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代表委員熱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湖北機遇

發布時間:2022-03-08 10:29:00來源: 湖北日報

  位於(yu) 中國光穀的武漢未來科技城,已成為(wei) 引領高端研發和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的“大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周壽江

  閱讀提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

  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曆史交匯點,湖北如何下好科技“先手棋”,為(wei) 科技強國貢獻湖北力量?

  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cong) 75%提高到100%,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著力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等關(guan) 鍵詞,成為(wei) 關(guan) 注焦點。在鄂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展開熱議。

  加大基礎研究,支持科學家勇闖“無人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發動機,重大創新突破,離不開基礎研究的持續積累。”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武漢市九三學社主委梁鳴說。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未來科技創新的“超級風口”。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梁鳴提出,加大基礎研究,搶占人工智能製高點,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比重和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科學家勇闖“無人區”。

  梁鳴建議,湖北應充分發揮湖北科教優(you) 勢,搶占“風口”,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要素如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支持,建立多元化科研引導體(ti) 係,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十三五”期間,湖北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中部第一,進入全國科技創新水平的“第一方陣”,基礎研究競爭(zheng) 力位居全國第6位。

  作為(wei) 科教大省,湖北在基礎科研方麵該如何繼續發力?在人才培養(yang) 上又該如何為(wei) 基礎研究提供支撐?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高校應在涉及國家重大戰略的領域作出應有貢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說。

  《湖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進一步加強原始創新的支持力度,在“十四五”時期,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增長年均增速要達到14%,到2025年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比重達到8%。

  王焰新認為(wei) ,湖北尤其是武漢在科教資源、樞紐地位、城市能級、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形成堅實基礎和獨特優(you) 勢,具備基礎、條件和潛力,努力在基礎研究領域成為(wei) 全國的“領頭羊”。

  全麵推進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雙向轉化

  “我國創新體(ti) 係與(yu) 能力建設,正處於(yu) 量變到質變躍升的重要階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恰逢其時。”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馬新強說。

  湖北錨定科技強省建設目標,全力創建“兩(liang) 個(ge) 中心”,全麵推進協同創新,為(wei) 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xie) 新篇”提供硬核支撐。

  “高校、科研院所優(you) 勢是湖北發展最大的富礦,武漢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和戰略意義(yi) 。”馬新強說。

  武漢產(chan) 業(ye) 基礎厚實,獲批建設國家存儲(chu) 器、商業(ye) 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人才與(yu) 創新四大產(chan) 業(ye) 基地。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支撐是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武漢光電子產(chan) 業(ye) 占據全國半壁江山。建議加快推動建設光穀國家實驗室,促進我國光電科技自立自強,築牢數字經濟底座。”馬新強說。

  隨著湖北科技強省“四梁八柱”初步搭建,支撐高質量發展動能明顯增強,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科技行業(ye) 正向著高質量的自立自強奮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三江集團設計所型號總設計師、科技委主任胡勝雲(yun) 說。

  胡勝雲(yun) 認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應充分利用我國科技人員數量眾(zhong) 多、經濟規模龐大的優(you) 勢,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和競爭(zheng) 機製,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ti) 和科技人員參與(yu) 其中,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讓更多創新方案萌發、落地、生長壯大。

  “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zheng) 機製,是推動發展和創新的最好機製,能夠充分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胡勝雲(yun) 建議,在重大自立自強項目上加強競爭(zheng) 機製,通過公開競爭(zheng) 選取承擔單位;由兩(liang) 個(ge) 以上的不同團隊進行同時攻關(guan) ,形成競爭(zheng) 態勢,以實際攻關(guan) 結果作為(wei) 最終評價(jia) ;鼓勵不同團隊走不同的技術路徑,降低總體(ti) 項目風險。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企業(ye) “造血”能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企業(ye) 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持續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深化產(chan) 學研用結合。

  “湖北科技強省建設轉入快車道,創新變量轉化為(wei) 發展增量。”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說。

  近年來,湖北推出多項關(guan) 鍵舉(ju) 措,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促進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有效對接。

  在政策支持下,銳科激光通過成立研發中心、對接國內(nei) 頂級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建戰略研究平台等措施,提高公司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的攻關(guan) 能力,推動光纖激光全產(chan) 業(ye) 鏈的技術發展。

  閆大鵬認為(wei) ,中國激光器產(chan) 業(ye) 已發展成極具規模的高科技產(chan) 業(ye) ,湖北已成為(wei) 最重要的激光研究、製造、推廣和應用基地之一。

  “湖北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激光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國科技創新版圖中的領先地位。”閆大鵬建議,要大力支持加快建設以東(dong) 湖科學城為(wei) 核心的光穀科創大走廊,推動湖北實驗室建設,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湧流,把湖北建成廣大創客“首選地”、科技創新“強磁場”、經濟發展“聚寶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加計扣除比例從(cong) 75%提高到100%。

  “這充分表明國家對企業(ye) 開展研發科技創新的期盼,更加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全國人大代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姚鵑說,廣大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型企業(ye) 要搶抓政策機遇,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研發水平,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培育壯大新動能。

  姚鵑認為(wei) ,企業(ye) 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關(guan) 鍵在於(yu) 企業(ye) 自身。凡是發展得好的企業(ye) ,往往都是在研發上投入力度較大的企業(ye) 。

  “企業(ye) 研發團隊麵向市場、麵向應用,開發精準對路的產(chan) 品,讓企業(ye) 在激烈競爭(zheng) 中行穩致遠。”姚鵑說,隨著企業(ye) 不斷發展壯大,研發可以逐步前移,自主進行產(chan) 品基礎理論研究,鞏固壯大自我研究實力,以獲得更強的更新迭代能力和創新能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