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交所開市100天,上市公司已達84家,投資者480萬

發布時間:2022-02-23 15:03:00來源: 成都商報

  2022年2月23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迎來開市100天。這100天,北交所帶動了融資效能提升,釋放了市場流動性壓力。

  北交所相關(guan) 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截至今年1月底,北交所市場日均換手率2.00%,整體(ti) 年化換手率為(wei) 484%。投資者數量超480萬(wan) ,是北交所設立消息宣布前的2.8倍。此外,截至2021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82家,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等占比87%。

  截止2月2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數達到84家,總股本123.49億(yi) 股,總市值2304.08億(yi) 元,成交金額達13.16億(yi) 元。如果加上已經通過審核但尚未上市的威貿電子、泓禧科技、凱德石英和路斯股份,北交所上市公司即將擴容至88家。

  已有84家上市公司

  專(zhuan) 精特新屬性顯著,蘇京粵排前三

  紅星資本局梳理發現,截止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共84家,其中71家為(wei) 原新三板精選層平移公司,13家為(wei) 直接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

  北交所上市企業(ye) 更多傾(qing) 向於(yu) 細分龍頭或隱形冠軍(jun) ,這也使得北交所上市公司“專(zhuan) 精特新”屬性顯著。精選層平移的71家公司中,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13家,省級以上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31家,其他27家。

  根據所屬GICS1級行業(ye) 劃分,北交所上市的84個(ge) 企業(ye) 共覆蓋了8個(ge) 賽道。總體(ti) 來看,行業(ye) 分布比較集中,排前三的信息技術、工業(ye) 、原材料領域企業(ye) 合計占據了60家,占比超過71.4%。

  按地域劃分,北交所84家上市企業(ye) 覆蓋全國23個(ge) 省份。其中江蘇有15家公司上榜,高居榜首;北京以12家緊隨其後,廣東(dong) 和山東(dong) 分別有10家、7家,分列第3和第4,江蘇、北京、廣東(dong) 便共計擁有了3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根據北交所2021年市場統計快報,截止2021年底,北交所共有6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0億(yi) 元,其中42家總市值集中在10-20億(yi) 區間,占比最高,達51.22%;2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20億(yi) 元;此外,還有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百億(yi) 。

  截至2022年1月31日,8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誌晟信息(832171)、同心傳(chuan) 動(833454)、森萱醫藥(830946)分別以172.64%、171.39%、168.91%的累計漲幅排在前三。

  官網數據顯示,截止2月21日,北交所這84家上市公司總股本123.49億(yi) 股,總市值2304.08億(yi) 元,成交金額達131561.24萬(wan) 元。

  市場熱情高漲:

  掛牌申報數量增長46%,投資者超480萬(wan)

  自去年底以來,北交所的開市被市場寄予厚望。這100天內(nei) ,北交所帶動了融資效能提升,釋放了市場流動性壓力。

  廣大中小企業(ye) 對北交所上市抱有較高的熱情,紅星資本局從(cong) 北交所獲悉,北交所與(yu) 新三板改革宣布以來,掛牌申報數量同比增長46%;新增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中,近九成計劃申報北交所。

  2021年市場分層過程中,96%符合條件的新三板基礎層公司申請進入創新層。全年有3家公司提交科創板和創業(ye) 板轉板申請,3家公司通過區域市場綠色通道快速完成新三板掛牌。

  統計顯示,目前有287家新三板公司擬北交所上市,其中174家在去年9月北交所宣布設立後申請精選層上市輔導。

  另一方麵,北交所市場流動性明顯提升,北交所數據顯示,自2021年11月開市以來,截至2022年1月,3個(ge) 月成交數量分別為(wei) 26.99億(yi) 股、18.60億(yi) 股、24.77億(yi) 股,成交金額分別是492.87億(yi) 元、310.39億(yi) 元、387.13億(yi) 元。

  2月21日,紅星資本局從(cong) 北交所獲悉,截至今年1月底,北交所市場日均換手率2.00%,整體(ti) 年化換手率為(wei) 484%。投資者數量超480萬(wan) ,是北交所設立消息宣布前的2.8倍。

  100天之後新動向:

  聚焦“更早、更小、更新”

  北交所成立100天,市場生態出現了積極變化。紅星資本局從(cong) 北交所獲悉,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北交所董事長徐明近日表明,北交所將堅持錯位發展,聚焦“更早、更小、更新”,同時加大製度、產(chan) 品和工具創新力度。

  徐明闡述了北交所和全國股轉公司下一步改革路徑。他特別強調,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識別過程中,須厘清“兩(liang) 組關(guan) 係”:一是與(yu) “專(zhuan) 精特新”的關(guan) 係;二是與(yu) “硬科技”“三創四新”的關(guan) 係。

  徐明認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不等於(yu) “專(zhuan) 精特新”。創新主體(ti) 也包括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ye) 、向專(zhuan) 業(ye) 化和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的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企業(ye) 、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的生活性服務業(ye) 企業(ye) 。

  記者從(cong) 北交所獲悉,下一階段北交所依然堅持“錯位發展”, 兼顧不同行業(ye) 、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拓展數量規模,初步形成創新型中小企業(ye) 集聚,豐(feng) 富企業(ye) 結構,圍繞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價(jia) 值鏈形成多元結構板塊。在融資、並購、交易等各方麵功能要做強。

  此外,融資並購製度體(ti) 係、交易製度體(ti) 係方麵都將有所創新。徐明還透露,將構建北交所指數及產(chan) 品體(ti) 係,逐步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晴雨表”。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