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擁抱傳統 激揚青春——從央視網絡春晚的音樂節目說起

發布時間:2022-02-23 15: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網聚青春的聲音】

  作者:袁曉群(湖南師範大學音樂(le) 學院博士研究生)

  2022年央視網絡春晚以“青春正好,當燃開新”為(wei) 主題,呈現了當代青年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和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一直以來,央視網絡春晚都以其獨有的傳(chuan) 播方式受到青年網友們(men) 的關(guan) 注。“開新”的節目主旨,追求的“新”不僅(jin) 是煥然一新,而且是從(cong) “心”開始,用心打磨每一個(ge) 節目甚至每一個(ge) 細節。從(cong) 音樂(le) 的角度分析和鑒賞,可以看出今年央視網絡春晚亮點紛呈,展現出“擁抱傳(chuan) 統、激揚青春”的鮮明特色。

  “新”與(yu) “舊”的融合: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讓流行音樂(le) 更有格調

  從(cong) 整體(ti) 上看,今年央視網絡春晚演出的19首歌曲都是流行風格,其中所蘊含的傳(chuan) 統文化元素飽滿而豐(feng) 富。比如“央視girls”組合推出的《望飛花》,真的是“一句一非遺,詮釋國韻美”。其中,“文房筆墨賦天下”對應的是中國書(shu) 法,“願在傘(san) 中習(xi) 琵琶指法”說的是南音,“燕樂(le) 流亡笛聲清雅”指的是西安鼓樂(le) ,“念十六上下進退法”指代中國珠算,“千年壽紙水月籠沙”自然讓人想起宣紙工藝……她們(men) 表演時所用的花紙傘(san) 、劍和團扇,穿戴的旗袍和發飾,都在用東(dong) 方女性的古典美詮釋著現代藝術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活用與(yu) 禮敬。

  歌手尚雯婕與(yu) 都楞紮那攜手合作,流行唱法和傳(chuan) 統呼麥相互碰撞,詮釋著屈原的《天問》,悠揚的歌聲、絢麗(li) 的舞美,讓人感覺開啟了一場“星際穿越”,向偉(wei) 大的中國航天事業(ye) 致敬。《說書(shu) 人》以曲藝為(wei) 基礎,用現代人的視角對“堂木一拍便開腔,兒(er) 女英雄論短長”的江湖藝人進行頌揚,在流暢的說唱中,音樂(le) 戛然而止後齊唱《滄海一聲笑》,將作品中的兩(liang) 種“江湖”有機地結合起來,盡顯“新”的魅力。加上傳(chuan) 統樂(le) 器中阮、嗩呐、革胡與(yu) 現代電子樂(le) 隊的“激情對話”,不僅(jin) 增強了音樂(le) 的民族特色,更給觀眾(zhong) 一種縱橫古今的臨(lin) 場感,大膽又時尚,給人以文化的韻味和動感的體(ti) 驗。《我的家鄉(xiang) 最閃耀》將三支風格迥異的樂(le) 隊串聯在一起,蘇陽的《喊歌》喊出了西北人的粗獷,Double明的《直入南音花園》唱出了閩南調的清新,九寶樂(le) 隊的《駿馬讚》以鮮明的蒙古音樂(le) 風格讓人領略到了草原的美麗(li) 與(yu) 遼闊。他們(men) 來自不同的地方,音樂(le) 理念或許不盡相同,但都通過優(you) 美的旋律抒發了對家鄉(xiang) 的無限深情。《傳(chuan) 承》作為(wei) 本次晚會(hui) 唯一的舞蹈節目將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進行了精煉:真假美猴王、桃園三結義(yi) 、三英戰呂布、黛玉葬花、景陽岡(gang) 打虎……舞蹈中巧妙引用了影視作品,給人以熟悉又新鮮的感覺,並以“從(cong) 先輩的筆尖到我們(men) 的指尖”為(wei) 出發點,展現了當代青年對經典藝術的理解和敬意。

  “新”與(yu) “舊”的碰撞:尊重傳(chuan) 統又善於(yu) 創新

  流行音樂(le) 是將創作者態度最直接傳(chuan) 達給觀眾(zhong) 的音樂(le) 類型,歌唱態度是歌手的藝術觀也是人生觀。流行唱法在咬字上更善於(yu) 使用口語,聲音更有個(ge) 性,表演更為(wei) 即興(xing) ,表演風格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真實地再現日常生活的細節。青年一代是央視網絡春晚的主要觀看人群,他們(men) 向往自由,崇尚獨立人格。在這樣的觀眾(zhong) 麵前,流行音樂(le) 獨具個(ge) 性的表達方式頗為(wei) 貼切。

