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焦點訪談丨高科技解開曆史密碼 助無名烈士找到親人

發布時間:2024-04-07 15:15: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由於(yu) 戰事匆忙等各種原因,一些烈士就地掩埋,有的連姓名也沒有留下。而在烈士的家鄉(xiang) ,當年參軍(jun) 上戰場的人有的幾十年不知生死,有的雖然確定已經犧牲,家人卻不知道他們(men) 最後的戰場在哪裏,安葬地點在何處。為(wei) 無名烈士尋親(qin) ,既是對共和國英雄獻上的最崇高敬意,也體(ti) 現了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chuan) 承的意誌和決(jue) 心。

  清明節前夕,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的無名烈士墓碑區,來自青島平度的於(yu) 勤坡在女兒(er) 的攙扶下走向父親(qin) 的墓碑。這是他第一次為(wei) 父親(qin) 掃墓。

  今年1月,一直在苦苦找尋父親(qin) 陵墓的於(yu) 勤坡才知道父親(qin) 安葬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父親(qin) 於(yu) 永建是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犧牲時於(yu) 勤坡剛滿1歲。父親(qin) 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他隻能在母親(qin) 的描述中拚湊父親(qin) 的模樣。

  於(yu) 永建烈士兒(er) 子 於(yu) 勤我母親(qin) 說,我跟父親(qin) 長得很像。父親(qin) 去拉練,走到我們(men) 這裏回家看看,還抱抱我,接著走回去,不到一個(ge) 月就犧牲了。

  當時,年幼的於(yu) 勤坡不知道,父親(qin) 的這一抱竟是永別。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正式打響,華東(dong) 野戰軍(jun) 經過八天八夜的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濟南戰役的勝利。戰鬥中,5000多名將士英勇犧牲。很多犧牲將士的姓名無從(cong) 考證,成為(wei) 無名烈士。

  坐落在英雄山腳下的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是英雄們(men) 的長眠之處。根據陵園珍藏的一份1950年的《烈士清冊(ce) 》記載,他們(men) 是從(cong) 濟南戰役各交戰點遷來的。

  讓無名烈士重歸有名英雄,是所有人的殷切期盼。2021年,濟南成立革命烈士尋親(qin) 中心,開始運用DNA技術為(wei) 無名烈士尋親(qin) ,尋親(qin) 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山東(dong) 第一醫科大學的同學們(men) 正在進行烈士遺骸整理修複和DNA檢材提取工作。由於(yu) 戰時匆忙,很多犧牲烈士的名字隻存在於(yu) 濟南戰役烈士犧牲名錄中,但烈士的遺骸和姓名一直沒能匹配。今年3月,利用陵園改造的契機,工作人員對無名烈士逐一提取DNA信息。提取烈士遺骸DNA,麵臨(lin) 著不少的困難。有的遺骸因為(wei) 破壞嚴(yan) 重已經無法提取到有效信息,有的因為(wei) 環境因素,遺骸降解程度嚴(yan) 重。

  DNA樣本提取完成後,會(hui) 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繼而得到他們(men) 的DNA分型。而這,僅(jin) 僅(jin) 是尋親(qin) 工作的第一步。

  得到烈士的DNA圖譜,並不能馬上確定烈士身份,需要將DNA信息導入家係數據庫進行比對。根據比對得到的烈士家係線索,工作人員再入村入戶進行家係走訪,結合革命烈士名錄、烈士證等物證,最終確定烈士的姓名和身份。

  3月28日,為(wei) 烈士尋親(qin) 的隊伍又出發了,這次工作人員將奔赴煙台、海陽、棲霞,為(wei) 濟南戰役東(dong) 線戰場的烈士尋找親(qin) 人。

  工作人員在尋訪中發現,很多烈士的家屬在年複一年的等待中去世,他們(men) 的後代也已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為(wei) 了不讓這樣的遺憾繼續,工作人員也在跟時間賽跑。

  即使有了DNA鑒定信息和數據比對的結果,也並不意味著能夠馬上找到烈士的親(qin) 人。

  今年1月,在為(wei) 由月亭烈士尋親(qin) 的過程中,DNA的信息就指向了海陽市的三個(ge) 村,工作人員需要逐一進行排查甄別。

  當工作人員來到辛安鎮草泊村時,遇到了一個(ge) 叫由海波的人,他的父親(qin) 由兆鬆就是由月亭烈士的兒(er) 子,父親(qin) 犧牲時,他才幾個(ge) 月大。

  由月亭烈士兒(er) 子 由兆鬆自從(cong) 我父親(qin) 犧牲以後,我母親(qin) 和我奶奶天天哭,飯也不吃。我8歲的時候母親(qin) 就不在了,我一直和我奶奶生活在一塊。我父親(qin) 愛吃餃子,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奶奶就哭。

  這麽(me) 多年,由兆鬆一直珍藏著父親(qin) 的烈士證,但從(cong) 來不敢打開。

  由月亭烈士兒(er) 子 由兆鬆:一生沒有父親(qin) ,看到就想到我父親(qin) ,所以不敢看。我奶奶活著的時候,這個(ge) 烈士證我都掖著藏著,不讓我奶奶看見。我聽我奶奶說,那個(ge) 時候年輕人去當兵,我父親(qin) 是第一個(ge) 報名參軍(jun) ,我父親(qin) 也是一個(ge) 獨子。

  隻知道父親(qin) 犧牲,並不知道安葬地,這成了埋在他心底的刺。他曾經去了三次濟南尋找父親(qin) 的墓,但每次都無功而返。

  清明節前,英雄山下,由兆鬆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來到了濟南革命烈士陵園,這是一場遲到了76年的祭拜。

  在父親(qin) 的墓前,他終於(yu) 能對著墓碑叫一聲爸爸,終於(yu) 能對父親(qin) 訴說這麽(me) 多年的思念。奶奶去世前曾囑咐他,一定要把父親(qin) 的墓找到。今天,他終於(yu) 實現了奶奶的遺願。

  由月亭烈士兒(er) 子 由兆鬆:我奶奶去世之前流了很多眼淚,奶奶就囑咐我,你上濟南去找找你父親(qin) 埋在什麽(me) 地方。我把奶奶的話記在心裏,從(cong) 來也沒有忘過。我昨天來的時候,到我奶奶的墳前,告訴奶奶,明天我就見到父親(qin) 的墓了,不是我幫助你實現了遺願,是政府幫助你實現了這個(ge) 遺願。

  山東(dong) 省退役軍(jun) 人事務廳黨(dang) 組成員 副廳長 金剛為(wei) 烈士尋親(qin) ,我們(men) 在與(yu) 時間賽跑。通過發布信息、調查線索、素描為(wei) 烈士畫像、DNA技術比對、顱麵複原技術等方式,累計為(wei) 1260名烈士找到了親(qin) 人。

  為(wei) 烈士尋親(qin) ,讓英雄回家,既是對烈士英靈的告慰,也是對烈士家屬的慰藉。很多烈士犧牲後,甚至沒有留下一張照片。隨著技術的發展,濟南正聯合有關(guan) 院校嚐試利用生成式AI技術複原烈士容貌。他們(men) 對烈士遺骸進行電子3D激光掃描,在獲得顱骨的數字化模型後,生成式AI技術就能對烈士容貌進行複原。

  今日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men) 攜手助力,忠魂歸根。一個(ge) 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ge) 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為(wei) 烈士尋親(qin) ,既是告慰和緬懷,更是致敬和傳(chuan) 承。讓烈士英名長留天地間,以英雄為(wei) 榜樣,汲取前行力量,是我們(men) 對他們(men) 最好的致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