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師生走讀西南大地 厚植家國情懷 “無論時過境遷,我們都是一家人”
“感謝你們(men) 的熱情招待,歡迎你們(men) 來香港、澳門。”3月31日,為(wei) 期5天的四川之旅結束之際,來自香港創知中學、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澳門培正中學、澳門培道中學的同學們(men) 在返程前特地錄製視頻,依依不舍地向“姊妹校”四川廣安中學的同學們(men) 告別。
3月27日至31日,來自香港、澳門4所學校的65名師生,通過“美美與(yu) 共 同心築夢”港澳師生專(zhuan) 題研學活動來到四川,在鄧小平故裏、思源廣場、杜甫草堂、三星堆博物館、西南交大磁浮技術實驗室等四川省著名人文曆史文化區域和科技發展前沿重地參訪交流。
本次活動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大同出版傳(chuan) 媒有限公司承辦,得到了四川省港澳事務辦公室的支持。活動中,師生們(men) 親(qin) 身感受中華文化與(yu) 祖國發展的脈動,在走讀西南大地中厚植家國情懷。
澳門培道中學學生林梓洋在旅行筆記上寫(xie) 道:“鄧小平爺爺的故鄉(xiang) 在四川廣安。飲水思源,小平爺爺,我們(men) 來看您了。”
今年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偉(wei) 人故裏四川廣安今年首次迎來大規模港澳師生團隊。
研學首站便是位於(yu) 廣安的思源廣場。師生們(men) 在“實事求是”鼎前,與(yu) “發展才是硬道理”標語合影留念,在研學導師帶領下習(xi) 讀南巡講話。
在鄧小平故居,港澳師生和鄧小平母校廣安中學的師生一起,向小平銅像敬獻鮮花,緬懷他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勳,追思和學習(xi) 他不懈奮鬥的崇高風範。
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學生吳盈瑩說:“小平爺爺一直保持的愛國之心,正是我們(men) 應該學習(xi) 的。我們(men) 也應盡自己的努力助國家不斷發展,為(wei) 自己、為(wei) 後代、更為(wei) 國家締造出繁榮富強的盛世。”
“在廣安中學,我交到了人生中第一個(ge) 內(nei) 地學生朋友。”這次四川之旅讓澳門培正中學學生陳昀琳感到驚喜。盡管如今資訊發達,川港澳往來密切,但麵對麵的交流,互相贈送精心挑選的禮物,讓川港澳的同學們(men) 收獲了真切的感動。
3月28日,在社會(hui) 各界的見證下,廣安中學與(yu) 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澳門培正中學、澳門培道中學分別簽下締結“姊妹校”合約,開啟了廣安與(yu) 港澳學校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新征程。簽約儀(yi) 式後,港澳與(yu) 廣安中學的師生們(men) 共同植下“川港澳友誼林”,12棵連接著三地學生友誼的香樟樹,為(wei) 小平故裏獻上了一份綠色禮物。
廣安中學教師周星佐還為(wei) 川港澳三地學生同上一堂課,講述了鄧小平在80歲生日時為(wei) 女兒(er) 題寫(xie) “戒懶”二字的故事。一代偉(wei) 人總結的人生哲理,讓三地學生汲取到了學習(xi) 和生活的智慧。課後,川港澳三地學生揮舞著五星紅旗,共同唱響了《我和我的祖國》。
5天的行程裏,65名港澳師生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為(wei) 自己留下獨一無二的家國記憶。
在臥龍中華大熊貓苑,港澳師生圍著可愛的“冰墩墩”久久不願離開。爬樹杆、玩皮球、咬毛巾、慵懶打鬧,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萌化了”港澳師生的心,現場不時響起愉快的笑聲。
在三星堆博物館,神秘而久遠的古蜀文化引發了澳門培道中學學生梁宇航的思考。“澳門的地域特色文化和三星堆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一分子。滄海桑田,你在時間的那一頭,我在曆史的這一頭。當晚商的青銅麵具出現在我的眼前時,我知道,無論時過境遷,我們(men) 都是一家人。”
“成都,真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香港創知中學學生黃皕祺被寬窄巷子的煙火氣所吸引。在杜甫草堂,師生們(men) 領略這裏的文化底蘊與(yu) 園林風光,感受詩聖杜甫輝煌的文學成就和崇高的人格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同學們(men) 此行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3月30日下午,港澳師生來到都江堰,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學生康緯業(ye) 說:“我們(men) 看到兩(liang) 千多年前古人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是通過電視和網絡沒辦法體(ti) 會(hui) 到的震撼。”
在西南交通大學磁浮技術實驗室,同學們(men) 走進模擬駕駛艙,當起了“動車司機”。澳門培正中學學生楊傑仁表示,四川研學之行讓他感受到中國鐵路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的飛速發展。“未來,我想就讀機械工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用智慧和知識為(wei) 祖國科技事業(ye) 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以及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聽著地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一些港澳師生紅了眼眶。
“第一次了解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在小學的課本上,那些遺留下來的建築今天出現在眼前,我不敢想象災難來臨(lin) 時的樣子。”香港創知中學學生麥鉦偉(wei) 說,“但這也讓我感受到了國家的團結,更加堅信中國人在危難關(guan) 頭是心手相連的,這讓我感到非常自豪。”
郭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