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寫在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新征程上
當下正值春耕時節,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的百餘(yu) 名學生奔赴三湘大地的100多個(ge) 鄉(xiang) 鎮村助農(nong) 春耕備耕。
2023年暑期起,中國人民大學“大國邊疆”社會(hui) 實踐團的師生先後深入新疆、西藏、廣西等地,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
一組數據記錄下新時代青年學生的人生選擇:西安交通大學2023屆畢業(ye) 生超過6000人選擇留在中西部工作,中西部就業(ye) 比例近60%,其中許多學生選擇前往科研單位勇攀科技高峰或奔赴基層一線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
……
2019年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ang) 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誌,做奮鬥者。
5年來,在各級黨(dang) 委的領導下,各地高校共青團著力加強政治引領,創新實踐育人體(ti) 係,全麵服務成長成才,堅決(jue) 維護政治安全,動員引領團員青年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挺膺擔當。
胸懷“國之大者”,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挺膺擔當
北京大學始終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緊抓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機遇,將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作為(wei) 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作為(wei) 重點學科、思政課作為(wei) 重點課程,探索增強思政課實踐性的新路徑。校團委按照學校黨(dang) 委統一安排部署,組織開展思政實踐課程,引領1.5萬(wan) 名北大師生5年間走遍全國31個(ge) 省(區、市),洞察社會(hui) 、了解國家、讀懂時代,上好行走在中國大地上的思政實踐課。
北京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郝平指出,北大共青團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參與(yu) 學校思政課程體(ti) 係建設,立足自身特色優(you) 勢,引導北大學子在“思想政治實踐”中開闊眼界、增長本領,努力成長為(wei)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2022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勉勵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中國人民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打造以“四用”為(wei) 遵循、以“先鋒”為(wei) 主線的新時代實踐育人體(ti) 係,上好紮根中國大地的“大思政課”。
“追尋領袖初心路”“大國邊疆育人路”“理解中國發展路” “千村百巷振興(xing) 路”“博士服務答題路”……聚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先行示範地、典型代表地、生動實踐地,中國人民大學圍繞黨(dang) 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學校黨(dang) 委統一領導下,由學校團委牽頭規劃,打造出一大批特色實踐項目。
過去一年,中國人民大學全校各類實踐活動參與(yu) 超5000人次,人大青年的足跡遍布全國所有省份,超1000個(ge) 縣區,積累各類蹲點手記、調研報告、感悟心得等一手材料近百萬(wan) 字。一批批人大學子投身科技創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綠色發展、社會(hui) 服務、衛國戍邊等重點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東(dong) 剛說:“高校要發揮共青團在聯係青年、聯絡地方等方麵的組織優(you) 勢,不斷推進完善工作格局、優(you) 化板塊設計、優(you) 化資源配給,用‘大思政課’更好培養(yang)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開路先鋒、事業(ye) 闖將。”
西安交通大學團委打造的“星航計劃”思政育人模式,通過定期開展集體(ti) 學習(xi) 、支部共建、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找準“小切口”展開“大縱深”。
西安交通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盧建軍(jun) 說:“作為(wei) 紮根青年身邊的組織,交大共青團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wei) 工作主線,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功能,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為(wei) 青年學生提供了從(cong) 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轉變過程,讓他們(men) 體(ti) 會(hui) 責任擔當,明確價(jia) 值追求,引導廣大青年爭(zheng) 做聽黨(dang) 指揮跟黨(dang) 走的西遷精神新傳(chuan) 人,激勵大家更好愛國奮鬥、追求卓越。”
在國家重大曆史時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體(ti) 現綜合國力的重大工程之中,總能看到團員青年的身影。他們(men) 胸懷“國之大者”,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挺膺擔當。
華北電力大學團委立足學校特色,圍繞“雙碳”目標、綠色發展等主題,組建起了一支支社會(hui) 實踐、社會(hui) 觀察和誌願服務團隊,依托“光伏+農(nong) 業(ye) ”實踐、“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引領青年學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從(cong) 思政課到‘大思政課’,體(ti) 現的是理念的更新、視野的開闊、格局的拓展。”華北電力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周堅表示,在全麵推動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高校共青團既要在“大”字上做好文章,助力學校建好“大課堂”、打造“大平台”、建強“大師資”,又要在“善用”上下足功夫,突出實踐育人作用,把思政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貫通起來,健全完善“大思政課”工作格局,積極打造思政教育新樣態。
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團委整合全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資源打造出60餘(yu) 支“支農(nong) 小隊”,每年都會(hui) 定期深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一線,將課堂學習(xi) 和鄉(xiang) 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提升學術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弘認為(wei) ,高校共青團是“大思政課”育人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在哪裏,團的思想引領工作的陣地就要建在哪裏。
