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們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新時代中非合作)

發布時間:2024-04-07 15:27:00來源: 人民日報

 

  來到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格格杜墾區,一望無際的稻田映入眼簾。這裏是中國援科特迪瓦農(nong) 業(ye) 技術合作的典範項目。自1997年第一批中國農(nong) 業(ye) 技術合作組參與(yu) 項目以來,經過11期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不懈努力,格格杜墾區已成為(wei) 科特迪瓦全國聞名的水稻種植基地。

  “人們(men) 都知道這裏是出產(chan) 高產(chan) 優(you) 質水稻的地方”

  “老麥!”

  聽到呼喊聲,希姆波萊·塞尼從(cong) 田地裏站起身來,衝(chong) 著田邊的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招手。

  塞尼住在迪沃省歐布杜市的金矛杜村,是中國援科特迪瓦農(nong) 業(ye) 技術合作組專(zhuan) 家的老朋友,中國專(zhuan) 家親(qin) 切地稱他為(wei) “老麥”。上世紀90年代,由於(yu) 家裏人口多、食物匱乏,塞尼離開家鄉(xiang) 來到迪沃省,靠租種田地為(wei) 生。他說,那時候,一年辛辛苦苦勞作下來,收入根本無法滿足一家人日常開銷。

  1997年,塞尼遇到了在格格杜墾區種植水稻的中國專(zhuan) 家,他發現中國專(zhuan) 家的水稻種植效率很高。“與(yu) 我們(men) 這裏傳(chuan) 統的撒播方式不同,中國專(zhuan) 家是將種子播種在筆直平整的苗床上,等種子長成健壯的秧苗後,再均勻地栽插到田裏,這些秧苗的長勢、水稻的收成都很好。”得知中國專(zhuan) 家將舉(ju) 辦播種技術培訓班後,塞尼馬上報了名。經過培訓和實踐,塞尼熟練掌握了新的水稻種植技術。

  塞尼是第一批新品種水稻種植示範戶。到水稻成熟收割後,塞尼的收成超過了其他農(nong) 戶。僅(jin) 頭一年,他的年收入就翻了一番。如今,在中國專(zhuan) 家指導下,塞尼與(yu) 墾區的20多個(ge) 示範戶共同種植了本地化新品種,並向周邊地區農(nong) 戶傳(chuan) 授水稻種植技術,推廣水稻新品種。

  得益於(yu) 科特迪瓦的氣溫條件和雨季充沛的降水,這裏的農(nong) 民每年種植兩(liang) 季常規稻,但因缺少優(you) 良品種和技術,當地水稻單位產(chan) 量不高。中國援科特迪瓦農(nong) 業(ye) 技術合作組經過多年試驗,數次引入更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高產(chan) 優(you) 質稻種。合作組專(zhuan) 家張兢介紹,每年到重要生產(chan) 節點時,合作組會(hui) 為(wei) 農(nong) 戶做現場培訓。從(cong) 育秧插秧、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到收割晾曬,合作組專(zhuan) 家手把手指導,很多外省的種植戶也前來學習(xi) 。

  經過培訓,墾區農(nong) 戶提高了水稻產(chan) 量,增加了家庭收入。周邊村莊越來越多的農(nong) 戶也開始種植水稻,一批批水稻種植戶、水稻管理者、農(nong) 機操作手的出現,有力帶動了科特迪瓦水稻種植業(ye) 發展。“在科特迪瓦,提起格格杜墾區,人們(men) 都知道這裏是出產(chan) 高產(chan) 優(you) 質水稻的地方。”塞尼說。

  “這些種子像黃金一樣珍貴”

  在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一年年的努力下,墾區水稻品種不斷優(you) 化,品質越來越好,種植戶的收成也越來越高。目前合作組已經在科特迪瓦完成了4個(ge) 新品種的認證工作,其中C26稻種每公頃年產(chan) 量在7噸左右,已經在科特迪瓦全國推廣;CB1為(wei) 黑米品種,填補了當地市場空白。

  據中國援科特迪瓦農(nong) 業(ye) 技術合作組組長郭長友介紹,最新一批試驗田水稻從(cong) 2023年9月中旬開始播種,麵積大約10公頃,包括幾個(ge) 已認證的品種和一個(ge) 正在認證的新品種。科方專(zhuan) 家已統計了該新品種相關(guan) 數據,反饋良好,預計今年將完成認證。

  “新品種種出的大米非常可口,大家都很喜歡。”每次中國專(zhuan) 家研究培育出新品種後,塞尼都是第一批申請使用。通過播種新品種並不斷擴大種植麵積,現在塞尼種植水稻的年收入能達到300萬(wan) 西非法郎(1元人民幣約合84西非法郎)。他將稻種捧在手心,對記者表示:“這些種子像黃金一樣珍貴,我要努力把這些‘致富的種子’種植好。”

  郭長友介紹,截至2023年底,合作組已累計向科方提供水稻種子超過4.5萬(wan) 公斤。通過新品種引進、合理的施肥施藥與(yu) 田間管理等措施,墾區水稻產(chan) 量已由原來的平均每公頃2.5噸提升至4噸,部分示範戶的年產(chan) 量可以達到5噸以上。墾區種植戶的平均年收入達到150萬(wan) 西非法郎。“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大麵積推廣水稻新品種,幫助更多種植戶提升稻米產(chan) 量和收入。”郭長友說。

  “我們(men) 十分珍視同中方開展農(nong) 業(ye) 合作”

  多年來,中國專(zhuan) 家通過新稻培育與(yu) 推廣、水稻種植技術培訓、農(nong) 機示範與(yu) 培訓、墾區水利設施管理等方式,幫助墾區種植戶提升稻米產(chan) 量和質量,促進當地傳(chuan) 統水稻種植業(ye) 向高產(chan) 量、高收益、可持續、環境友好的現代化水稻種植業(ye) 方向轉型,為(wei) 助力科方實現“2025年大米自給自足,2030年大米出口”的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在合作組駐地至墾區試驗田之間約18公裏的道路兩(liang) 側(ce) ,居住人口也從(cong) 原來的2000人左右增長至數萬(wan) 人。在長期相處中,合作組專(zhuan) 家與(yu) 墾區農(nong) 戶結下了深厚友誼。合作組為(wei) 當地打水井、修道路、建學校等,幫助困難農(nong) 戶解決(jue) 生活難題。無論走到哪裏,合作組專(zhuan) 家都受到熱烈歡迎。當地農(nong) 戶常說:“有了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指導幫助,我們(men) 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格格杜墾區項目是科中農(nong) 業(ye) 發展合作的典範,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優(you) 質的水稻品種和現代化農(nong) 業(ye) 技術。未來,希望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繼續加強合作,引進更多優(you) 質的稻種、農(nong) 業(ye) 技術和機械。”格格杜墾區水稻農(nong) 業(ye) 協會(hui) 主席阿蘭(lan) 說。

  科特迪瓦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部部長科貝南表示,近年來,科中兩(liang) 國人民友好交往日益深入,互利合作不斷加強。他說:“我們(men) 十分珍視同中方開展農(nong) 業(ye) 合作,對中方給予我們(men) 的幫助表示衷心感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