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九天之火”集齊 火炬傳遞正式開啟
(北京冬殘奧會(hui) )北京冬殘奧會(hui) “九天之火”集齊 火炬傳(chuan) 遞正式開啟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謝雁冰)14年前,天壇公園祈年殿,北京2008年殘奧會(hui) 火種采集儀(yi) 式舉(ju) 行。14年後,祈年殿南廣場,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hui) 火種再一次燃起,“天人合一”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理念蘊含其中,古老中華文明與(yu) 殘奧運動又一次在火光中相映。
3月2日下午,北京冬殘奧會(hui) 火種匯集儀(yi) 式在天壇公園舉(ju) 行,九路火種在火種護衛的護送下抵達,“九天之火”集齊。
北京冬殘奧會(hui) 火種一共九路,分別采集自殘奧會(hui) 發源地——英國曼德維爾和來自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的八路城市火種,涵蓋學校、社區、圖書(shu) 館等助殘地標,以及曆史文化地標、現代科技園區等。
八路城市火種分別是采集自北京市盲人學校的“光明之火”,采集自望京街道溫馨家園的“互助之火”,中國盲文圖書(shu) 館的“希望之火”,大運河漕運碼頭的“源流之火”,八達嶺古長城的“和平之火”,張家口創壩園區的“‘氫’潔之火”,張家口黃帝城的“文明之火”,還有采集自天壇圜丘的最後一路“夏奧之火”。
當天下午一時許,在天壇圜丘,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中國特殊藝術協會(hui) 副主席邰麗(li) 華手持采火棒,遵循古希臘傳(chuan) 統的火種采集方式,使用凹麵鏡采集太陽光,成功引燃采火棒,采集到最後一路火種——“夏奧之火”。
邰麗(li) 華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采集火種比在舞台上還要緊張,因為(wei) 並不是每一次都順利,此前練習(xi) 過很多次。“希望通過火種采集,讓殘奧健兒(er) 們(men) 感受到每個(ge) 人給予他們(men) 的熱情。”
集“九天之火”,燃“飛揚”之夢。最後一路火種采集成功後,下午三時許,優(you) 秀殘疾人運動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等各界人士代表手持采火棒,舉(ju) 著九路火種登上主席台,在眾(zhong) 人的見證下,共同點燃了儀(yi) 式火種台,匯集生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官方火種。
火種匯集儀(yi) 式後,火種繼續以“九天之火”為(wei) 主題在天壇公園進行火炬傳(chuan) 遞。曾在平昌冬殘奧會(hui) 幫助中國實現冬殘奧會(hui) 金牌“零的突破”的輪椅冰壺運動員陳建新是天壇點位的首棒火炬手。“感覺火炬點燃了我的‘心火’。”陳建新說,傳(chuan) 遞火炬鼓勵他在家門口的冬殘奧會(hui) 上再創佳績。
據了解,參與(yu) 本次火炬傳(chuan) 遞的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有21%是殘障人士,還有許多熱心助殘人士。
此次冬殘奧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中,也傳(chuan) 遞著一份科技改變生活的力量。上肢殘疾的火炬手賈紅光戴上了一款國產(chan) 智能仿生手,他的大拇指向內(nei) 回收,穩穩握緊火炬,昂首闊步,順利將火炬交接給下一位火炬手。
賈紅光向記者介紹說,智能手可以通過采集、處理人體(ti) 肌肉運動產(chan) 生的肌電神經電信號來實現運動控製,握持火炬靈活自然,讓他感受到了國家先進的科技和製造對殘疾群體(ti) 的幫助。
特別的是,火炬傳(chuan) 遞中還穿插展示了殘疾人使用上、下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進行火炬傳(chuan) 遞。借助機器人完成火炬傳(chuan) 遞的邵海鵬告訴記者,成功點火的那一刻特別激動。“科技幫助我們(men) 脫離了輪椅,更好生活。我幾乎自己隻用了一成力量,其餘(yu) 九成都是機器人推動的。”
3日至4日,火炬將在張家口市民廣場、崇禮太舞滑雪場、蔚縣暖泉古鎮、懷來官廳水庫濕地公園、北京世園公園、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ti) 育指導中心等地繼續傳(chuan) 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