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加強醫療服務 改善就醫感受
3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圍繞“推進衛生健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護佑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健康”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就醫療、基層和婦幼健康等相關(guan) 工作回應社會(hui) 關(guan) 注。
推動兒(er) 科診療均質化、規範化
兒(er) 童健康牽動著每個(ge) 家庭的心。就兒(er) 科醫生資源不足或區域分布不均衡的現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表示,麵對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健全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持續推動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發展。
李大川介紹,當前正在加強體(ti) 係建設,已在全國設置2個(ge) 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和5個(ge) 國家兒(er) 童區域醫療中心,同時在全國推進兒(er) 科專(zhuan) 科聯盟建設。
為(wei) 了提升兒(er) 童疾病的診療和服務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設置了國家兒(er) 童醫療質量控製中心;支持67個(ge) 兒(er) 童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國家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項目,製修訂一批兒(er) 童重大疾病的診療指南和規範;加強兒(er) 童實體(ti) 腫瘤的管理,建立了覆蓋全國各省的兒(er) 童實體(ti) 腫瘤診療協作網絡,還建立了兒(er) 童重大疾病的登記管理係統。李大川介紹,還要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與(yu) 兒(er) 童醫院、綜合醫院兒(er) 科加強聯動,依托醫聯體(ti) 優(you) 化兒(er) 童醫療資源配置,提高兒(er) 童優(you) 質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李大川表示,2024年將進一步完善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更好滿足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在機構建設方麵,要求每個(ge) 省份建立一個(ge) 高水平的兒(er) 童專(zhuan) 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兒(er) 科,每個(ge) 地市級三級醫院建設一個(ge) 實力強的兒(er) 童專(zhuan) 科。同時,指導各地加強縣醫院的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支持婦幼保健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創造條件提供兒(er) 科醫療服務。在優(you) 化兒(er) 童服務方麵,提升兒(er) 童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完善醫療機構24小時救治綠色通道和一體(ti) 化服務,推進以家庭為(wei) 單位的簽約服務,引導兒(er) 童普通疾病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麵,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對兒(er) 童疾病的診治能力,擴大兒(er) 科住院醫師規範化的培訓規模,加強兒(er) 科專(zhuan) 業(ye)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鼓勵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醫師轉崗為(wei) 兒(er) 科醫師。在完善相關(guan) 配套政策方麵,落實對兒(er) 科專(zhuan) 科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協同醫保部門落實醫療服務價(jia) 格動態調整機製,完善兒(er) 童醫療保障待遇和支付政策。
推動更多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域內(nei) 得到解決(jue)
常說“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但實際上很多百姓在生病之後第一時間仍要到大城市就診,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傅衛表示,實現分級診療,關(guan) 鍵是鄉(xiang) 村的醫療衛生機構有能力解決(jue) 百姓的常見病、多發病。
“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占比已經達到52%。”傅衛介紹,目前,分級診療製度有序推進,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診療量也在穩步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2024年將以全麵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為(wei) 重點,推動人員、技術、服務、管理下沉,核心是專(zhuan) 業(ye) 人員的下沉。
“要指導各地整合優(you) 化縣域醫共體(ti) 的資源布局,重點推進醫學影像、醫學檢驗、心電診斷、病理診斷、中心藥房等資源在縣域共享中心的建設,並且向鄉(xiang) 村延伸。”傅衛表示,同時提高服務和管理的同質化水平,強化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推行基層檢察、上級診斷、結果共享;加強基層首診和疑難疾病的識別轉診服務能力,通過人員派駐,確保每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縣級牽頭醫院主治醫師以上人員能常年駐守基層服務;推動縣域醫共體(ti) 與(yu) 城市醫院的合作,通過專(zhuan) 家派駐、專(zhuan) 科共建、臨(lin) 床帶教等方式,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讓患者獲得高水平專(zhuan) 科醫療服務
臨(lin) 床專(zhuan) 科是服務患者的基本單元,臨(lin) 床專(zhuan) 科能力反映了一個(ge) 專(zhuan) 科解決(jue) 群眾(zhong) 疾病問題的實力和水平。李大川表示:“臨(lin) 床專(zhuan) 科評估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臨(lin) 床專(zhuan) 科服務能力,讓患者獲得高水平的專(zhuan) 科醫療服務。”
李大川說,本次部署的臨(lin) 床專(zhuan) 科評估和以往的專(zhuan) 科建設有所不同,希望通過評估的“指揮棒”作用,推動醫療機構打破傳(chuan) 統學科和科室的壁壘,構建以病人為(wei) 中心、以疾病診療為(wei) 鏈條的多學科融合型臨(lin) 床學科。我國原來的學科是按照治療手段劃分,如內(nei) 科、外科。現在的臨(lin) 床專(zhuan) 科則強調按照疾病鏈條進行劃分,比如神經係統疾病涉及內(nei) 科、外科、影像等多個(ge) 學科,圍繞患者的救治需求建立臨(lin) 床專(zhuan) 科。
“臨(lin) 床專(zhuan) 科能力評估以4年為(wei) 一個(ge) 周期動態實施,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安全為(wei) 核心、以科學數據為(wei) 基礎,采取量化的方式進行。”李大川介紹,評估主要從(cong) 三個(ge) 方向開展:一是腫瘤等重大疾病;二是神經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心血管係統疾病等係統疾病領域;三是麻醉、影像、檢驗等平台專(zhuan) 科。
評估指標則分為(wei) 醫療服務能力、技術能力、質量安全和服務效率四個(ge) 維度。李大川介紹,評估將公布“臨(lin) 床專(zhuan) 科能力綜合指數”結果區間,防止醫療機構僅(jin) 關(guan) 注得分和排名,引導醫療機構改進工作,帶動醫療機構建立有利於(yu) 患者疾病診斷治療的臨(lin) 床專(zhuan) 科新體(ti) 係。
加強醫療服務、改善就醫感受,一直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李大川表示,從(cong) 2015年到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連續實施兩(liang) 輪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今年將進一步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重點圍繞6方麵20條舉(ju) 措,力圖以改善服務的“小切口”,撬動看病就醫的“大民生”。
(本報記者 金振婭 本報通訊員 韓一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