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同根同源促進兩岸影視互通互融

發布時間:2024-04-10 10:57:00來源: 光明日報

  【同心曲】

  日前,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大陸公映,收獲了良好的票房與(yu) 口碑。此電影借鑒了《晉書(shu) ·周處傳(chuan) 》和《世說新語》中的典故。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讓兩(liang) 岸觀眾(zhong) 在欣賞電影時擁有更多共鳴與(yu) 共情。

  電影的背後往往蘊含著豐(feng) 富的情感價(jia) 值和社會(hui) 文化背景。融入閩南地區習(xi) 俗、語言等文化的台灣電影《當男人戀愛時》在大陸公映時,觀眾(zhong) 可以選擇普通話配音版和閩南語原版兩(liang) 種不同的版本。正因語言相通性,此電影最賣座的地區為(wei) 閩南及潮汕等講閩南語或相近方言的地區,這也再次證明了共同的文化基因是兩(liang) 岸電影互通互融的牢固基礎和強有力保障。

  台灣電視劇也同樣受到大陸觀眾(zhong) 的喜愛。例如瓊瑤文學風靡兩(liang) 岸,由其小說改編的多部電視劇前往大陸取景、邀請大陸演員出演,曲折動人的情節深受觀眾(zhong) 喜愛,甚至成為(wei) 全球華人文化圈共同的經典記憶。

  與(yu) 此同時,大陸影視劇也持續走紅台灣。20世紀90年代起,《水滸傳(chuan) 》《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等曆史題材的大陸電視劇都在台灣創下了不錯的收視率。2023年,大陸電視劇《狂飆》在台灣地區掀起追劇熱潮,成為(wei) 在台灣播放率和話題度最高的年度劇集之一。論及近年來台灣觀眾(zhong) 最喜歡的大陸電視劇,非《甄嬛傳(chuan) 》莫屬。其在台灣的播出權被台灣八大電視台購買(mai) ,十多年來在台灣多次重播。

  兩(liang) 岸影視交流合作成為(wei) 增進兩(liang) 岸民眾(zhong) 了解、共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渠道。兩(liang) 岸的電影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4年,電影《搭錯車》被引入大陸,在閩南地區連映3個(ge) 多月,影片中的插曲《酒幹倘賣無》至今在大陸廣泛流傳(chuan) 。1990年,《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大陸公映,觀影人次和放映收入均創造曆史紀錄,成為(wei) 一代人心目中的銀幕經典。

  2010年兩(liang) 岸簽署《海峽兩(liang) 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議),對兩(liang) 岸影視產(chan) 業(ye) 合作給予政策支持。2013年《關(guan) 於(yu) 加強海峽兩(liang) 岸電影合作管理的現行辦法》出台。2018年大陸“惠台31條”出台,取消引進台灣影視劇的數量限製,放寬兩(liang) 岸合拍電影的限製,台灣人士參與(yu) 大陸影視節目不受數量限製,台灣作品亦可參評大陸影視獎項,為(wei) 持續深化促進兩(liang) 岸影視產(chan) 業(ye) 的融合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近年來,兩(liang) 岸通過影視作品合拍合製、版權交易、展覽交流與(yu) 互動等多元合作方式,推動影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據統計,以2020年為(wei) 例,台灣電視與(yu) 網絡視聽、動畫產(chan) 業(ye) 在大陸的營收,均有不俗成績。如今,大陸是台灣影視業(ye) 在版權交易和合拍合製中最重要的夥(huo) 伴。

  兩(liang) 岸合拍了諸多電影,可謂“叫好又叫座”,誕生了不少在大陸票房過億(yi) 的電影,尤其是台灣導演擅長的青春和情感類題材電影,頗受大陸觀眾(zhong) 歡迎,如《我的少女時代》《重返20歲》《一吻定情》等。“尋根”是最常見的主題,這也呼應了台灣文學和影視作品最經典的母題。電影常以台灣年輕人回到大陸尋根、尋找父輩或祖輩出生成長的地方或完成其願望為(wei) 敘事主題,如《回到愛開始的地方》《對風說愛你》等。

  如今,台灣影視從(cong) 業(ye) 者來大陸發展的空間更大、條件更優(you) 。很多台灣演員到大陸參演影視作品、參加綜藝節目,成為(wei) 兩(liang) 岸影視合作的實踐者。這既展現了大陸市場對台灣的吸引力,也反映出影視從(cong) 業(ye) 者在兩(liang) 岸文化融合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大陸網絡視聽平台也積極探索在台灣的發展道路。台灣的內(nei) 容創作團隊與(yu) 大陸的投資出品方合作,強強聯手,發揮所長,創作出諸多兼顧兩(liang) 岸觀眾(zhong) 審美趣味的影視作品。

  兩(liang) 岸觀眾(zhong) 時常能夠在大小熒幕上同步觀看兩(liang) 岸的精彩影視作品,這得益於(yu) 兩(liang) 岸影視從(cong) 業(ye) 者的共同努力以及良好的引進與(yu) 合拍機製保障。目前,影視作為(wei) 媒介,正成為(wei) 兩(liang) 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共同的中華文化認同將兩(liang) 岸同胞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促進形成互通互融的視聽文化圈,推動兩(liang) 岸影視產(chan) 業(ye) 共同發展,做強做大中華民族的影視事業(ye) 。

  (作者:黃詩嫻,係福建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集美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

  (光明日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