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東戰地手記|天堂廣場:見證伊拉克人的笑與淚

發布時間:2024-04-10 14:2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巴格達4月9日電 中東(dong) 戰地手記|天堂廣場:見證伊拉克人的笑與(yu) 淚

  新華社記者段敏夫

  2003年4月9日,美軍(jun) 坦克開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矗立在市中心天堂廣場的薩達姆巨型雕像被套上拖繩,既而轟然倒地——巴格達淪陷,薩達姆政權終結,廣場上一些伊拉克人歡呼雀躍。

  那時,不少伊拉克人相信,美國人帶著“民主”“繁榮”的承諾而來,會(hui) 幫助他們(men) 擺脫困境、迎來新生,一些政客和學者甚至呼籲將4月9日定為(wei) 伊拉克“國慶日”。如今,21年過去,曾經的“諾言”在曆史的注視下褪去虛偽(wei) 的外衣,變成赤裸的謊言。4月9日,成了巴格達人心頭的“恥辱日”。

  天堂廣場,是阿卜杜勒·沙菲克最不願路過的地方。21年前,他曾是歡呼人群中的一員;如今的他,已是不惑之年。

  “當時,人們(men) 看到雕像倒地,仿佛黎明將至。殊不知,那是漫長黑夜的開始。”沙菲克說。

  持續的社會(hui) 動蕩和接連不斷的爆炸襲擊讓沙菲克意識到,現實與(yu) “夢想”相去甚遠,美軍(jun) 的行動與(yu) 承諾背道而馳。這場“不義(yi) 之戰”讓沙菲克丟(diu) 掉了賴以為(wei) 生的工作,目睹至愛親(qin) 朋永遠離他而去。

  “伊拉克人認清了侵略者的真實麵孔,卻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jia) 。”沙菲克說。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阿裏·穆薩說,美國對伊拉克的侵略本身就源自一個(ge) 謊言,打著民主的旗號在伊拉克製造政治分裂和社會(hui) 動蕩,甚至一度讓伊拉克淪為(wei) 滋生恐怖主義(yi) 的溫床。

  美軍(jun) 入侵伊拉克時,侯賽因·卡齊姆剛剛20歲出頭。他說:“我曾夢想伊拉克會(hui) 由此邁向新的繁榮和輝煌,但夢想很快破滅。”卡齊姆的同學在上學路上被美軍(jun) 無故逮捕,遭遇非人虐待;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lan) 國”趁勢坐大,在伊拉克攻城略地,卡齊姆不得不兩(liang) 次舉(ju) 家搬遷……

  “美軍(jun) 在阿布格裏卜監獄的暴行和在費盧傑投擲的貧鈾彈與(yu) 白磷彈都是侵略戰爭(zheng) 罪行的鐵證。侵略何談人道?民主繁榮隻是幻想。”卡齊姆憤慨地說。

  今年以來,美軍(jun) 數次打擊伊拉克境內(nei) 目標,造成大批人員死傷(shang) ,引發伊拉克各界強烈抗議,也讓伊拉克民眾(zhong) 再一次看清美國霸權本質,要求結束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在伊存在的聲浪再起。

  伊拉克大學新聞學教授穆罕默德·朱布裏告訴記者,民眾(zhong) 已經意識到,美軍(jun) 在伊存在多年,而伊拉克的安全局勢卻依然堪憂。21年後,美軍(jun) 依舊惡習(xi) 不改,肆無忌憚地打擊伊拉克境內(nei) 目標,這是對國家主權的公然侵犯。

  阿馬爾·納茲(zi) 米曾抱著“重塑民主繁榮伊拉克”的夢想為(wei) 美軍(jun) 工作了6年。回想起那段歲月,納茲(zi) 米情不自已,淚水順著臉頰流下。“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絕不會(hui) 和美軍(jun) 合作!”殘酷的事實讓納茲(zi) 米沉痛地認識到,所謂“民主”“繁榮”隻是美國為(wei) 了維護一己私利在伊拉克編造的一個(ge) 又一個(ge) 謊言。

  “戰爭(zheng) 留下的隻有一個(ge) 千瘡百孔的國家和無數支離破碎的家庭,伊拉克至今仍麵臨(lin) 嚴(yan) 重的電力短缺,戰後重建之路道阻且長。”納茲(zi) 米說。

  21年間,天堂廣場見證了伊拉克人的笑與(yu) 淚,也目睹了所謂的“美式民主”如當年那座雕像一般,徹底倒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