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出作品”到“出精品”?——代表委員熱議新時代文藝工作
如何從(cong) “出作品”到“出精品”?——代表委員熱議新時代文藝工作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如何從(cong) “出作品”到“出精品”?——代表委員熱議新時代文藝工作
新華社記者
“爆款”文藝作品頻出,反映了文藝界哪些新氣象、新趨勢?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代表委員們(men) 提了哪些新想法、新點子?從(cong) “出作品”到“出精品”、從(cong) “文藝高原”邁向“文藝高峰”,文藝工作者將作出哪些努力?
新華社記者就此專(zhuan) 訪了葉小鋼、馮(feng) 遠征、賈樟柯、張凱麗(li) 等文化領域的代表委員,暢談新時代文藝工作和他們(men) 的履職故事。
文藝創作更緊扣時代脈搏
“近年來,很多現實題材的大戲越來越受到年輕觀眾(zhong) 的歡迎,可以說是一個(ge) 非常可喜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張凱麗(li) 說,主旋律影片比以往更加貼近受眾(zhong) 、吸引受眾(zhong) 、打動受眾(zhong) 。
文藝創作更加緊扣時代脈搏,表現形式更加多元,題材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對近年來文藝領域新氣象的感受。他說:“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以及網絡文學等新型文化業(ye) 態,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為(wei) 大眾(zhong) 提供了高質量的精神食糧。”
全國人大代表、導演賈樟柯認為(wei) ,如今主旋律電影更趨符合電影藝術創作規律和市場需求,商業(ye) 化主流電影受到廣大觀眾(zhong) 的喜愛,成為(wei) 近年來電影行業(ye) 的一個(ge) 新趨勢。
“盡管疫情期間電影行業(ye) 整體(ti) 發展比較艱難,但是每年還是能夠湧現出很多年輕導演。我本人每年參與(yu) 主辦平遙電影展,通過這一平台,我看到了很多年輕導演蓬勃的創作熱情和大膽的藝術探索,比如他們(men) 會(hui) 運用多種類型的元素來反映現實,藝術表現手法很有創意。”賈樟柯說。
我國文藝事業(ye) 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閻晶明讚不絕口。談到印象深刻的文藝作品,他一口氣列出了《山海情》《覺醒年代》等近十部影視劇,感歎“很多作品在青年觀眾(zhong) 中引發強烈反響,成為(wei) 收視、口碑雙豐(feng) 收的‘現象級’佳作,真正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feng) 收。”
為(wei) 文化事業(ye) 發展建言獻策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促進基層文化設施布局優(you) 化和資源共享,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人民共享。”閻晶明說,期待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讓老百姓能夠更廣泛、更便捷、更輕鬆地使用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得到優(you) 秀精神文化的滋養(yang) 。
閻晶明今年兩(liang) 會(hui) 關(guan) 注的是網絡文學。他說,如今網絡文學創作隊伍越來越大,希望從(cong) 戰略上做好頂層設計,不斷推動網絡文學主流化發展,用新技術、新理念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
張頤武今年帶來的一個(ge) 提案是關(guan) 於(yu) 運用新媒體(ti) 促進知識普及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他認為(wei) ,應鼓勵各領域專(zhuan) 家、學者在短視頻平台開展科普,規範和發展知識付費,激勵優(you) 質內(nei) 容產(chan) 出。
談到履職故事,代表委員們(men) 感慨良多。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feng) 遠征欣慰地告訴記者,自己兩(liang) 年前提交的關(guan) 於(yu) 給新文藝群體(ti) 評職稱的提案,受到各界關(guan) 注並已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舉(ju) 措。
回憶起3年前提交的關(guan) 於(yu) 發展我國無障礙電影事業(ye) 的議案,賈樟柯記憶猶新。“議案提出後,有關(guan) 部門出台了相關(guan) 支持性文件。如今視障朋友幾乎每周都有新電影可看,而且渠道更加豐(feng) 富。”
賈樟柯說,希望能把實地參觀博物館、曆史文化遺產(chan) 等納入中小學教學體(ti) 係中,讓孩子們(men) 通過親(qin) 身體(ti) 驗,近距離感受祖國的大好山河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創作無愧於(yu) 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ge) 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ge) 時代的風氣。代表委員們(men) 表示,要精益求精、勇於(yu) 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向世界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馮(feng) 遠征認為(wei) ,創作文藝精品關(guan) 鍵要有工匠精神。文藝工作者隻有在時間的積澱中不斷思考、不斷打磨、不斷突破,才能找到最好的表現形式。
“例如我們(men) 用心創作的一些話劇,曆經十年打磨才搬上舞台,10年時間裏我們(men) 改了16個(ge) 版本。”馮(feng) 遠征說,每一年都在豐(feng) 富角色,通過不斷調整語言和動作上的細節,讓作品主題更鮮明、人物更細膩豐(feng) 滿。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音樂(le) 家協會(hui) 主席葉小鋼說,浮躁是文藝創作的一大殺手。文藝創作不能一味求快、求多、急功近利,而是要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創作更多能夠讓後人記住、讓自己驕傲的作品。
“偉(wei) 大的時代要有偉(wei) 大的作品。”葉小鋼說,下一步音樂(le) 界不僅(jin) 要創作更多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歌曲,還要創作更多具有國際水準的交響樂(le) ,通過音樂(le) 這一世界共通的語言,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記者潘潔、董瑞豐(feng) 、王鵬、張嘉琪、武思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