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 “地災醫生”許強: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應對“地球村”極端自然災害
【解說】近年來,由於(yu) 全球氣候變化所導致的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極端自然災害也引發全球廣泛關(guan) 注。
從(cong) 事地質災害防治科研20餘(yu) 年的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曾參與(yu) 全國數十起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並在世界實現了滑坡預警的“新突破”。這位有著豐(feng) 富經驗的“地災醫生”介紹,地球演化有其周期性,近幾年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地球本身也處於(yu) 活躍周期、溫度不斷上升,兩(liang) 者疊加導致了全球極端災害頻發。對此,他表示,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是一座“孤島”,隻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才能更好應對“地球村”的極端自然災害。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 許強
我們(men) 的這些災害都是全球性的,不管是海洋還是陸地還是高山,它實際上是連著一個(ge) 整體(ti) 的,都住在“地球村”上,所以我們(men) 一定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個(ge) 角度,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ge) 事情。比如一個(ge) 地震產(chan) 生的海嘯,那我們(men) 提前就要地震預警過後,馬上要做海嘯預警,因為(wei) 海嘯可能是到了另外岸的很多很多個(ge) 國家,那麽(me) 我馬上發布預警過後,它就可以預警,它就可以提前撤離,實際上是做這些方麵的準備。
【解說】地質災害防治的核心是回答“隱患點在哪裏”“什麽(me) 時候發生災害”兩(liang) 大問題。2018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許強在提案中提出構建由高精度遙感+InSAR的“普查”、機載LiDAR+無人機航拍的“詳查”、地麵調查核實的“核查”的“空-天-地三查”體(ti) 係,以此來突破傳(chuan) 統地災隱患排查的極限和瓶頸。
這一提案得到了中國自然資源部等部門的積極回應,目前“空-天-地”一體(ti) 化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和監測預警係統已在四川、貴州等多個(ge) 省市推廣應用,成功預警滑坡泥石流上百次。如今,包括這套係統在內(nei) ,中國已經建設了數萬(wan) 處專(zhuan) 業(ye) 地質災害專(zhuan) 業(ye) 監測預警點,積累了豐(feng) 富的防災減災數據。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 許強
因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數據很寶貴,國際上實際上很多國家沒有多少災害(隱患點),像我們(men) 這種國家這麽(me) 多災害點,這麽(me) 多監測點,這麽(me) 多豐(feng) 富的數據,國際上是很少有的。(我們(men) )就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數據,所以他們(men) 就提出來要共享,希望我們(men) 來共享。
【解說】許強介紹,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不僅(jin) 開放了部分地質災害數據,還分享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等“中國智慧”。他所在的成都理工大學就舉(ju) 辦了多期國際博士課程班,與(yu) 世界範圍內(nei) 的青年學者分享中國防災減災的最新科研成果。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許強繼續將目光對準防災減災,帶來了加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監測的提案。許強建議,中國應在青藏高原設立野外科學觀測與(yu) 研究基地,對當地的鐵路、公路、水電等重大工程建設進行全生命周期、係統科學的監測。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 許強
青藏高原現在我們(men) 有很多重大工程建設,包括鐵路、公路、水電工程,這些重大工程建設必然會(hui) 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為(wei) 青藏高原是一個(ge) 生態非常脆弱的地區,又是一個(ge) 極高寒地區的特殊生態,我們(men) 希望要加強(重大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生態環境的監測,尤其是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要組織專(zhuan) 門的隊伍,要設立專(zhuan) 門的科學觀測站,來進行全過程的全生命周期的一個(ge) 監測,用一些科學的辦法來保護來減緩它的影響。
何美錕 四川成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