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前瞻謀劃未來產業 在全球競爭中走出中國特色

發布時間:2022-02-22 10:26:00來源: 科技日報

  ◎陳曉怡 李 宏

  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新動能、構建新的增長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占據國際競爭(zheng) 製高點的關(guan) 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提出:“要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數字經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當前,通過技術和產(chan) 業(ye) 變革引領經濟社會(hui) 的總體(ti) 轉型與(yu) 發展已經成為(wei) 了世界主要國家的共識。因此我國需要加緊行動,謀劃並推進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

  應對疫情、複蘇經濟,未來產(chan) 業(ye) 被寄予厚望

  近些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在不同領域和方向取得了諸多科技進步和重大突破,並帶動了相應產(chan) 業(ye) 變革的出現。新一代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能源科技等新興(xing) 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步催生新的業(ye) 態和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改寫(xie) 著人類生產(chan) 生活的方式,同時重塑著世界競爭(zheng) 的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發,帶來了廣泛的經濟社會(hui) 危機,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造成了極大衝(chong) 擊。各國應對疫情、複蘇經濟的需求,促使不同領域、不同方向取得的科技進步和產(chan) 業(ye) 變革快速匯集,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為(wei) 此,疫情暴發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和組織都在加速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一方麵紛紛出台戰略計劃,規劃未來發展的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另一方麵大力投入創新,力圖使技術創新和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經濟複蘇和競爭(zheng) 力提升的持續動力。

  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新動能、構建新的增長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占據國際競爭(zheng) 製高點的關(guan) 鍵。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要把握全球發展大勢,並了解我國現有基礎,進而統籌規劃、係統布局。

  各國抓緊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搶占競爭(zheng) 製高點

  2020年以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就已開始了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部署。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美國將主導未來產(chan) 業(ye) 》報告,歐盟發布《加強麵向未來歐盟產(chan) 業(ye) 戰略價(jia) 值鏈報告》,法國實施“未來工業(ye) 計劃”和“未來投資計劃”,日本發布《未來投資戰略2017》。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更是把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視作恢複國家經濟和提升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手段,對其加快戰略部署,加大支持力度,並呈現出四大趨勢。

  一是聚焦數字、健康與(yu) 低碳3個(ge) 主要方向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麵對數字主權、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等全球共同挑戰,各國積極出台產(chan) 業(ye) 戰略,在數字領域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區塊鏈、網絡安全和大數據;在健康領域聚焦生物技術、數字醫療、製藥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聚焦清潔能源、綠色交通。試圖依托顛覆性技術引領新的產(chan) 業(ye) 變革,解決(jue) 當前與(yu) 未來發展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

  二是扶持技術創新,提供多元資金投入,引導企業(ye) 麵向未來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歐盟《塑造歐洲數字未來》報告提出建立以數字解決(jue) 方案為(wei) 動力的歐洲社會(hui) ,德國、法國等歐盟成員國通過戰略引導、資金投入和政策幫扶,大力支持企業(ye) 的數字化和綠色轉型,通過新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融合,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升級;英國政府鼓勵養(yang) 老基金投資新興(xing) 高科技企業(ye) ;美國的“競爭(zheng) 法案”提議為(wei) 半導體(ti) 製造等高技術企業(ye) 提供稅收優(you) 惠和補貼的組合政策。各國都在通過提供支持方案,建立新資助機製,出台稅收、補貼、投資等優(you) 惠政策,給予企業(ye) 全方位的支持。

  三是技術主權與(yu) 產(chan) 業(ye) 自主因疫情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帶來的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掉鏈”問題使歐美國家試圖加強對戰略性高端產(chan) 業(ye) 的主導性和控製力。歐盟發布《關(guan) 鍵原材料彈性:尋求更安全和更可持續供應的路徑》,要求在燃料電池、風能、稀土、機器人原材料、3D打印等方麵加強自主研發和原材料供應;美國提出《為(wei) 生產(chan) 半導體(ti) 創造有力激勵措施》法案支持先進半導體(ti) 在本土的研發和製造,各國都力圖通過加大“製造業(ye) 回流”力度,提升本土生產(chan) 能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

  四是以新型研發和生產(chan) 組織方式支持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是技術與(yu) 技術、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之間的深度融合和耦合,需要依靠前沿研究機構和企業(ye) 等創新主體(ti) 之間的充分互動。美國組建跨機構的量子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研究所,建立從(cong) 培訓、研發到產(chan) 業(ye) 化全鏈條的半導體(ti) 先進製造研究院;德國、英國和法國也在建設產(chan) 學研協同的清潔能源、未來醫學集群和園區,各國都在嚐試通過構建新型研發組織模式,適應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求和速度。

  著眼長遠和全局,統籌謀劃我國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路徑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依托新科技、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拓展新空間的“四新”特點,我國在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上具備世界第一的內(nei) 需市場、相對豐(feng) 富的未來應用場景、完整的工業(ye) 製造體(ti) 係和一定水平的新興(xing) 技術實力,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上仍有差距,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係統布局也相對欠缺。

  麵對巨大的機遇與(yu) 挑戰,“我們(men) 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而要前瞻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新動能,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zheng) 格局中走出中國特色,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一是統籌謀劃、係統全麵布局,發揮優(you) 勢、聚焦重點。麵對全球共同麵臨(lin) 的健康、能源、氣候等挑戰和全球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形勢,把握國際戰略選擇的共同點,抓住自身發展的優(you) 勢,麵向新挑戰,在國家層麵統籌規劃,重點發展量子信息、未來網絡、類腦智能、生物基因技術、新能源與(yu) 儲(chu) 能、深海空天開發等具有一定技術基礎、有重大發展前景和需求的前沿科技領域,進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和未來需求的新業(ye) 態。

  二是促進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深度融合,從(cong) 源頭增強產(chan) 業(ye) 鏈韌性和供應鏈彈性。在持續保障基礎研究、新興(xing) 技術研發的前提下,針對“卡脖子”問題,以市場為(wei) 牽引、政府為(wei) 輔助,引導成立以龍頭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創新聯合體(ti) ,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的協同攻關(guan) ;協商確定必須實現自主可控的若幹戰略性產(chan) 業(ye) ,加強上下遊合作,借助國內(nei) 基礎製造優(you) 勢、鞏固可利用的國際供應來源,構建完整可靠的生產(chan) 供應體(ti) 係。

  三是前瞻新場景,製定統一的未來產(chan) 業(ye) 路線圖,培育新產(chan) 業(ye) 體(ti) 係。前瞻人類未來生產(chan) 生活情景,勾畫未來產(chan) 業(ye) 應用新場景,借助國內(nei) 市場優(you) 勢,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和消費需求,選擇科技創新資源突出、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的地區,布局先導示範區,實施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示範工程,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加速培育未來新產(chan) 業(ye) 。在國家已有的優(you) 勢創新集群區,每區域突出規劃1—2個(ge) 重點培育產(chan) 業(ye) ,避免重複布局。

  四是打造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加大對未來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技術的精準投入力度。未來產(chan) 業(ye) 幫助我們(men) 不斷突破科學認知極限和物理極限,同時也打破了創新主體(ti) 間的界限。為(wei) 了更好地適應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帶來的新發展需求,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帶動製造業(ye) 等生產(chan) 行業(ye) 向智能化、個(ge) 性化升級,帶動生產(chan) 關(guan) 係與(yu) 組織方式的轉變。同時,在關(guan) 鍵領域建立分布式的未來產(chan) 業(ye) 研究所、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和科學城等承載區,以研發模式的革新促進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的更大突破。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