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劃界線、定邊框、設清單 建設美麗中國有了“綠色標尺”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標誌著中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入新階段。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ju) 措,簡單說,就是對生態環境進行分區域差異化的精準管控,比如三江源等國家公園的設立就是屬於(yu)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措施。那麽(me) 分區管控具體(ti) 怎麽(me) 分怎麽(me) 管?如果一家企業(ye) 想要選址建廠,一個(ge) 地方要發展產(chan) 業(ye) ,會(hui) 麵對什麽(me) 變化?幾年來各地的試點探索效果如何呢?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第一個(ge) 關(guan) 鍵詞就是“分區”。它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製度。通俗地說,就是不同區域,政策不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毅:實際上強調的是因地製宜,根據不同的區域自然環境稟賦、生態環境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生態環境治理,不搞一刀切,我覺得這是它最精髓的地方。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為(wei) 什麽(me) 要實行分區管控?如何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guan) 係呢?這也正是《意見》的第二個(ge) 關(guan) 鍵詞——源頭預防。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毅:源頭預防就是要在比較早的階段來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生態環境風險,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已經做好之後,再去末端做汙染減排。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 萬(wan) 軍(jun) :我們(men) 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前期的時候有包括環評等一係列的前期源頭預防製度,但是那時候很多屬於(yu) 被動的,項目來了之後才主動去看對環境有什麽(me) 影響。現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企業(ye) 過來之後,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這個(ge) 地方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是什麽(me) 。
了解這項製度,還要了解第三個(ge) 關(guan) 鍵詞——三條線,分別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嚴(yan) 守這“三條線”是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重要前提,不過,這“三條線”的概念並不是這次《意見》出台才有,比如劃定生態紅線的要求已經存在多年。從(cong) 2017年開始,我國又啟動了“三線一單”試點,也就是在“三條線”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ge) “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 萬(wan) 軍(jun) :前期的這些試點和實踐已經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包括前期最早從(cong) 濟南、連雲(yun) 港等4個(ge) 城市開展試點,到後來的時候,在長江經濟帶11個(ge) 省市率先推進“三線一單”製定,再到全國分兩(liang) 批實現全國全覆蓋。
那麽(me)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到底要怎麽(me) 分?怎麽(me) 管呢?讀懂它,也要關(guan) 注三個(ge) 重點,分別是生態環境的管控單元、準入清單和信息平台。管控單元是基礎。目前,我國共劃定4萬(wan) 多個(ge) 生態環境管控單元,這些管控單元又根據情況不同,被分為(wei) 優(you) 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毅:這樣做的好處是非常清晰地告訴決(jue) 策者和企業(ye) 投資者,在什麽(me) 地方可以重點發展,哪些地方要避開、繞開,要重點保護。比如飲用水源保護區,這在法律裏麵有很明確的規定,所以大家都知道不能在那兒(er) 開發建設。但還有一些區域,比方大氣的弱擴散區,比方生物生態的敏感區域,這些區域目前在法律裏沒有很明確的界定,當然也很難去規定。通過劃這些單元的方式,把它明確出來,這些地方也要特別注意,至少要限製開發建設。
重慶從(cong) 2020年開始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大數據中心記者看到,大屏幕上,重慶衛星地圖被紅、黃、綠三種顏色覆蓋,共劃分成了818個(ge) 環境管控單元。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jia) 處處長 鄭強:綠色標注的是優(you) 先保護單元,它主要分布在重慶的東(dong) 北和東(dong) 南,是以生態保護優(you) 先為(wei) 主的區域,涉及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地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紅色的是重點管控單元,主要用於(yu) 重慶的工業(ye) 發展和城鎮開發建設。黃色的區域屬於(yu) 一般管控單元,它是為(wei) 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留空間的。
確定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後,《意見》還要求編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也就是說,在某類管控單元裏,什麽(me) 項目允許建設,什麽(me) 項目要重新選址,都要按清單來管理。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 萬(wan) 軍(jun) :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原來散布在各個(ge) 相應的製度裏麵,比如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區、自然保護地,它有它的一些禁止性、限製性的要求。現在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這樣一整套的製度,把散布在各個(ge) 政策、各個(ge) 區劃、各個(ge) 流域區域裏麵的準入要求給綜合化、係統化,集成在一個(ge) 體(ti) 係裏麵,實現精細化區域落地。
