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男子入職電商隻為竊取信息 坑完一家又找另一家

發布時間:2022-02-25 14:29:00來源: 錢江晚報

  “我叔叔告訴我,平時收到的詐騙電話、騷擾電話,來源就是這些。”犯罪嫌疑人小趙交代,雖然清楚買(mai) 賣個(ge) 人信息可能違法,但在豐(feng) 厚回報麵前,自己心存僥(jiao) 幸。“叔叔說,這是一個(ge) 機遇,可以讓我攢下‘第一桶金’。”

  結果,販賣了近5萬(wan) 條公民信息的叔侄倆(lia) ,麵對警方訊問時悔之晚矣。

  表叔找到他,說“想不想一起賺錢”

  2021年3月下旬,杭州某主營電商運營的化妝品公司陸續接到客戶投訴,稱有人冒充其公司品牌詐騙。

  短短幾天內(nei) ,投訴客戶多達千人,15位客戶已被騙,金額達18萬(wan) 餘(yu) 元。

  查看後台訪問信息,該公司發現,曾經的員工趙某使用的賬號有異常瀏覽數據。從(cong) 2021年3月12日8時至3月15日24時,該賬號每小時瀏覽客戶信息1000餘(yu) 條,累計達64663條,且登陸的IP地址都不在公司。

  趙某此前是客服,他的賬號有查看客戶信息、購買(mai) 記錄以及與(yu) 客戶交流的權限。公司懷疑正是趙某將數據泄露,當即報警。

  很快,嫌疑人趙某和其表叔何某被抓獲歸案。二人對事實供認不諱。

  去年2月,趙某接到表叔何某的電話,“想不想和我一起賺錢?”原來,他聽說化妝品和母嬰行業(ye) 公司的客戶信息最好賣,便讓趙某專(zhuan) 門找此類電商公司應聘,打入內(nei) 部。

  坑完一家再換一家,短時間內(nei) 就“獲利”頗豐(feng)

  到了3月份,在何某的“指導”下,小趙成功入職一家化妝品電商公司的客服。第二天,趙某就將賬號、密碼告訴了何某,何某在家登錄賬號,利用爬蟲軟件獲取商家後台的頁麵信息,包括顧客的姓名、住址、電話、訂單等。

  然後,何某通過搜索網購、快遞等關(guan) 鍵詞進群,或留意求購公民信息的發言,或主動在群裏發布諸如“出化妝品資料”的訊息,很快就聯係了五六個(ge) 買(mai) 家,以每條數據1元到1.5元不等的價(jia) 格出售竊得的信息。

  這些買(mai) 家,自然都是詐騙分子或者倒賣公民信息的“中介”。

  很快,何某輕鬆入賬二十多萬(wan) ,趙某拿到了幾萬(wan) 元分紅。

  第一家公司的客戶信息沒幾天就采集完了,何某便讓趙某找個(ge) 理由辭職,繼續尋找下一個(ge) 目標。3月24日,趙某入職另一家電商公司……

  經審查,兩(liang) 人私自竊取販賣公民個(ge) 人信息近5萬(wan) 條,獲利26萬(wan) 餘(yu) 元。

  近日,經杭州拱墅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以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判處何某有期徒刑三年九個(ge) 月,並處罰金190000元,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75000元,沒收全部違法所得。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