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總書(shu) 記牽掛的糧食安全)
食為(wei) 政首,穀為(wei) 民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保障好初級產(chan) 品供給是一個(ge) 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決(jue) 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men) 的脖子。”“對糧食安全不能有絲(si) 毫鬆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考察調研,總要去農(nong) 田看一看,察墒情、看苗情、問收成。“莊稼能不能澆上水”“地裏有沒有套種豆子”“不再打鏈枷了吧”……家常話語,意味深長,飽含著總書(shu) 記對端牢“中國飯碗”的殷殷期待。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諄諄叮囑,化成“糧食生產(chan) 年年要抓緊”的實際行動。2021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自然災害等困難,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657億(yi) 斤,比上年增長267億(yi) 斤,繼續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台階上。
時下,從(cong) 嶺南大地到東(dong) 北平原,從(cong) 魚米之鄉(xiang) 到塞上江南,梯田開始灌水、耕地正在“升級”、農(nong) 機排隊檢修,一幅忙碌的春耕備耕畫卷從(cong) 南向北次第展開。
今年是我國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打好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第一仗,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以國內(nei) 穩產(chan) 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於(yu) 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有著重要意義(yi) 。
穩產(chan) 量
種地挑上“金扁擔”
糧食連年豐(feng) 收,是否可以高枕無憂?
“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有著14億(yi) 人口的大國來說,農(nong) 業(ye) 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於(yu) 安思危,道出糧食安全之於(yu) 國家安全舉(ju) 足輕重的分量。
穩糧倉(cang) 必須穩產(chan) 量。2022年糧食產(chan) 量目標是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產(chan) 量怎麽(me) 穩?良種是基礎。
“要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優(you) 良品種,從(cong) 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18年4月1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時指出。
“我們(men) 謹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加倍努力培育高產(chan) 優(you) 質品種。”今年春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水稻育種專(zhuan) 家朱仁山的團隊又在南繁度過,“我們(men) 選育的‘易兩(liang) 優(you) 311’水稻品種改良後,不僅(jin) 具有抗稻瘟病、抗褐飛虱性狀,產(chan) 量還提高了10%。”
好種子落戶田間。海南省東(dong) 方市感城鎮不磨村,海南雙季稻新品種篩選示範田裏,“超優(you) 千號”“噸兩(liang) 優(you) ”等品種已進入分蘖期。
“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截至目前,我國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95%以上,水稻、小麥兩(liang) 大口糧作物品種自給率達100%,良種在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中的貢獻率超過45%。
穩產(chan) 量,科技是關(guan) 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給農(nong) 業(ye) 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農(nong) 民掌握先進農(nong) 業(ye) 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要把糧食生產(chan) 作為(wei) 首要任務來抓,以背水一戰的態度和超常超強的力度,堅決(jue) 打贏保夏糧豐(feng) 收這場硬仗,全力奪取全年糧食豐(feng) 收。”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主要負責同誌表示。
今年春耕備耕,各地向科技要產(chan) 量。安徽省深化“科技特派員+”行動,連片種植優(you) 質專(zhuan) 用品種;江西省開展集中育秧,解決(jue) 雙季稻及油稻種植茬口難題,積極突破水稻生產(chan) 瓶頸;黑龍江省推廣大馬力高端智能農(nong) 業(ye) 機械,全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提單產(chan) 增總產(chan)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期將組織各級農(nong) 業(ye) 科技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加強綠色高產(chan) 模式集成推廣,充分發揮千畝(mu) 方、萬(wan) 畝(mu) 片等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集中育秧、大壟密植、種肥同播等各項增產(chan) 措施落實到田。
放眼廣袤田疇,良種良法配套、農(nong) 機農(nong) 藝協作,農(nong) 業(ye) 與(yu) 科技正在深度融合。數據顯示,2021年,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三大主糧機收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ge) 百分點,確保糧食安全更有底氣。
穩麵積
黨(dang) 政同責見實效
