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前駐華大使:雲南是世界自然與人文多樣性的“燈塔”
雲(yun) 南,這顆鑲嵌在中國西南邊陲的璀璨明珠,自2013年起便成為(wei) 了我心中的第二故鄉(xiang) 。2010 年,我作為(wei) 比利時駐華大使首次踏足這片土地,自那時起,我就被雲(yun) 南無與(yu) 倫(lun) 比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多樣性所深深吸引,從(cong) 而決(jue) 定退休後在此安度晚年。這並非一時興(xing) 起,而是源於(yu) 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理解和熱愛。對我而言,雲(yun) 南展現了中國乃至全球多樣性的精髓。
常有不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以為(wei) 中國各地都是一樣的,這就大錯特錯了。以雲(yun) 南省為(wei) 例,這片39.41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是中國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觀的璀璨燈塔。與(yu) 55.17萬(wan) 平方公裏的法國相比,雲(yun) 南雖然麵積稍小,但在多樣性的展現上,兩(liang) 者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雲(yun) 南旅遊,你可以體(ti) 驗到截然不同的地貌和氣候。在南部地區,大象自由漫步,瀾滄江蜿蜒流淌;往北走,你會(hui) 發現自己身處青藏高原。雲(yun) 南的地形在鬱鬱蔥蔥的山穀和高聳入雲(yun) 的山脈之間變幻莫測,因此成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寶庫。與(yu) 自然多樣性相映成趣的是雲(yun) 南豐(feng) 富的人文景觀。這裏是25個(ge) 民族的家園,其中大多數民族保持著自己的語言。雲(yun) 南方言與(yu) 普通話大相徑庭,北京遊客幾乎聽不懂,但這種獨特的語言特點恰恰體(ti) 現了雲(yun) 南各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樣性。少數民族占雲(yun) 南省人口的33.12%,他們(men) 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其中,彝族占雲(yun) 南省人口的11%,是得到國家保護的最大少數民族之一。多種文化、語言和傳(chuan) 統在雲(yun) 南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交織成趣。
我是一個(ge) 講法語的比利時人,對法國及其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非常熟悉。雲(yun) 南與(yu) 法國之間的相似之處,不僅(jin) 體(ti) 現在地形地貌的多樣性上,更在於(yu) 人口的共通性。雲(yun) 南省人口約為(wei) 4700萬(wan) ,法國人口約為(wei) 6850萬(wan) ,兩(liang) 地平均人口密度都相對較低,每平方公裏約120人;此外,兩(liang) 地都保留著廣闊的未開發土地。這些相似之處讓我對雲(yun) 南感到格外親(qin) 近。雲(yun) 南有時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出生地非洲——不過這個(ge) 話題我們(men) 未來再討論。
法國和雲(yun) 南還有一段特殊的曆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統治。這一時期,法國人修建了河內(nei) 至昆明的鐵路,預示著昆明成為(wei) 東(dong) 南亞(ya) 通往中國的重要門戶。
雲(yun) 南之所以能成為(wei) 遊客向往的旅遊勝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其絢爛多彩的旅遊資源。雲(yun) 南不僅(jin) 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feng) 富的曆史遺產(chan) ,還有著濃鬱的民族風情和美麗(li) 的生態景觀,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雲(yun) 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渴望深入探索中國多元文化的旅行者。但雲(yun) 南的重要性遠不止於(yu) 其旅遊業(ye) 的繁榮,在生態保護領域,雲(yun) 南同樣扮演著至關(guan) 重要的角色。2021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第一階段會(hui) 議在昆明成功舉(ju) 辦,充分體(ti) 現了雲(yun) 南在生態保護方麵的重要地位。會(hui) 議期間,中國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恢複方麵的領導力,尤其是雲(yun) 南在這一領域的示範作用,得到了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認可。
然而,平衡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的任務依然艱巨。十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yu) 在雲(yun) 南推廣再生農(nong) 業(ye) ,努力實現人類活動與(yu) 自然發展的和諧統一。這一理念與(yu) 中國提倡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
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的嚴(yan) 峻挑戰之際,雲(yun) 南省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遺產(chan) 優(you) 勢,正逐漸崛起為(wei) 可持續發展的先鋒和領導者。雲(yun) 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塊“試驗田”,展示了了多元化、國際化在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親(qin) 眼見證了創新合作的巨大潛力。雲(yun) 南省的發展曆程正是多樣性力量的生動體(ti) 現,這種多樣性體(ti) 現在雲(yun) 南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中,是引領雲(yun) 南走向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原則。
展望未來,讓我們(men) 攜手將雲(yun) 南打造成一個(ge) 知識和實踐靈感的源泉,共同防範物種走向滅絕的風險。雲(yun) 南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喧囂的大城市,來到這裏尋求一種更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這些年輕人成為(wei) 了踐行綠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寶貴力量。
讓我們(men) 利用各自的多元背景、獨特視角和專(zhuan) 業(ye) 技能,共同迎接未來環境領域的種種挑戰。在合作與(yu) 創新的理念指引下,我們(men) 有能力共同打造一個(ge) 生態保護與(yu) 人類繁榮並行不悖的世界。雲(yun) 南的故事仍在繼續,它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們(men) 走向可持續、多元化和包容性未來,打造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wei) "Putting diversity to work"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劉夏 唐文若
編輯:張釗
實習(xi) 生秦可、秦迦勒、暴娜娜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