一批又一批青年奔赴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紮根基層、刻苦求知、錘煉本領、體(ti) 悟成長。在長沙理工大學,有足跡遍布三湘四水的“大禹之子”青年誌願者,有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化身鄉(xiang) 村“美容師”的“藝”力量,有為(wei) 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在科研一線攻堅克難的博士團……在長沙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付宏淵看來,共青團積極承擔組織青年、引領青年、服務青年的使命,努力讓向上、向善、向好的時代精神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以新時代、新青年、新載體(ti) 、新方式強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領
“現代化之問的中國答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yu) 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從(cong) 百年大黨(dang) 的長征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在同濟大學,上萬(wan) 名青年大學生正從(cong) “理論傾(qing) 聽者”轉化為(wei) “理論傳(chuan) 播者”。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理論+”宣講團把有溫度的理論和政策宣講“送”到同學身邊;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星火”宣講團開展主題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宣講……
為(wei) 充分發揮“時代聲音傳(chuan) 播社”等學生社團的朋輩引領作用,同濟大學團委舉(ju) 辦了“時代聲音·聽Ta說”“濟時開講”“青年看兩(liang) 會(hui) ”等主題活動,覆蓋全校3.7萬(wan) 多名在校學生,讓團員和青年發出了時代之音。
同濟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方守恩認為(wei) ,高校共青團要積極發揮貼近青年、服務青年、凝聚青年、成就青年的組織優(you) 勢,聚焦青年政治引領,持續強化“大思政課”培根鑄魂功能,服務學校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聚焦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廣大團員和青年這一目標,共青團始終堅持用“青言青語”把邏輯講明白講鮮活。圍繞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高校共青團係統設計和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育人活動。
近年來,河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郭健真切感覺到,高校共青團在“大思政課”建設中發揮著獨特優(you) 勢,內(nei) 容更聚焦、形式更活潑、效果更突出,能夠持續增進廣大青年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為(wei) 突出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作用,河北大學團委構建起了“唱、誦、賽、講”學習(xi) 機製,全校團幹部集中備課,推出“指間微團課”,打造原創思政“微課”。一間“河馬”思政工作坊吸引了上千名青年理論宣講員的加入,他們(men) 用“青言青語”傳(chuan) 播黨(dang) 的聲音,將黨(dang) 的創新理論融入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每逢重大時間節點,安徽師範大學團委打造的“青春思政課”都會(hui) 準時開講。在這堂思政課的講台上,有身邊的同學師長,有各行各業(ye) 的青春榜樣,有思政教育的專(zhuan) 家學者深入淺出的“微團課”,也有同學們(men) 結合自身成長故事的“微宣講”。
“青春思政課”注重啟發式教育,在安徽師範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胡朝榮看來,這堂思政課正用青年學生易於(yu) 接受的形式,幫助他們(men) 早立誌、立大誌,從(cong) 內(nei) 心深處厚植對黨(dang) 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
吉林大學團委深入實施“青馬工程”,將“青馬工程”建設納入學校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進行謀劃,推行小班導師製體(ti) 係,構建理論學習(xi) “雙學位”培養(yang) 模式;還打造了具有吉大烙印、吉大風格、吉大內(nei) 涵的原創話劇《先生向北》《黃大年》等,將其作為(wei) 思政教育的鮮活素材,指引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
吉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薑治瑩說:“學校共青團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青年頭腦、指導青年成長,引導廣大青年學子走出校園、走進社會(hui) ,勇攀科技高峰、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將論文寫(xie) 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讓青春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輝。”
5年來,改變已如春風化雨,發生在全國每一所高校。
依托“物青篤行”計劃,北京物資學院動員師生組成近600支隊伍,奔赴祖國廣闊天地開展社會(hui) 實踐,在腳踏實地中形塑“大國工匠精神”,先後同首都各區涉及科技創新、法律推廣、基層治理等領域的10多所單位共建“篤行”專(zhuan) 業(ye) 實踐基地。北京物資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吳惠表示,學校黨(dang) 委堅持黨(dang) 管青年工作原則,將共青團工作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總體(ti) 布局,不斷探索大思政格局下開展工作的“打開方式”,充分發揮物流流通學科優(you) 勢,在解決(jue) 學生思想困惑、道德困境、行動困難、發展困頓的過程中,培育“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時代新人。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發展需求,濟南職業(ye) 學院團委充分發揮高校共青團在“大思政”中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5年時間裏培養(yang) 了5萬(wan) 餘(yu) 名“紅馬甲”,用近60萬(wan) 餘(yu) 小時實踐出了“一核引領、兩(liang) 個(ge) 傳(chuan) 承、三項融合”的“1+2+3”全員學雷鋒誌願服務新模式。濟南職業(y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蘇旭勇說:“高校共青團組織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誌願服務中錘煉品格、提升技能,在社會(hui) 實踐中了解、服務社會(hu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 見習(xi) 記者 許子威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