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舉辦山西琉璃展 134件(套)文物見證古代琉璃工藝
中新社沈陽3月19日電 (記者 韓宏)由沈陽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鞍山市博物館聯合舉(ju) 辦的“晉韻華彩——山西琉璃藝術展”19日在沈陽故宮開幕,該展通過134件(套)文物見證中國古代琉璃工藝取得的輝煌成就。
山西自古就是琉璃生產(chan) 、使用的重要地區,本次展覽展現了一脈相承的燒造工藝,分為(wei) “山西琉璃的時代變遷”“建築上的琉璃”“廟堂與(yu) 明器”三個(ge) 單元。
展品中,豐(feng) 富的山西琉璃遺存展示了難得的早期琉璃藝術發展序列:山西各地漢墓中出土的低溫釉陶明器;北朝時期,平城和晉陽先後為(wei) 北魏和東(dong) 魏、北齊的政治文化中心,諸多重要遺址中都可見的鉛釉陶器;隋唐時期的三彩釉陶;兩(liang) 宋時期在建築上和墓葬中出現的琉璃精品。元朝統一全國後,山西琉璃的製作品類、造型、工藝、色彩等各方麵,較前均有發展。
本次展覽策展人欒巒表示,山西琉璃在建築上應用廣泛,流派眾(zhong) 多傳(chuan) 承有序,造型莊重色彩絢麗(li) 。據介紹,琉璃作為(wei) 建築的重要附屬構件,主要用於(yu) 屋麵裝飾,具有表達秩序、宣傳(chuan) 禮製、求吉納福等作用,極大豐(feng) 富了中國建築文化的內(nei) 涵。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海城黃瓦窯的19件琉璃構件展示了特殊的琉璃生產(chan) 工藝和為(wei) 宮廷建築裝飾服務的屬性,具有重要曆史價(jia) 值。本次展出的有“永服(福)宮大脊”字樣脊筒、“福陵角樓”陰刻字樣脊筒等。
據介紹,黃瓦窯是清代盛京地區一處規模宏大的禦用琉璃官窯,主要負責供應清代皇家宮殿、行在、陵寢、寺廟等建築所需之琉璃磚瓦。明朝末年,原居山西介休的侯氏舉(ju) 家遷至海州(今海城)析木城並在此創建侯家窯(黃瓦窯前身)。海城市析木鎮缸窯村旁曾挖掘出一座燒製琉璃瓦的饅頭窯,窯內(nei) 出土100餘(yu) 件文物,有的瓦件上清晰刻有大清門、永福宮等字樣。
來自德國的遊客塔蒂亞(ya) 觀展後表示,在擁有近400年曆史的沈陽故宮看到這一件件琉璃文物,仿佛與(yu) 中國曆史更近了。欒巒說,希望人們(men) 透過展覽看到山西琉璃古老的東(dong) 方文化遺產(chan) ,感受到中國神秘多姿的琉璃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