  開場秀《當燃開新》的百人歌舞陣容,讓晚會(hui) 的“青春”主題躍然而出,青春的氣息撲麵而來,“冷靜地思考才能看到這世界的本質,別被蒙蔽別讓負能量靠近……”唱出了青年在過剩的信息中需要保持清醒的意識,而“很大的城市裏,小小一個(ge) 我……”是無數青年在陌生城市裏為(wei) 夢想努力奮鬥的真實寫(xie) 照。王嘉爾的自述作品《我的故事》更是將自己在追求藝術道路上的艱辛“一鏡到底”。這些真實動人的故事在歌手自然、動情的演唱中流淌出來,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了一個(ge) 個(ge) 承受著青春傷(shang) 痛卻努力頑強的鮮活生命。蕭敬騰的《已讀不回就是我》唱出“有時候慢動作才是應付世界的高手”,以歡快的旋律象征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享受當下、不受外界幹擾,真實再現了青年一代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在以現實生活為(wei) 內(nei) 容的歌曲節目中,歌手們(men) 的演唱富有個(ge) 性,代表著各自對待事件的態度和觀點,並集合成一種在困難麵前堅忍不拔的巨大能量。比如,歌手周深以個(ge) 性的聲線和真摯的情感演唱了《說聲你好》,“勇敢總是在暴風後變得更融洽,逆著寒流生長卻依然開起了花……請讓微笑落在臉頰”,給仍被疫情籠罩的世界送上溫暖的問候和深沉的祝福。在音樂(le) 處理上,這些節目表現出對傳(chuan) 統的尊重與(yu) 嗬護,在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上勇於(yu) 擔當,在開拓創新上有自己的理念和作為(wei) 。從(cong) 音樂(le) 節目《聲入人心》中脫穎而出的四位美聲男歌手,本應是最“正經”的古典唱法演員,卻成了“最不正經組合”。他們(men) 的節目《正經組曲》以《我的太陽》為(wei) 開篇,觀眾(zhong) 本以為(wei) 這四位身穿禮服的演員要給晚會(hui) 帶來一個(ge) 有別於(yu) 流行音樂(le) 的美聲作品,結果是一首四分鍾網絡歌曲串燒,充滿了喜悅,歡樂(le) 中不失高雅,令人回味無窮。這些都表明當下青年文藝工作者在傳(chuan) 統繼承和現代創新間的分寸把握適度,展現出一種趨於(yu) 成熟和穩健的創作姿態。

  “新”與(yu) “舊”同源:在歌唱裏讓“青春”永駐

  去年在網絡春晚上一夜走紅的歌曲《少年》,讓“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hui) 藝術團”火爆全網。今年,97歲的國寶級指揮家曹鵬率領“上海城市交響樂(le) 團”加盟“白發少年團”。口琴演奏瞬間將時空帶回他們(men) 的青年時代,牛仔馬甲搭配白襯衫再佐以紅絲(si) 巾作領結的裝扮,是他們(men) 活力四射的內(nei) 心寫(xie) 照,隨性的身體(ti) 動作更是在不統一中實現了統一的青春姿態。他們(men) 演唱的《熱愛與(yu) 少年》,將心中對年輕的向往、對生命的熱愛、對歌唱的熱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觀眾(zhong) 。

  唱歌隻有“唱心”才有靈魂,“唱心”就是“唱情”,“唱情”才能流傳(chuan) ,才能有“源”有“流”。“白發少年團”用自己的熱情詮釋了“世界是你們(men) 的,也是我們(men) 的”,他們(men) 年輕時為(wei) 祖國建設貢獻了自己的熱血和青春,正所謂“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變的是歲月在身上留下的痕跡,不變的是甘為(wei) 祖國歌唱到老的熱情。

  總的來看,2022央視網絡春晚的音樂(le) 節目從(cong) 內(nei) 容到形式皆在追求青春的表達,以每個(ge) 青年對生活態度和傳(chuan) 統文化的立場為(wei) 出發點,以小見大,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青春的共鳴。變幻絢麗(li) 的舞台布置、眼花繚亂(luan) 的科技視覺,讓觀眾(zhong) 如癡如醉地沉浸在這場視聽盛宴中。

  回顧整場演出,值得思考的是,盡管有《正經組曲》這樣的精彩節目,但總體(ti) 上看,除了流行唱法,不曾看到以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和傳(chuan) 統戲曲為(wei) 主體(ti) 的作品。是民族和美聲唱法已經失去年輕的觀眾(zhong) 群體(ti) 了嗎?是戲曲藝術不再受青年一代歡迎了嗎?期待更多的音樂(le) 形式能在央視網絡春晚這樣的重要平台上“被看見”,讓音樂(le) 的表達更為(wei) 多元、音樂(le) 的魅力更加豐(feng) 富,讓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青春永駐。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3日 16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