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的風 吹亮冬奧的燈
2月的張家口張北,在零下的天氣裏,即便是陽光普照,風一樣能把臉刮得生疼。但正是因為(wei) 有了這些風,才照亮了冬奧會(hui) 賽場的夜空。
草原上“白色巨人”吸風儲(chu) 能
“張北一場風,從(cong) 春刮到冬。”這是張北地區流傳(chuan) 最廣的一句話。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一座座高聳百米的“白色巨人”遍布廣袤無垠的草原,轉動著它們(men) 碩大的風葉大口地吮吸著風能,這些大型風車時刻不停地工作著,將這些清潔能源通過國家電網的調配,為(wei) 冬奧場館提供電力保障。
據悉,張北縣距張家口市區45千米,與(yu) 市區的最大海拔落差在1000米以上,高低間形成的懸殊溫差導致空氣強對流,使之成為(wei) 蒙古高原冷空氣進入華北平原的主要氣流通道,這裏的風資源異常豐(feng) 富,儲(chu) 量在2000萬(wan) 千瓦以上。
一台矗立於(yu) 張北縣的槳葉直徑146米的風電機組,日均發電約2.45萬(wan) 度,可供首鋼滑雪大跳台中心完成本屆冬奧會(hui) 期間的全部造雪量,相當於(yu) 在一個(ge) 標準籃球場堆出28米高的雪;一度綠電,能點亮頒獎廣場主舞台22秒,能讓廚師在冬奧村“全電廚房”製作兩(liang) 份菜品……
張北的風推動2兆瓦的風機以額定速度,轉一圈需要3秒左右,大約可以發出2度電,發電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為(wei) 零。
據測算,到2022年冬殘奧會(hui) 結束時,冬奧會(hui) 場館預計共消耗“綠電”約4億(yi) 度,可減少標煤燃燒12.8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wan) 噸。
“風”出張北,“電”送北京
在張家口市張北縣運達風電有限公司的廠房內(nei) ,一個(ge) 個(ge) 風車零件整齊排放,工人正在忙碌地將其組裝,要不了多久這些風車就會(hui) 矗立在張北的草原之上,成為(wei) “綠電”的源泉。運達風電製造中心生產(chan) 主管白海江介紹,風力發電機由塔筒、葉片、主機、輪轂四個(ge) 部分組成。風力帶動葉片轉動,再通過輪轂將能量傳(chuan) 遞到主機帶動發電機工作,這就是風力發電的基本原理。
風電資源是有了,這些綠色能源是如何穩定地送到冬奧賽場的?
據了解,受自然風速影響,風電的特點是風速不受人控製,但風電並入電網必須穩定,不穩定的電流,可能導致電網癱瘓。因此,解決(jue) 新能源並網的問題,迫在眉睫。為(wei) 最大程度減少電能輸出的隨機性和波動性,中國給出了一種方案,國家電網專(zhuan) 門投資建設了張北柔性直流工程,為(wei) 張家口地區的綠色電力安全高效地輸送到北京,實現冬奧場館百分之百的“綠電”供應,提供了一條穩定的輸出通道。
據悉,北京冬奧會(hui) 三大賽區26個(ge) 場館都實現了綠色電能供應,這在奧運史上屬於(yu) 首次。而這些綠色電能中的重要支撐就是科技的力量,它把張北地區的風,變成了高效清潔的綠色能源,源源不斷地將“綠電”輸入北京,為(wei) 冬奧場館提供電力保障,也為(wei) 冬奧賽事塗上了美麗(li) 鮮豔的中國底色。(魏依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