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製劑怎能非法添加藥物?最高檢掛牌督辦
本報訊(全媒體(ti) 記者閆晶晶)抗(抑)菌製劑作為(wei) 消毒產(chan) 品在生活中較為(wei) 常見,但是其中違規添加化學藥物,則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導致產(chan) 生耐藥菌株、影響水鹽代謝等一係列副作用,甚至嚴(yan) 重危害嬰幼兒(er) 身體(ti) 發育及人身健康。記者從(cong) 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近日,最高檢第八檢察廳掛牌督辦了一批“消”字號產(chan) 品抗(抑)菌製劑非法添加藥物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記者采訪了解到,前期,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在對“消”字號產(chan) 品抗(抑)菌製劑添加情況進行檢測過程中,發現抗(抑)菌製劑中非法添加化學藥物和說明書(shu) 不符合要求的現象較為(wei) 普遍。據第八檢察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消”字號產(chan) 品抗(抑)菌製劑非法添加化學藥物案件線索既涉及生產(chan) 者非法添加的違法問題,也涉及行政監管部門市場準入及上市後的監管問題。
因此,最高檢對此類案件線索督辦提出了具體(ti) 要求,並下發《關(guan) 於(yu) 對“消”字號抗(抑)菌製劑非法添加案件線索掛牌督辦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檢察機關(guan) 要針對相關(guan) 線索,抓緊調查收集證據材料,根據具體(ti) 案件情況,統籌考慮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等方式,多措並舉(ju) ,在督促行政機關(guan) 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追究故意違法、造成嚴(yan) 重後果的違法行為(wei) 人的民事責任。同時,也要全麵梳理辦案中反映出來的“消”字號產(chan) 品生產(chan) 、檢測、監管等方麵存在的製度機製漏洞,推動行政機關(guan) 及時完善機製、堵塞漏洞。對於(yu) 涉及省級行政監管部門及在全省範圍內(nei) 有重大影響的線索,各地應當作為(wei) 省級院自辦案件立案辦理。
據了解,最高檢近期還對加強藥品安全公益訴訟辦案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各省級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通過加大自辦案件力度,示範引領各地加大藥品安全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將藥品生產(chan) 質量、非法經營、醫療機構用藥安全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wei) 辦案重點。藥品生產(chan) 質量方麵,在持續關(guan) 注不符合藥品安全標準的問題外,重點關(guan) 注中藥飲片質量問題;藥品流通方麵,重點關(guan) 注回收藥、過期藥流入農(nong) 村私人診所問題,以及通過網絡平台銷售假藥劣藥問題和網絡違規銷售激素、麻醉、精神藥品問題。
對於(yu) 這些突出問題,最高檢要求一方麵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藥品安全監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另一方麵,對於(yu) 主觀過錯嚴(yan) 重、危害後果嚴(yan) 重的違法犯罪者,通過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讓違法者承擔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讓其痛到不敢再犯。此外,還要深入落實《關(guan) 於(yu) 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意見》,加強與(yu) 衛生健康、藥品監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適時聯合開展專(zhuan) 項監督活動,落實案件會(hui) 商和聯席會(hui) 議製度,真正形成藥品安全監管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