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36年的守護——老“調車”的最後一個春運

發布時間:2022-02-08 10: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新春走基層)36年的守護——老“調車”的最後一個(ge) 春運

  中新網廣州2月7日電 題:36年的守護——老“調車”的最後一個(ge) 春運

  作者 李冬健 郭軍(jun)

  “調度車間管理人員到崗盯控臨(lin) 客列車0K6577次換掛作業(ye) ,明白。”剛放下電話,黃房英轉頭便帶上了耳機,緊緊盯起了屏幕,這是他春運當班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全程監控臨(lin) 客列車換掛作業(ye) 。

  黃房英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江村車站安全生產(chan) 指揮中心的一名監控分析員。記者近日從(cong) 江村車站了解到,今年5月份他就要退休了,今年是他職業(ye) 生涯的最後一個(ge) 春運。

  1986年5月,黃房英進入了鐵路這個(ge) 大家庭,自那時起,他就和“調車”這兩(liang) 個(ge) 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小在農(nong) 村長大的他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從(cong) 連結員到駝峰作業(ye) 員再到駝峰調車長,8年的風裏來雨裏去,讓他對調車崗位的各個(ge) 工種、各個(ge) 作業(ye) 環節都熟稔於(yu) 心。在後來擔任大班長的10年間,他的調車組沒有發生過紅線及以上問題。“在崗一分鍾,安全六十秒”是他一直堅守的安全理念。

  紮實的業(ye) 務基礎讓他在多個(ge) 部門擔任調車業(ye) 務指導和教員,“國家職業(ye) 技能鑒定考評員”“集團公司優(you) 秀兼職師資”是對他最大的肯定。哪裏有需要,他就往哪裏去,2015年,他成為(wei) 了車站安全生產(chan) 指揮中心的監控分析員。

  新的崗位,新的挑戰,當時已經53歲的他主動承擔起了調車監控分析的重任。“剛來安全生產(chan) 指揮中心的時候,感覺壓力特別大,以前在現場作業(ye) 的時候,關(guan) 注的是自己作業(ye) 的標準化,很少這麽(me) 細致地去分析別人的每一個(ge) 作業(ye) 環節。”黃房英說道:“一個(ge) 大班坐在電腦前監控分析二十多個(ge) 小時都是家常便飯。”據了解,調車監控分析的質量對現場作業(ye) 標準化、規範化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分析員工作中精神不集中,就會(hui) 錯過一些不起眼但是可能引發事故的違章行為(wei) 。然而現場的有些職工卻對他們(men) 的工作不買(mai) 賬,認為(wei) 他們(men) 的分析是吹毛求疵,黃房英苦笑著說:“其實考核隻是手段,糾正作業(ye) 陋習(xi) ,督促養(yang) 成好的作業(ye) 習(xi) 慣才是我們(men) 的目的。”

  工作中,黃房英最關(guan) 心的便是新工的作業(ye) 安全,近3年來,有近80名新工來到江村車站,現在絕大多數都在調車崗位,他們(men) 的安全是黃房英一直牽掛的,他對每一個(ge) 新工都單獨設立了台賬,每個(ge) 班他都會(hui) 對新工所在的調車組進行專(zhuan) 門的分析,作業(ye) 過程每一個(ge) 細節都仔細查看,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車間。

  “特別是春節期間,盯著新工們(men) 的精神狀態是很重要的,畢竟他們(men) 不像我們(men) 這些老同誌一樣,早就習(xi) 慣了逢年過節不在家,可能班前一個(ge) 沒睡好,班中一個(ge) 恍惚就會(hui) 發生意外。”黃房英說。多年的調車經曆讓他體(ti) 會(hui) 到一個(ge) 鐵路人決(jue) 不能“無知者無畏”,而要有對規章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

  如今在這“最後一個(ge) 春運”裏,黃房英一如既往地忙碌在電腦前,沒有台前的光鮮亮麗(li) ,隻有幕後的默默守護,“隻要還沒退休,我就會(hui) 盡自己的努力,踏踏實實幹好每一項工作。”(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