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這些跨國巨頭集體“做多中國”

發布時間:2022-02-25 14:4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2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在一些跨國公司眼裏,中國的角色一直在變——從(cong) 最初的市場,到生產(chan) 基地,再到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現在成了不可或缺的戰略夥(huo) 伴。他們(men) 把大量資本投到這裏,也更積極地擁抱這裏的變化。

  今天,在全球化智庫(CCG)舉(ju) 辦的“後疫情時代的跨國企業(ye) 在華的機遇與(yu) 發展”研討會(hui) 上,克諾爾中國區副總裁、歐盟中國商會(hui) 政府事務論壇主席劉暢分享了她的上述觀察。

  劉暢曾參與(yu) 過一項研究,旨在分析跨國公司業(ye) 務本土化對自身發展的影響。結果顯示,過去幾十年,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得益於(yu) 他們(men) 的“本土化戰略”,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他們(men) 在中國的業(ye) 績增長,對全球的價(jia) 值鏈也是有益的。她相信這樣的共贏能持續下去,努力和中國“一起向未來”。

  IBM中國政府事務副總裁崔海霞和她的團隊如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在IBM的美國總部“講好中國故事”,這樣可以讓公司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然後形成雙方未來更好的合作。

  在同一場合,康寶萊、戴姆勒、高通等10多家跨國巨頭都談到了中國機遇。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局勢動蕩給中國經濟與(yu) 在華跨國企業(ye) 發展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但中國仍持續完善著其市場經濟體(ti) 係,給跨國企業(ye) 提供著大量商業(ye) 機會(hui) 。

  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huo) 人沈南鵬在回答如何看待創業(ye) 和當下的創業(ye) 環境時表示,“做多”中國,是國內(nei) 外投資同行的強烈的共識。

  這樣的共識體(ti) 現在——過去20年來,全球對華貿易大幅增長,中國也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2020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逆勢增至2120億(yi) 美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wei) 新的外國投資的首要目的地。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ye) 務發展中心全球主席、中國澳大利亞(ya) 商會(hui) 會(hui) 長馮(feng) 柏文說,近些年,在外國駐華商會(hui) 的調查中,中國經常被列為(wei) 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這些年,馮(feng) 柏文一直在呼籲跨國企業(ye) 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加大投資中國市場。“中國正在努力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製定的發展目標,每次目標的製定都有大家騰飛的機會(hui) 。”

  和睦家醫療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碧菁瞄準了中國的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她說,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給全球的康養(yang) 業(ye) 都帶來了巨大的機會(hui)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wei) 2.64億(yi) 、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wei) 1.91億(yi) ,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18.7%和13.5%。

  李碧菁說,在人口老齡化和中等收入群體(ti) 期望值上升的推動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對健康和老年護理服務、老年人醫療設備和產(chan) 品以及相關(guan) 基礎設施的需求將大幅增長。

  事實上,在跨國企業(ye) 圈,一個(ge) 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e) 所接受:對於(yu) 許多行業(ye) 而言,中國的市場規模意味著跨國公司若不能在華取得成功,就不可能成為(wei) 行業(ye) “領跑者”。

  馮(feng) 柏文說,進入新時代,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將促使中國持續保持增長和創新的步伐。這意味著:更多的跨國企業(ye) “做多”中國是一個(ge) 可預見的未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