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冬奧中國風 盡顯東方美

發布時間:2022-03-02 14:08:00來源: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李 洋

  剛剛結束賽事返回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就開始想念中國了。“我非常喜歡中國的美食及文化,真想再回去走走看看。”特莎·莫德真摯樸實的表達,也是很多參加北京冬奧會(hui) 運動員的感受。

  從(cong) 充滿濃鬱“中國風”的場館、美食,到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北京冬奧會(hui) 不僅(jin) 搭建起運動員同場競技的舞台,也架起了中華文明與(yu) 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透過冬奧會(hui) 這扇窗,世界看到了自信、開放、包容的中國形象。

  盛會(hui) 恰逢佳節

  當冬奧會(hui) 與(yu) 中國年相遇,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和生動鮮活的中國印記,給世界留下了一段溫暖難忘的美好記憶。

  春節期間,走進北京冬奧村,“福”字當頭、燈籠高掛,“中國紅”與(yu) “冰雪白”交織,濃濃年味撲麵而來。各國運動員在訓練之餘(yu) ,貼春聯、學寫(xie) 毛筆字、看舞獅,紛紛參與(yu) “一起過大年”“一起上冰雪”“一起享未來”等豐(feng) 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中國的飲食文化更令他們(men) 讚不絕口。從(cong) 餃子、烤鴨,到火鍋、春卷,國際奧委會(hui) 禮賓顧問亞(ya) 曆山大·莫斯耶娃感歎說:“我從(cong) 來沒吃過這麽(me) 多好吃的東(dong) 西。”

  這是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他表示,沒有什麽(me) 比以冬奧會(hui) 開啟虎年更美好的了,冬奧會(hui) 和春節相逢是完美的組合,“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在北京過春節,非常開心。”

  2月15日,適逢元宵佳節。冬奧村裏,各國運動員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在“冰立方”、五棵鬆體(ti) 育中心,工作人員和誌願者製作了花燈送給記者和運動員。元宵節的習(xi) 俗中,有火樹銀花的璀璨,也有如意圓滿的祝福。

  不隻是傳(chuan) 統佳節,賽場內(nei) 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現文化魅力,也成為(wei) 冬奧舞台的一道風景。從(cong) 開幕式上如詩如畫的二十四節氣展示,到閉幕式上一曲“長亭外”折柳相送,世界為(wei) 中華文化的豐(feng) 厚底蘊而動容;從(cong) 長袖若舞的“雪飛天”,到流光溢彩的“冰絲(si) 帶”,人們(men) 沉浸在意境高遠的東(dong) 方美學之中;從(cong) 取源古代同心圓玉璧的獎牌,到名為(wei) “瑞雪祥雲(yun) ”“鴻運山水”“唐花飛雪”的頒獎禮服,一個(ge) 生機盎然、可親(qin) 可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麵前。

  攜手奔赴未來

  “這些徽章太漂亮了,而且非常獨特,我會(hui) 把它們(men) 擺在書(shu) 桌上很久很久。”緊張精彩的冰壺項目混雙循環賽後,美國隊隊員克裏斯托弗·普利斯收到了中國選手範蘇圓、淩智贈送的“冰墩墩”奧運紀念徽章。雙方合影留念,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冰壺是一項社交性很強的運動,運動員之間都是非常友好的關(guan) 係。”淩智表示,賽後美國隊隊員在更衣室也回贈了徽章。徽章雖小,意義(yi) 卻深,它們(men) 見證著運動員之間的深情厚誼,映射出文化交流的奪目光彩。

  當牙買(mai) 加選手本傑明·亞(ya) 曆山大打開北京冬奧組委為(wei) 運動員準備的背包時,他驚喜地看到了長春小朋友侯加齊送給他的一幅畫:幾位短道速滑運動員在賽場上為(wei) 了夢想全力衝(chong) 刺。感動之餘(yu) ,亞(ya) 曆山大給侯加齊發郵件表示感謝,沒想到又收到一個(ge) 2分鍾的視頻。“他們(men) 整個(ge) 班級都在為(wei) 我加油,這是我冬奧之旅中最溫暖的回憶。”亞(ya) 曆山大說。

  冬奧會(hui) 期間,7500幅中國各地青少年的繪畫作品,成為(wei) 送給世界各地冰雪健兒(er) 的美好祝福。一張張畫作,猶如一個(ge) 個(ge) “漂流瓶”,不確定會(hui) 出現在哪名運動員的背包裏。當運動員在發布會(hui) 上、在冬奧村的牆壁上、在社交媒體(ti) 上展示這些畫作時,原本相隔山海、素不相識的運動員和孩子們(men) ,用祝福結下這份“冰雪緣”。

  當“冰立方”的冰壺賽道上響起來自國外的古老樂(le) 音,當國外運動員在中醫藥體(ti) 驗館跟著人工智能學打五禽戲……一幕幕畫麵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東(dong) 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也因此彈奏出更為(wei) 動聽的旋律。

  點燃參與(yu) 熱情

  歌詞朗朗上口,旋律歡快動聽,一首《一起向未來》伴隨著北京冬奧會(hui) 唱遍大江南北、傳(chuan) 至世界各地。在此基礎上,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聯合多部門發布《一起向未來》音樂(le) 短片,百餘(yu) 名知名音樂(le) 人、運動員代表聯袂出演,以歌詠誌,以影抒懷,向世界展現“海內(nei) 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相知與(yu) 認同,點燃全民參與(yu) 冬奧的熱情。

  繼2008年成功舉(ju) 辦夏奧會(hui) 後,北京成為(wei) 奧林匹克曆史上首座“雙奧之城”,火炬傳(chuan) 遞、頒獎儀(yi) 式等活動都體(ti) 現了傳(chuan) 承、創新。“在火炬傳(chuan) 遞路線上,第一站奧森公園是2008年奧運會(hui) 的遺產(chan) ,下一站冬奧公園是北京冬奧會(hui) 的遺產(chan) 。冬奧公園在賽後將被打造成全程馬拉鬆基地。”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陳寧說。

  如何營造出濃厚的冬奧城市文化氛圍,讓更多人共享辦奧成果?北京冬奧組委會(hui) 同13個(ge) 省份,在全國範圍內(nei) 建設了30個(ge) 冬奧文化廣場,參與(yu) 指導42個(ge) 冬奧社區、20個(ge) 冬奧文化公共示範設施。多方協作織就一張立體(ti) 的冬奧文化網,讓冰雪夢想照進每個(ge) 人的現實生活。據了解,截至2月24日,相關(guan) 活動和設施已經服務了超百萬(wan) 人次。

  冬奧會(hui) 期間,在北京市東(dong) 城區東(dong) 四街道,家庭冰壺比賽、冬奧知識大講堂等活動輪番上演,居民們(men) 積極參與(yu) ;在河北省,民間藝人創作出銅雕等作品,為(wei) 冬奧盛會(hui) 獻上美好祝福……一項項特色文化活動讓人們(men) 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也讓奧林匹克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