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縣域,助力城鄉融合發展
立足縣域,助力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圖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⑧)
放眼神州大地,許多縣城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利用荊山山脈雄奇險峻的地理條件,湖北保康縣發展冰雪旅遊,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通過優(you) 化營商環境,新疆呼圖壁縣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帶動大批農(nong) 牧民就業(ye) ;湖南新田縣順應沿海電子產(chan) 業(ye) 轉移趨勢,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築巢引鳳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縣域位於(yu) 城鄉(xiang) 兩(liang) 頭的交匯點,具有獨特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富有生機活力的縣域經濟,一方麵能夠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推動當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地區經濟發展規模水平,為(wei) 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提供就近就業(ye) 崗位;另一方麵可以通過構建完善縣域商業(ye) 體(ti) 係,暢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和工業(ye) 品下行雙向渠道,促進產(chan) 銷對接和消費升級。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能就鄉(xiang) 村論鄉(xiang) 村,而要著眼於(yu) 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縣域,正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從(cong) 農(nong) 民的角度看,縣域對農(nong) 民吸引力和親(qin) 近度較高。當前,我國農(nong) 村還有5億(yi) 多常住人口,他們(men) 享受的公共服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加快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迫切需求;同時,約1.6億(yi) 農(nong) 民工在縣域內(nei) 就業(ye) ,需要擴大工資性收入、實現就地城鎮化。從(cong) 產(chan) 業(ye) 的角度看,發展縣域經濟對於(yu) 統籌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豐(feng) 富鄉(xiang) 村經濟業(ye) 態,提供城鄉(xiang) 就業(ye) 蓄水池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yi) 。不少地方立足縣域布局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農(nong) 村電商等二、三產(chan) 業(ye) ,強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價(jia) 值鏈,有力支撐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有助於(yu) 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實現協調發展。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短板在鄉(xiang) 村,潛力也在鄉(xiang) 村。就發展方向而言,縣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應當從(cong) 資源稟賦出發進行科學規劃,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夯實縣域經濟發展的產(chan) 業(ye) 基礎。以發展方式來論,需要健全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ti) 製機製,在用地、投資、引才等方麵給予配套扶持,形成產(chan) 業(ye) 升級、信息交匯的良性循環,增強發展韌性和內(nei) 生動力,特別是要引導更多發展要素向鄉(xiang) 村傾(qing) 斜,把就業(ye) 崗位和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nong) 村、留給農(nong) 民。
時下,從(cong) 家具之都到中藥大縣,從(cong) 珍珠工廠到日用品基地,一個(ge) 個(ge) 縣區形成了龐大的產(chan) 業(ye) 集群,書(shu) 寫(xie) 下不凡的“小城故事”。伴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短板不斷補齊,廣袤的鄉(xiang) 村大地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立足縣域這一“支點”,撬動城鄉(xiang) 齊頭並進,推動鄉(xiang) 村各領域銜接城市資源,相信群眾(zhong) 的生活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