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糧倉”種麥忙
滾耙保墒、播撒種子、覆土掩蓋……眼下,受種糧補貼多、收益穩等利好因素影響,“塞外糧倉(cang) ”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農(nong) 戶緊抓墒情好的有利時機搶播小麥,確保早出苗、出好苗、產(chan) 好糧。
連日來,在臨(lin) 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wan) 畝(mu) 小麥示範園區,20多台耙地機、播種機同時作業(ye) ,將麥種和肥料一起播撒進地裏。光明村村民馬素平說:“今年我家48畝(mu) 地全部種小麥,已經與(yu) 企業(ye) 簽訂訂單,加上各種農(nong) 業(ye) 補貼,預計每畝(mu) 地毛收入能達到2100元左右。”
記者在光明村春播現場看到,隨著發動機隆隆作響,農(nong) 機手駕駛播種機沿著田壟勻速前行。光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成剛說:“今年全村計劃單種6000畝(mu) 小麥、小麥套種玉米4000畝(mu) ,都集中在萬(wan) 畝(mu) 小麥示範園區內(nei) 。”
位於(yu) 黃河河套平原的臨(lin) 河區是全國產(chan) 糧大縣,由於(yu) 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原因,生產(chan) 的小麥麵粉具有蛋白質含量高、麵筋質量好等優(you) 點。臨(lin) 河區農(nong) 牧局副局長苗三明說,臨(lin) 河區堅持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五配套”,推行綠色增產(chan) 增效種植技術,確保小麥種植麵積穩定在15萬(wan) 畝(mu) 左右,實現小麥產(chan) 量、質量“雙提升”。
作為(wei) 全國產(chan) 糧大縣的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也正搶抓農(nong) 時種小麥。記者在新公中鎮永聯村糧食種植示範園區看到,3台裝有北鬥導航係統的水肥一體(ti) 化播種機按照設定的路線勻速前進,播種、施肥、鋪設滴灌管等作業(ye) 一氣嗬成。種糧大戶郝存林說:“今年我們(men) 計劃種植小麥1100多畝(mu) ,全部利用北鬥導航係統種植,解決(jue) 了過去播種不直、行距不勻的問題,確保小麥出苗率、保苗率高。同時,采用水肥一體(ti) 化滴灌技術,解決(jue) 了人工澆水難、追肥難的問題。”
據介紹,在落實各項惠農(nong) 補貼政策的基礎上,五原縣開展糧食單產(chan) 提升行動,重點推廣小麥控肥控藥增效、滴灌、套種玉米等標準化種植技術,助力種糧戶增產(chan) 增收。五原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呂忠平說:“我們(men) 出台扶持種植小麥的配套政策,並在農(nong) 業(ye) 保險、糧食收儲(chu) 等方麵予以保障,確保今年全縣小麥種植麵積達到9.5萬(wan) 畝(mu) 。”
巴彥淖爾市擁有1300多萬(wan) 畝(mu) 耕地,是我國優(you) 質中強筋小麥主產(chan) 地。巴彥淖爾市農(nong) 牧局種植業(ye) 科科長李東(dong) 偉(wei) 說:“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口糧安全,今年全市計劃完成小麥種植麵積55萬(wan) 畝(mu) ,進一步保護好‘河套小麥’這一金字招牌。”(記者李雲(yun) 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