重慶市雲(yun) 陽縣坐落在三峽庫區長江邊上,有長達196.45公裏的江岸線,生豬養(yang) 殖一直是當地農(nong) 業(ye) 發展的支柱性產(chan) 業(ye) 。雖然利潤可觀,但由此帶來的糞尿、汙水,以及有害氣體(ti) 等也對長江造成一定汙染。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後,當地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整改。
重慶市雲(yun) 陽縣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科科長 張川東(dong) :我們(men) 根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科學製定養(yang) 殖區域劃分方案,在靠近長江827.81平方公裏劃定了禁養(yang) 區和適養(yang) 區,在一塊將近2000平方公裏的區域劃定了適養(yang) 區,嚴(yan) 格把控“三高”企業(ye) 準入,及時關(guan) 閉、騰退不合理養(yang) 殖企業(ye) ,倒逼現有的養(yang) 殖大戶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分區管控試行幾年來,當地關(guan) 閉了禁養(yang) 區內(nei) 的400家養(yang) 殖場,今年又拒絕了5家養(yang) 殖大戶落地,並將907家生豬養(yang) 殖場逐一落入所在街道的管控單元,提出綠色升級要求。
在雲(yun) 陽縣蔈草鎮,一家生豬養(yang) 殖場在環保部門的指導下,正在進行種養(yang) 殖結合的生態循環改造。經過改造,豬圈裏的糞汙變成了有機肥,汙水經發酵後,由高壓水泵抽調到果林裏,還能用於(yu) 澆灌土地。
管控單元是基礎,準入清單是手段,此外,全麵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還有一個(ge) 重要支撐,那就是信息平台,也就是要充分發揮數字化的力量。《意見》一方麵要求各地完善在線政務服務和智慧決(jue) 策功能等,同時強調,要推進這一係統與(yu) 其他業(ye) 務係統的信息共享、業(ye) 務協同。
那麽(me) ,數字化應用到底能發揮什麽(me) 樣的作用呢?2020年,廈門市在全國率先建成“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用係統,並對外開放了查詢功能。這一係統背後,有強大的數據支撐。
福建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處處長 詹源:我們(men) 在係統裏麵融入了國土空間、市政設施、產(chan) 業(ye) 布局以及生態環境,一共有207個(ge) 矢量圖層,在這裏麵可以查看到空間信息、汙水管網設置、產(chan) 業(ye) 布局規劃等信息。同時,我們(men) 還梳理了10萬(wan) 多條準入條件,形成了分區管控的智慧內(nei) 核。
有了這個(ge) 智慧大腦,無論是想招商引資的政府部門還是企業(ye) ,提前上網查詢一下,很快就可以了解到這個(ge) 項目適不適合在這裏建,有沒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建。廈門的一家科技公司近年來不斷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有多個(ge) 新建項目落地投產(chan) 。自從(cong) 這個(ge) 應用係統上線,他們(men) 在新建項目選址時就有了智能小幫手。
通過這個(ge) 係統,很多事項都能在線審批,辦事效率大大提高。如今,企業(ye) 在這個(ge) 信息平台上還可以實現環評、排汙許可、排汙權“三證合一”一站式辦理。這一係統應用後,廈門市已指導近萬(wan) 個(ge) 項目進行布局優(you) 化或調整工藝,杜絕落後項目落地,減少無效投資8億(yi) 多元,各部門之間也進一步加強了資源共享。
提到“生態紅線”“管控”這樣的字眼,人們(men) 往往會(hui) 想到是不是會(hui) 限製經濟發展?而《意見》提出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包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比如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同時,引導重點行業(ye) 向環境容量大、市場需求旺盛、市場保障條件好的地區科學布局、有序轉移,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 萬(wan) 軍(jun) :它主要的要求不是限製,是把需要保護的區域識別出來進行優(you) 先保護,對於(yu) 要重點開發的、風險比較大的區域,針對它麵臨(lin) 什麽(me) 樣的問題實施差異化重點管控。這樣給發展留出了更多空間,為(wei) 後續決(jue) 策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
好政策關(guan) 鍵在落實。《意見》在監管手段上有所創新,提出“充分利用大數據、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開展動態監控”,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情況和領導幹部考核掛鉤,並從(cong) 多方麵加強了組織保障。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wei) 一項製度創新,通過“劃界線、定邊框、設清單”,有助於(yu) 更加有針對性地製定保護和管理措施,減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風險。同時,也更好地促進生態資源的合理利用,推動生態經濟的發展。當然這是一個(ge) 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不一樣,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也不一樣,需要按照這把“綠色標尺”,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差異化精準管控。根據《意見》,各地還將分級編製發布本行政區域內(nei) 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讓美麗(li) 中國的建設從(cong) 細節出發,更科學更精準更高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