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堅持問題導向 上好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4-04-07 15: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數字化時代深刻改變著教育思維和教育實踐範式,思政課教師應積極主動推動數字賦能,在虛擬世界打通教師走進學生內(nei) 心的真實渠道,解決(jue) 好學生關(guan) 切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

  2019年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學生關(guan) 注的、有疑惑的問題其實也就幾大類,要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實和道理一條條講清楚。”今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五周年,我們(men) 更應深刻認識到,堅持問題導向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nei) 容。上好思政課,就要求教師增強問題意識,敢於(yu) 正視問題,善於(yu) 發現問題,有效解決(jue) 問題。

  俯下身子去找準問題

  教學是一個(ge) 不斷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沒有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的準確把握,教學就難以引起學生的興(xing) 趣和思考,就難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沒有問題的發現就沒有問題的解決(jue) ,思政課教師首先需要準確發現問題,科學分析問題、有力辨析問題,這是思政課提高實效性的前提。

  走進學生發現問題。在思政課教學中,問題集中表現為(wei) 學生的困惑和疑問。思政課教學的問題導向,是教師願意俯下身子走進學生後的真實感知。今天學生的主體(ti) 是站在新時代風口的00後,他們(men) 有獨特的群體(ti) 特點和成長需求,有對社會(hui) 發展和規律認識的個(ge) 性見解。思政課的價(jia) 值引導,就是基於(yu) 對青春期的他們(men) 發出的“為(wei) 難”“設問”“挑戰”而成立的。思政課教師唯有和學生在一起,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學生的團體(ti) 組織,去接觸學生、傾(qing) 聽學生,研究學生,才能找到問題,把握住思政課入腦入心的密鑰。

  科學準確分析問題。發現問題隻是起點,需要經過科學分析才能找準問題。學生的問題又多又雜,或源於(yu) 理論認識不足而產(chan) 生疑問,或源於(yu) 理論與(yu) 其自我的相關(guan) 性及個(ge) 體(ti) 主觀經驗的不匹配而產(chan) 生質疑,或因為(wei) 各自身處的現實環境而產(chan) 生困惑。這些問題的指向、性質和影響各不相同,其緊要程度、涉及麵也不一樣,需要思政課教師科學分析、精準施策,從(cong) 個(ge) 性問題中尋找共性問題,從(cong) 雜亂(luan) 問題中把握要害問題,從(cong) 問題趨向中洞悉問題轉變,從(cong) 而達到“掰開了、揉碎了”的效果。

  旗幟鮮明直麵問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度影響下,各種“偽(wei) 馬克思主義(yi) ”“反馬克思主義(yi) ”思潮交替登場,主流與(yu) 非主流意識形態並存,使得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存在著長期且複雜的鬥爭(zheng) 。在鋪展開來的思政課問題場域中,學生的問題呈現出極強的複雜性,會(hui) 出現一些尖銳問題、敏感問題,涉及深層次的理論和實踐,這些往往涉及學生思想發展的關(guan) 鍵,解決(jue) 與(yu) 否直接關(guan) 係到學生能否形成正確觀念。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能“繞道而走”,要迎難而上,敢於(yu) 亮劍,直麵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進行剖析和批判,引導學生辨析各種反馬克思主義(yi) 社會(hui) 思潮的理論實質,廓清思想迷霧,明確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

  靜下心來培養(yang) 不怕問的底氣

  練就不怕問、怕不問、見問則喜的真本領。思政課教師需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學理論,做學問,研究教學,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教育教學素養(yang) ,隻有這樣才能麵對學生的提問不擔心不發怵,作出準確深入的回應。

  要領悟真理的“甜味”。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馬克思主義(yi) 之“甜”在於(yu) 它是科學的理論,是我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武器,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客觀規律,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和當代世界發展所蘊含的曆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真理從(cong) 來是在詰問和辯難中發展起來的,如果一問就問倒了,那就說明所講的不是真理或者自己還沒有掌握真理。”思政課教師要深入學習(xi) 理論,深刻理解理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核心要義(yi) 、實踐要求,深刻領會(hui) 其中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隻有這樣才能經得起學生各種追問,有效地引導學生。

  要研究學術的“辣味”。思政課不是簡單的政治宣傳(chuan) ,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zhuan) 業(ye) 性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其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ya) 於(yu) 任何一門哲學社會(hui) 科學。思政課教師要把學術研究作為(wei) 教學的基礎,以紮實的學識樹立起“不怕問”的底氣。要“見問則喜”。“學起於(yu) 思,思起於(yu) 疑”,疑問是啟發學生從(cong) “已知”通向“未知”的交界點,思政課教師要重視學術研究,係統學習(xi) 和研究本學科本領域的經典著作、學術思想發展、學術動態,準確把握學術前沿,用學術講政治;要立足理論重點問題、社會(hui) 熱點問題、實踐難點問題展開深入的學術研究和探討,回應學生在理想和現實、主義(yi) 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麵遇到的思想困惑,教育引導學生用敏銳的眼光觀察社會(hui) ,用清醒的頭腦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創造未來。

  要發掘教材的“鹽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常用“鹽”形容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指出了思政課對於(yu) 學生而言的必不可缺,又道出了把握好思政課的“鹽”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關(guan) 鍵一環。教材就是“鹽味”之源,是教學展開的基礎。思政課教師要全麵把握教材內(nei) 容,對教材進行透徹理解和分析,切忌脫離教材的“天馬行空”,摒棄墨守教材的“教條刻板”,要通過自身的“巧思巧解”呈現教材的重點難點、邏輯結構、價(jia) 值理念,彰顯內(nei) 容為(wei) 王的教學本質。要保證教學內(nei) 容的與(yu) 時俱進,深入研究現實問題和時代課題,將理論的闡釋與(yu) 學生的現實困惑及成長發展需求對接,在幫助學生釋疑解惑中彰顯理論的魅力。

  創新方法提高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解決(jue) 好學生的問題,是思政課的根本落腳點和根本任務。思政課教師隻有不斷推進方法創新,才能更真切地走進學生、回應學生和引領學生。

  用數字賦能,在虛擬網絡中真切走進學生。“要運用新媒體(ti) 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chuan) 統優(you) 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大學生表達、塑造、強化思想意識的重要渠道。數字化時代深刻改變著教育思維和教育實踐範式,思政課教師應積極主動推動數字賦能,在虛擬世界打通教師走進學生內(nei) 心的真實渠道,解決(jue) 好學生關(guan) 切的問題。

  善於(yu) 講故事,在循循善誘中回應學生關(guan) 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會(hui) 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課就要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特別是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故事敘事因其細節具體(ti) 、情景豐(feng) 富而有著強烈的感染性,往往引人入勝,在思政課教學中有力地輔助了知識性學習(xi) 。思政課教師要把“大道理”轉化為(wei) “小故事”,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善於(yu) 搜集國內(nei) 外典型案例、經典素材,在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故事講述循循善誘,以事理融通實現啟智潤心。

  到實踐中去,在廣袤天地裏引領青春之問。“‘大思政課’我們(men) 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理論隻有從(cong) 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才有分量。隻有著眼解決(jue) 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才能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思政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內(nei) 容,精心設計實踐教學活動,實現對課堂知識的延伸、深化和拓展,幫助學生在廣闊的實踐天地中強化對課堂理論的認知,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讓青春之問在火熱的實踐裏找到精彩的回答。

  (作者張潤枝係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高超係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研究員,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網絡教育名師”)

  張潤枝 高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