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辦好民生事,百姓幸福滿滿的

發布時間:2022-03-04 10:5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辦好民生事,百姓幸福滿滿的(民生共話)

  “前一陣,我為(wei) 準備今年議案進行調研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的話讓我很有感觸。他們(men) 最常說的一個(ge) 詞就是‘天翻地覆’。”3月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村民馬慧娟說。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從(cong) 來都是兩(liang) 會(hui) 關(guan) 注的重中之重。過去一年裏,中國繼續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持之以恒增進民生福祉。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請他們(men) 談談這一年的民生改善。

  “過去沒啥可說的,咱們(men) 聊聊現在”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安置區。2020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來到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已經在紅寺堡生活20多年的馬慧娟是一位作家,也是生態移民搬遷的受益者。她告訴本報記者,這一年來她在弘德村多次走訪調研,親(qin) 眼看到農(nong) 民生活一天天變好,群眾(zhong) 就業(ye) 等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jue) 。以弘德村為(wei) 樣板,這種模式正在向整個(ge) 紅寺堡區推廣。

  馬慧娟說,“我想讓他們(men) 聊聊過去,但他們(men) 說過去沒啥可說的,‘十年九旱’‘十種九不收’。他們(men) 就想聊聊現在。”

  “民生溫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副縣長歐彥伶著重強調了這個(ge) 詞。作為(wei) 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在2020年是最後一批整縣整族脫貧的縣,自從(cong) 摘掉“窮帽”以來,全縣的工作中心就轉向了從(cong) 鞏固脫貧成果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

  “讓我們(men) 很感動的是,中央財政對我們(men) 的支持力度不減、強度不變。借此機會(hui) ,我們(men) 在2021年繼續將之前的產(chan) 業(ye) 托一把、拽一把,讓它繼續發展壯大,幫助老百姓把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歐彥伶說,針對當地傳(chuan) 統的油茶、糖料蔗、桑蠶、山野毛葡萄等,當地出台了不同的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所帶來的好處。

  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保障民生,各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出了不少“新招”。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山東(dong) 省委主委、山東(dong) 省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告訴記者,過去一年,青島對民生的投入隻增不減,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欒新舉(ju) 例,2012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推出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製度,一開始隻涉及醫療,後來為(wei) 參保居民增加了基本生活照料待遇,此前這個(ge) 保險隻覆蓋城市居民,2021年正式覆蓋到了農(nong) 村。城鄉(xiang) 統一,待遇保障更公平。“這是我們(men) 為(wei) 共同富裕所作出的努力,對城鎮居民和農(nong) 村人口來說,這方麵的基本民生保障已經沒有什麽(me) 差異了。”

  欒新介紹,在青島這個(ge) 海濱城市,如今已經基本實現了“15分鍾健身圈”的全覆蓋,無論在城市社區還是農(nong) 村的小廣場,老百姓都可以方便地使用健身設施。當地從(cong) 資金和政策上努力保障,推動民生工程走在前沿。

  就業(ye) ,是很多地方保民生的重中之重。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內(nei) 江市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陳朗說,就業(ye) 是民生之本。她以內(nei) 江的實踐舉(ju) 例,位於(yu) 成渝發展主軸中心的內(nei) 江,是全國老工業(ye) 基地,近年來內(nei) 江市通過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茁壯成長,以產(chan) 業(ye) 促就業(ye) ,“產(chan) 業(ye) 內(nei) 江”的打造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了更多就業(ye) “飯碗”。

  陳朗說,近兩(liang) 年內(nei) 江大力推進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目前已有初具規模的服務外包企業(ye) 34家,並帶動就業(ye) 近5000人。今年初,大宇宙集團中國西南區域中心、韻達速遞西南區客服中心等服務外包項目相繼落戶內(nei) 江,又將新增崗位2000餘(yu) 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開門紅”必將為(wei) 群眾(zhong) 就業(ye) 開辟更加寬闊的新路子。

  數據顯示了這一係列工作的可喜成果,2021年,內(nei) 江全市城鎮新增就業(ye) 45558人,城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13772人,就業(ye) 困難人員再就業(ye) 3705人。

  喚起“小家庭”對“大家庭”的熱愛

  民生變化,通常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如何讓老百姓發自內(nei) 心支持社區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餘(yu) 梅頗有心得。

  比如老舊小區改造,便喚起了無數“小家庭”對“大家庭”的熱愛。餘(yu) 梅發現,一開始是社區幹、居民看,時間久了,居民主動參與(yu) 進來,共同維護提升越來越美好的居住環境。“他們(men) 覺得,政府的民生工程,讓我們(men) 的家改造得這麽(me) 好,環境這麽(me) 幹淨,生活這麽(me) 便利,如果再有不文明現象就不合適了。於(yu) 是,很多人自覺做起了社區環境的維護者。”

  這也要求,社區工作者心中真正想著老百姓的需求。餘(yu) 梅舉(ju) 例說,在梨樹園社區,之前實施背街小巷改造時,用圖紙規劃好,同時現場征求並聽取居民意見,進行合理調整,老百姓想搭“順風車”解決(jue) 的事,也會(hui) 一並幫忙解決(jue) 。比如在進行地下管網雨汙分流等工程時,如果周邊有路沿石小破損等,社區也會(hui) 一並處理。“真正讓居民感受到我們(men) 亮化美化優(you) 化環境的決(jue) 心,這些細節就很重要,老百姓關(guan) 注的小事一定要想辦法協調解決(jue) ,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

  當然,民生工作永遠在路上,永遠都有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歐彥伶介紹,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還有很多基礎設施短板需要補足。“我們(men) 過去欠賬多,如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men) 要積極探索如何實現產(chan) 業(ye) 強、百姓富、生態美,讓鄉(xiang) 村一天比一天好。”

  民生的可喜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裏。已經書(shu) 寫(xie) 紅寺堡故事很多年的馬慧娟注意到,如今媒體(ti) 來紅寺堡區的頻率越來越高。“因為(wei) 我們(men) 這些年變化太大了,一年一個(ge) 樣兒(er) ,甚至年初跟年尾都不一樣,所以總有新鮮事可寫(xie) 。”

  劉少華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