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發布時間:2024-03-15 15:42:00來源: 光明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激發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創造活力,提振黨(dang) 員幹部幹事創業(ye) 的精氣神”。創造力是個(ge) 人、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最大限度激發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參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也是我們(men) 黨(dang) 長期執政的底氣所在。

  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曆史發展的根本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曆史上的活動和思想都是‘群眾(zhong) ’的思想和活動……曆史活動是群眾(zhong) 的事業(ye) ,隨著曆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zhong) 隊伍的擴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社會(hui) 變革與(yu) 社會(hui) 進步的決(jue) 定性力量,絕不是少數英雄人物,而是千千萬(wan) 萬(wan) 的人民群眾(zhong) 。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wei) 它植根於(yu) 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百餘(yu) 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人民觀,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鮮明本色。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全心全意地為(wei) 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zhong) ;一切從(cong) 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cong) 個(ge) 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dang) 的領導機關(guan) 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men) 的出發點。”鄧小平同誌指出:“我們(men) 黨(dang) 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hui) 得到成功。”

  進入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共產(chan) 黨(dang) 做事的一個(ge) 指導思想就是尊重群眾(zhong) 首創精神,群眾(zhong) 是真正的英雄。”“群眾(zhong) 路線本質上體(ti) 現的是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隻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我們(men) 才能把握曆史前進的基本規律。隻有按曆史規律辦事,我們(men) 才能無往而不勝。曆史反複證明,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的主體(ti) 力量。”這些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yi) 群眾(zhong) 觀的新時代表達,對於(yu) 鼓舞激勵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立足新起點、開創新未來具有重要意義(yi) 。

  踐行群眾(zhong) 路線,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與(yu) 發展依靠人民相統一

  群眾(zhong) 的實踐是最豐(feng) 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zhong) 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一百多年來,在推進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wei) 大征程中,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立於(yu) 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是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根本所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毛澤東(dong) 同誌將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創造性地運用於(yu) 軍(jun) 事戰爭(zheng) 領域,在《論持久戰》中作出“戰爭(zheng) 的偉(wei) 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yu) 民眾(zhong) 之中”的重大論斷。正是靠著廣泛發動群眾(zhong) ,我們(men) 最終贏得了人民戰爭(zheng) 的勝利。改革開放以來,從(cong)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nong) 民以“包產(chan) 到戶”肇始的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到江浙等地靠“四千”精神闖天下的鄉(xiang) 鎮企業(ye) 異軍(jun) 突起……人民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推動了一次又一次製度創新和實踐探索,成為(wei) 改革的“原動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馬克思主義(yi) 發展觀,既把人作為(wei) 發展的動力,也把人作為(wei) 發展的目標,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經受住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麵的風險挑戰考驗,取得脫貧攻堅戰、藍天保衛戰、改革攻堅戰等一係列曆史性勝利,就是因為(wei) 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將蘊含在人民中的智慧激發出來、力量凝聚起來。一切偉(wei) 大成就都是黨(dang) 和人民一道拚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凝聚著人民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人民的辛勤汗水,蘊含著人民的巨大犧牲,展現著人民自強不息創造美好生活的精氣神。

  激發幹事創業(ye) 活力,為(wei) 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人民永遠是我們(men) 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中國人民的事業(ye) ,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匯聚蘊藏在人民中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全體(ti) 人民的曆史主動精神”。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yan) 峻複雜,隻有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hui) 的創新創造熱情,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才能打開事業(ye) 發展的新天地、成就開局起步的新氣象,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和活力。

  做好調查研究,自覺向人民群眾(zhong) 學習(xi) 。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傳(chuan) 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通過調查研究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yu) 民統一起來,是我們(men) 黨(dang) 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也成為(wei) 新時代治國理政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毛澤東(dong) 同誌在《農(nong) 村調查》中提出,“我給他們(men) 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和采取同誌態度的,否則他們(men) 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拜人民為(wei) 師、向人民學習(xi) ,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剖麻雀,發現典型,真正把群眾(zhong) 麵臨(lin) 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zhong) 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zhong) 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在全黨(dang) 大興(xing)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自覺向群眾(zhong) 學習(xi) 、向實踐學習(xi) ,從(cong) 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dang) 的正確主張變為(wei) 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用製度激發創新創造。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麵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全社會(hui) 創新創造的氛圍愈加濃厚。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需要激發“敢為(wei) 天下先”的首創精神,需要保護百折不撓的實踐勇氣。應進一步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立足實際,結合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特點,努力尋求有效解決(jue) 新矛盾新問題的方法路徑。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堅決(jue) 破除一切製約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ti) 製機製障礙,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孫敏,係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