糧食生產(chan) 穩字當頭,關(guan) 鍵要穩住種植麵積。過去是南糧北調,現在是北糧南調,糧食生產(chan) 麵臨(lin) 新形勢新課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推動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決(jue) 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糧食生產(chan) 了”“保證糧食安全,大家都有責任,黨(dang) 政同責要真正見效”“要有合理布局,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都要保麵積、保產(chan) 量”。
穩麵積,扛起重農(nong) 抓糧的責任。
按照全年糧食生產(chan) 目標,2022年全國糧食播種麵積要確保穩定在17.6億(yi) 畝(mu) 。為(wei) 推動春耕順利進行,1月下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已將經國務院審定的糧食生產(chan) 目標下達各省份,一個(ge) 品種一個(ge) 品種、一個(ge) 區域一個(ge) 區域、一個(ge) 環節一個(ge) 環節,壓實責任,確保措施落實落地。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各地積極行動。黑龍江省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嚴(yan) 禁耕地撂荒;江西省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麵積隻增不減;海南省保麵積、保產(chan) 量、保質量、促種業(ye) 發展,把糧食生產(chan) 責任分解到每一個(ge) 田頭地塊。
穩麵積,付諸紮紮實實的行動。
“保持糧食播種麵積和產(chan) 量穩定”“18億(yi) 畝(mu) 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nong) 田就是農(nong) 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字字箴言,語重心長。
季節不留閑,土地不留空。今年山東(dong) 省計劃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665萬(wan) 畝(mu) ;江西省早稻意向播種麵積1830萬(wan) 畝(mu) ,同比增加1.8萬(wan) 畝(mu)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情調度顯示,今年冬小麥的播期雖然較常年略晚,但播種麵積基本保持穩定。目前,冬小麥在西南已拔節,江淮地區冬小麥陸續萌動返青,黃淮海地區小麥還在越冬,華南地區早稻即將浸種育秧,希望的田野孕育著新的豐(feng) 收。
穩政策
農(nong) 民吃下“定心丸”
保障糧食安全,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是主體(ti) 。
“要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加強種糧農(nong) 民補貼”“要讓農(nong) 民種糧有利可圖”“不讓種糧農(nong) 民在經濟上吃虧(kui) ”。擲地有聲的話語,體(ti) 現了總書(shu) 記濃濃的為(wei) 民情懷。
政策給力,讓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
旋耕機、插秧機、無人機……各式農(nong) 機擺滿院子,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笑眯了眼,“噴藥撒肥一體(ti) 的無人機已經下單,今年春耕就能派上用場。”
2016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nong) 村改革座談會(hui) 時強調:“在政策上,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chan) 效益、增加農(nong) 民種糧收入,實現農(nong) 民生產(chan) 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並進”。
春風化雨,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體(ti) 係不斷完善。增投入,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nong) 林水支出安排24975.47億(yi) 元,較2020年增長4.5%。強扶持,構建價(jia) 格、補貼、保險扶持政策體(ti) 係,適當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完善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2022年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將覆蓋主產(chan) 省份所有產(chan) 糧大縣,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政策紅利。農(nong) 民收益預期穩了,種糧積極性高漲。
經營增效,讓農(nong) 民種糧多得利。
麵對大國小農(nong) 的基本國情農(nong) 情,“誰來種地”難題如何破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要創新糧食生產(chan) 經營模式,優(you) 化生產(chan) 技術措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保護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著力提高糧食生產(chan) 效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是帶動農(nong) 戶增加收入、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有效組織形式”“讓農(nong) 業(ye) 經營有效益,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
創新經營體(ti) 係,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國納入名錄係統管理的家庭農(nong) 場已超過300萬(wan) 家,農(nong) 民合作社超過240萬(wan) 家,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麵積達到16.7億(yi) 畝(mu) 次,帶動小農(nong) 戶超過7800萬(wan) 戶。今年,將擴大耕地輪作、糧食綠色高產(chan) 行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等政策覆蓋範圍,發展以農(nong) 機作業(ye) 為(wei) 主的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小農(nong) 戶降低生產(chan) 成本、提升種糧效益,為(wei) 糧食生產(chan) 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不負好春光,廣袤田野奏響春耕進行曲。新征程上,我們(men)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定能收獲更多豐(feng) 收的喜悅。
(本報記者朱雋、鬱靜嫻、周亞(ya) 軍(jun) 、方圓、遊儀(yi) )
本報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