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特寫:“極地對話”激發香港青少年科考熱、愛國情

發布時間:2024-04-11 14:44: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香港4月10日電 題:特寫(xie) :“極地對話”激發香港青少年科考熱、愛國情

  新華社記者郭辛

  “香港你好,這裏是中山站。”10日下午,當香港會(hui) 場與(yu) 南極中山站成功連線時,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裏的全場師生一起激動地歡呼起來。

  10日下午,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正在訪港期間,曾參加過多次中國極地科考的內(nei) 地科學家們(men) 走進香港科學館,與(yu) 香港20餘(yu) 所學校的250多名中小學師生麵對麵互動交流,並上演了一場“極地對話”。

  “在去極地考察前,你們(men) 會(hui) 進行什麽(me) 樣的訓練?”“想參加極地考察,需要什麽(me) 樣的學曆和技能?”學生們(men) 隔著屏幕向距離香港1萬(wan) 多公裏的中山站的科學家們(men) 直接發問。

  中山站站長、空間物理學專(zhuan) 家胡澤駿,負責天文觀測的副研究員紀拓以及負責海冰、氣象監測的王安良對學生們(men) 的問題逐一解答。

  胡澤駿提到南極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每年11至12月為(wei) 極晝,會(hui) 有54日白晝,5月進入極夜,連續58日黑夜,整座“中山站”會(hui) “淹沒”在無盡黑暗中。

  “你們(men) 在南極那麽(me) 久會(hui) 感到孤獨嗎?”有學生問。

  “中國正在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為(wei) 了這個(ge) 目標,有的人連續十幾年沒有在家過春節,有的人錯過了孩子的出生日。”胡澤駿動情的訴說,讓同學們(men) 對極地科考有了更深理解,在心中種下了探索極地的種子。

  科學家們(men) 歡迎香港年輕一代投入極地科考,鼓勵香港學生開拓科研事業(ye) 。

  李求恩紀念中學的葉曉聰說,感受到中國極地科考人為(wei) 探索極地事業(ye) 付出的毅力與(yu) 堅持,讓喜愛物理的他渴望成為(wei) “極地探索者”的決(jue) 心越發堅定。

  除了線上的“極地對話”,交流會(hui) 現場的科學家代表們(men) 的演講內(nei) 容幹貨滿滿、金句頻出,場下笑聲、掌聲不斷,同學們(men) 接連拋出問題,交流精彩紛呈。

  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內(nei) 陸隊隊員李正陽向學生們(men) 介紹南極內(nei) 陸有名的“白化天”,“到處白茫茫一片,睜著眼睛卻啥也看不見”。他還通過視頻,向同學們(men) 直觀展示了巨大的南極冰裂縫究竟有多危險。

  “南極的冰川美麗(li) 又壯觀,我一直對此充滿向往,沒想到當中竟然危機四伏。”港大同學會(hui) 書(shu) 院的陳晉琛說,“我之前隻知道去南極不容易,卻不了解極地科學家們(men) 的工作環境如此險象叢(cong) 生。”

  隨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惠根為(wei) 青少年們(men) 介紹美麗(li) 的極光。他說,極光不僅(jin) 是人們(men) 趨之若鶩的旅遊打卡點,也對地球上的無線電通信、衛星導航以及跨極航空飛行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楊惠根率領團隊在南極中山站、北極黃河站、中冰北極站,建立空間物理觀測台和極光觀測台。

  “極光很美,但美麗(li) 的背後藏著這麽(me) 多深奧的知識,未來我要好好學習(xi) ,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僑(qiao) 中學的紀依涵感歎道。

  “‘雪龍2’號及南極考察隊訪港是一個(ge) 非常寶貴的機會(hui) ,讓同學親(qin) 眼目睹、親(qin) 身感受國家在極地科研上的進程和成果。”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交流中說,希望同學們(men) 把握這次參觀和交流機會(hui) ,以極地科學家為(wei) 榜樣,訂立遠大目標,好好裝備自己。

  一場南極科普盛宴和極地精神大餐讓同學們(men) 的探索熱情高漲。散場後,同學們(men) 依舊沉浸在對冰天雪地的向往之中,讚歎祖國科考碩果累累。

  香港培僑(qiao) 中學學生陳開元說,極地科學家們(men) 的科考故事讓人動容,“他們(men) 的勇氣、智慧和民族精神是值得我學習(xi) 的。作為(wei) 中國人,我感到很自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