 治理。

  “過去河水環境不好,問題出在岸上,根子出在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層次上。”浦江縣大畈鄉(xiang) 上河村村支書(shu) 陳隆恩回憶,10年前村裏家家戶戶開水晶作坊,300多家小作坊直排的汙水讓繞村而過的壺源江成了“牛奶河”。

  隨著浦江縣打響浙江省“五水共治”第一槍,以治水為(wei) 突破口倒逼產(chan) 業(ye) 轉型,上河村關(guan) 停了小型水晶加工作坊,依托壺源江綜合治理工程,以水為(wei) 主題,打造四季旅遊體(ti) 係,昔日“汙水村”變身為(wei) “網紅村”。網紅堰壩、探險樂(le) 園、音樂(le) 噴泉等網紅“打卡地”不僅(jin) 吸引本地及周邊居民,還有來自上海、江西、安徽等地的遊客慕“水”而來,2023年上河村遊客超過200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近3000萬(wan) 元。

  “浙江的河湖麵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浙江省水利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李銳介紹,浙江省先後開展“五水共治”、河湖庫塘清淤、美麗(li) 河湖建設、幸福河湖建設,全省累計完成美麗(li) 河湖建設726條(個(ge) ),貫通濱水綠道1萬(wan) 餘(yu) 公裏,串聯濱水公園、文化節點3390餘(yu) 處,水生態、水環境麵貌有了質的提升,百姓對治水的滿意度不斷增強。

  圍繞係統治理、綜合治理,立足生態係統全局謀劃治水,10年來,長江、黃河等七大江河全麵建立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hui) 議機製,我國建立以黨(dang) 政領導負責製為(wei) 核心的河湖管理保護責任體(ti) 係,以河長製促“河長治”,逾100萬(wan) 名村級河湖長(含巡河員、護河員)守護河湖“最前哨”,河湖麵貌發生曆史性改變。

  兩(liang) 手發力,水利投入高速增長

  驅車在浙江省麗(li) 水市山區,崇山峻嶺間不時能看見一座座高聳的電力鐵塔,麗(li) 水市眾(zhong) 多小水電站的綠色電力就是通過這一座座鐵塔連接的輸電線路源源不斷地送往各地。

  麗(li) 水市因水而名,水資源豐(feng) 富,為(wei) 發展水力發電提供了有利條件,全市已開發水電站803座,其中大部分為(wei) 小水電站,有“中國小水電第一市”之稱。但近年來隨著小水電早期建設標準不高、生態效益不明顯等問題顯現,迫切需要綠色轉型、智能化改造提升。但資金從(cong) 何而來?

  “2022年底,我們(men) 提出‘取水貸’的概念,將水電站取水許可證作為(wei) 抵押物來貸款,探索破解小水電綠色改造和現代化提升融資困境。”麗(li) 水市水利局副局長卓觀園介紹,麗(li) 水市水利部門和銀行積極探索“傳(chuan) 統抵押+取水權征信”融資模式,統一核發“取水證”作為(wei) 質押憑證,對水電站“取水權”核定的年取水量、理論可發電量進行質權登記,金融機構以“取水權”作為(wei) 質押品發放貸款。

  麗(li) 水市水利局不斷明晰改革思路,創建“浙麗(li) 取水貸”數字化平台,建立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機製,確保資產(chan) 抵質押信息公開透明,並通過引入保險服務,完善資本從(cong) 進入到運轉到退出的一整套閉環機製。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nei) 的當地銀行機構踴躍參與(yu) 開展“取水貸”,2023年,麗(li) 水市完成“取水貸”授信307億(yi) 元,發放貸款超過百億(yi) 元,豐(feng) 沛水資源蘊含的生態價(jia) 值進一步釋放。

  水能生金,水動利出,在麗(li) 水市不止體(ti) 現在“取水貸”上。站在麗(li) 水市鬆陽縣黃南水庫大壩上,鬆陽縣水利局局長陳增偉(wei) 神采飛揚地描述著鬆古平原水係綜合治理工程的前景:“通過投融資創新,既盤活了水庫資產(chan) ,又為(wei) 工程建設注入了新的‘血液’。”

  2022年,鬆陽縣謀劃並實施了水庫資產(chan) 盤活行動,將縣屬5座水庫,經評估後出讓給縣水投公司,回收資金達15.54億(yi) 元。陳增偉(wei) 說,出讓回收資金主要用於(yu) “鬆陽水網”的建設——建設鬆古平原水係綜合治理工程、第二水廠、團結水庫等項目,推動形成水利投資內(nei) 生增長的機製。

  政府與(yu) 市場協同發力,10年來,全國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7.5萬(wan) 億(yi) 元,是上一個(ge) 10年的5倍以上,2022年、2023年連續兩(liang) 年邁上萬(wan) 億(yi) 元大台階,創曆史新高,為(wei) 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鞏固夯實安全發展基礎貢獻了水利力量。2023年我國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金融信貸、社會(hui) 資本投入達5451億(yi) 元,占全國落實水利投資規模的44.5%,較“十三五”年均提高22.5個(ge) 百分點。

  治水10年,在“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治水思路引領下,我們(men) 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水利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guan) 戰略全局、事關(guan) 長遠發展、事關(guan) 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河湖安瀾、秀水長清、水美業(ye) 興(xing) ,水利人將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水思路的答卷寫(xie) 在祖國的江河上,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十載跨越的實踐證明,隻有繼續堅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治水思路,未來,我國的治水事業(ye) 才能取得更大的曆史性成就、發生更多的曆史性變革,治水之路越走越寬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