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變身網紅打卡地 太行山“石頭村”春遊熱
中新網石家莊3月26日電 題:古村落變身網紅打卡地太行山“石頭村”春遊熱
作者 李曉偉(wei) 俱凝搏
山桃花開正絢爛,柳枝冒著嫩芽,太行山遠近聞名的“石頭村”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於(yu) 家村,春意盎然。三五成群的遊客徜徉其間,隨手用手機記錄下春日美景。
據《井陘縣誌》記載,於(yu) 家村始建於(yu) 明成化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於(yu) 謙的後裔居所。它位於(yu) 八百裏太行深處,村莊築石為(wei) 室,鋪石為(wei) 路,這裏是石頭的天地。近年來,這座藏在深山裏的古村落漸漸聲名遠播,變身網紅打卡地,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每塊石頭都有自己的故事,300多個(ge) 四合院無一雷同,各有神韻。”村裏地標建築“清涼閣”前,63歲的於(yu) 翠田正為(wei) 遊客講解村子的建築特點。她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臉上洋溢著笑容。
據於(yu) 翠田介紹,像她這樣的村民講解員有5人,每人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雖然是兼職的“草台班子”,但大家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於(yu) 家村,因此不斷學習(xi) 和總結村內(nei) 曆史、傳(chuan) 說,力求講好家鄉(xiang) 故事。
一套由石頭老宅改造而成的農(nong) 家樂(le) 裏,56歲的康瑞娥正在後廚忙碌。院門口古樸的木招牌、紅燈籠格外醒目,院內(nei) 一串串紅辣椒靜靜懸掛,濃鬱的鄉(xiang) 村氣息撲麵而來。
見有客至,康瑞娥一邊熱情招呼,一邊利索遞上菜譜。過去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康瑞娥說,隨著2019年第五屆石家莊市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大會(hui) 在井陘舉(ju) 行,以及井陘“太行天路”的修通,來遊玩的人越來越多,她就回家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
雖然村裏人均耕地不足兩(liang) 畝(mu) ,但此間就地取材的笨雞蛋、燉土雞、野菜頗受遊客青睞。對於(yu) “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康瑞娥感到滿足。
“於(yu) 家村因為(wei) 獨特的石頭建築、悠久的曆史傳(chuan) 承,先後被評為(wei) 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傳(chuan) 統村落、河北省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於(yu) 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於(yu) 輝說,近年,村裏籌措資金修複了20處古建築,縣裏還為(wei) 村子引入旅遊開發公司,除傳(chuan) 統觀光遊外,還發展了研學遊、特色餐飲、傳(chuan) 統石磨豆腐、井陘拉花非遺展演等新業(ye) 態,讓古村煥發新生機。
據於(yu) 輝介紹,常住人口僅(jin) 500多人的於(yu) 家村現有8家商店、6家餐館和十多家農(nong) 家樂(le) 。引入旅遊開發公司運營,采取“保底+分紅”模式,2023年實現村集體(ti) 分紅50多萬(wan) 元,同時公司還雇用40多名村民,重要節假日用工人數還會(hui) 翻倍。
“這裏不僅(jin) 有太行山獨特的石頭建築,還有樸實的民俗文化和厚重的曆史,行走在村裏感覺心能靜下來。”來自石家莊市一家藝術學校的老師任豔傑說。當天,她帶著數十名小學生正在此間研學。
“我們(men) 力爭(zheng) 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讓古村落喚得起鄉(xiang) 愁,留得住年輕人。”於(yu) 輝稱,村裏修葺一新的十間精品民宿將對外開放,未來會(hui) 在堅持保護古村落基礎上,引入更多經營主體(ti) 開發更多新業(ye) 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