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生物多樣性日漸豐富 雨燕每年飛越“一帶一路”

發布時間:2022-02-14 15: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13日電 (徐婧)隨著北京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正有越來越多的珍稀花草、動物“安家”京城,讓北京成為(wei) 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根據2021年10月發布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北京現有596種野生動物,其中野生鳥類超過500種。

  2月13日,在“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之“在城市看見自然”中,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wei) 、科研宣教科副科長張亞(ya) 瓊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一級主任科員曹睿講述了北京近年來在野生動物調查和保護、綠色空間建設中的成果,以及新一輪生態建設的目標。

  596種野生動物在京繁衍生息

  在如今的北京市區裏,市民可以經常看到刺蝟、黃鼠狼等野生動物,珠頸斑鳩、戴勝等鳥類也十分常見。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wei) 介紹,北京市分布的鳥類種類已占中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2021年10月發布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顯示,在北京這片1.64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已有596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鳥類超過500種。野生鳥類中包括黑鸛、褐馬雞等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鴛鴦等9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記錄在冊(ce) 的維管束植物也超過2000種。紀建偉(wei) 表示,這些數據都證明,北京已成為(wei) 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

  野生動物和城市一同“生長”

  從(cong) 北京雨燕的“旅居史”中,可見北京不斷增強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在常駐北京的眾(zhong) 多鳥類中,北京雨燕是目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福娃”之一“妮妮”的原型,還是首個(ge) 北京中軸線申遺數字形象。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科研宣教科副科長張亞(ya) 瓊介紹,北京雨燕喜歡在高大建築上築巢,北京古老皇城的高大建築和皇家園林中的古建築為(wei) 其提供了最佳住所。隨著北京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目前現代建築的雨燕數量要高於(yu) 古建築的雨燕數量,這說明隨著城市在“長高”,雨燕在逐步適應城市化的發展。

  張亞(ya) 瓊表示,不光雨燕在適應城市,北京市民也越來越習(xi) 慣在生活中看到雨燕,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不斷增強。2006年北京雨燕的數量大約是3000多隻,根據2021年在全市20多個(ge) 城區點位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約有9000多隻雨燕,相較2008年數量顯著增加。據推測,加上未被納入此次調查的郊區雨燕,全市的雨燕種群規模可達一萬(wan) 隻以上。

  雨燕冬天去哪兒(er) 了?紀建偉(wei) 表示,冬天在非洲。他稱,根據研究,北京雨燕每年長途飛行2萬(wan) 多公裏,飛過內(nei) 蒙古,越過天山山脈和紅海,穿越20餘(yu) 個(ge) 國家,到達非洲南部越冬,次年春天再返回北京。它的遷徙過程、路線與(yu) “一帶一路”基本重合,堪稱“一帶一路”上的“生態大使”。

  今年計劃完成造林綠化15萬(wan) 畝(mu)

  保護生物多樣性,對於(yu) 提高區域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一級主任科員曹睿介紹,在新一輪百萬(wan) 畝(mu) 造林中,北京營造千畝(mu) 以上綠色板塊260處、萬(wan) 畝(mu) 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29處,形成了多樣化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連接了一些生態廊道,促進了生態係統的連通性和完整性。

  同時,北京以“利用生態的辦法解決(jue) 生態的問題”為(wei) 原則,建設了很多“城市森林”和小微濕地,已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麵積36.8萬(wan) 公頃,使全市90%以上的國家和地方重點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

  據介紹,北京今年計劃完成造林綠化15萬(wan) 畝(mu) ,在不同的區域設立了不同的綠化目標,並通過針對性策略分別實施:在核心區、中心城區和城鎮地區計劃新增綠地200公頃;在平原地區構建大尺度城市森林生態係統,增加綠化9萬(wan) 畝(mu) 以上;在生態涵養(yang) 區實施生態修複6.44萬(wan) 畝(mu) 。未來,北京將營造更多“近自然”生態景觀,進一步推進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建設,讓更多市民可以“開窗見綠、出門進園”,給民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綠色獲得感。(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