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新發現探秘之一|泄洪後,這裏發現一件距今10萬年的“象牙鏟”
大約10萬(wan) 年前的一個(ge) 清晨,在水草豐(feng) 美的山東(dong) 腹地,智人揮動“象牙鏟”等工具開始了一天的活動;遠處,仿佛還能聽到古菱齒象、野馬等的嘶鳴……遙遠而神秘的遠古人類生活圖景,隨著考古工作持續推進,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日前在北京揭曉,山東(dong) 沂水跋山遺址群入選。跋山遺址群是對以山東(dong) 省沂水縣跋山遺址為(wei) 中心的80餘(yu) 處舊石器時代遺存的總稱,其發現和研究已初步構建起沂河上遊區域距今10萬(wan) 年至1萬(wan) 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跋山遺址群能夠脫穎而出,我們(men) 感到非常振奮!”項目負責人、山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李罡說。
這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始於(yu) 2020年7月。當時,由於(yu) 多日降雨,位於(yu) 沂水縣沂河幹流上的跋山水庫開閘泄洪,一根象牙意外從(cong) 沂河岸邊被衝(chong) 刷出來。這曆經滄桑的巨物引起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重視,工作人員隨後聯係上山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到了現場,我們(men) 發現地層裏除象牙外,還有人類使用的石器。”李罡說,來到現場,結合地形特點,他立馬憑經驗判斷出這是一處很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沂河一般在每年7月初進入汛期,2021年4月,考古隊開展對跋山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
經過連續3個(ge) 年度的發掘工作,跋山遺址發掘麵積225平方米,出土、采集文化遺物4萬(wan) 餘(yu) 件,包括石製品3萬(wan) 件、動物骨骼1萬(wan) 餘(yu) 件,以及少量竹、木質等有機物標本。下文化層集中出土8具古菱齒象下頜及部分骨牙角製品。
對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象牙鏟”發掘過程,李罡記憶猶新。2021年5月12日,一名考古隊員正在清理跋山遺址一處探溝的下文化層,突然大聲呼喊。“文化層中出現了一根象的門齒和一段臼齒。”李罡說。這根門齒較粗的一端橫斷麵看起來平齊規整,像被人工打磨過;在顯微鏡下觀察,斷麵上的劃痕排列呈現出一定規律,意味著這是人類使用過的工具。
後經證實,這件形體(ti) 碩大、人工打製痕跡明顯的象牙質鏟形器,為(wei) 國內(nei) 首次發現,其所在地層測定為(wei) 約距今10萬(wan) 年。
水門遺址、水泉峪遺址、沂河頭遺址……考古隊以跋山遺址為(wei) 中心擴大調查範圍,陸續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中期、晚期以及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遺址80餘(yu) 處,組成龐大的遺址群。從(cong) 舊石器技術的發展過程來看,可分為(wei) 4期,前3期以石核—石片技術的發展為(wei) 標誌,第4期則體(ti) 現出以船形細石核為(wei) 代表的技術特點,技術傳(chuan) 統承前啟後,發生了明顯的提升。
“跋山遺址群中以脈石英為(wei) 原料的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經過與(yu) 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同時期相關(guan) 遺物文化特點的比對,發現具有一致性。”李罡說。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和不斷擴充,進一步拓展了山東(dong) 史前遺存的分布範圍。”山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說,“近5萬(wan) 件石製品與(yu) 動物化石,揭示了晚更新世華北、華中乃至華南地區舊石器文化傳(chuan) 統的一致性,說明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ti) 、長期連續發展的特點早在舊石器時代便已顯現。”
目前,跋山遺址群周圍已實施保護圍堰加固建設與(yu) 泄洪道拓寬工程。在多方合力下,山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建成國內(nei) 第一個(ge) 舊石器遺址室內(nei) 考古大型方艙,並多次召開專(zhuan) 家論證會(hui) 。孫波說,發掘和係統調查工作將持續進行,不斷提高對跋山遺址群的研究、闡釋和利用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