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花滑運動員天生轉不暈?最新“科學”流言榜揭曉

發布時間:2022-03-08 10:3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最新“科學”流言榜揭曉 吃黑芝麻丸預防脫發、餐前熱水燙碗筷消毒都隻是“心理安慰” 此外——

  花滑運動員天生轉不暈?也得靠練

  冬殘奧會(hui) 盛大開幕延續激情!與(yu) 此同時,冬奧會(hui) 的熱度未消,不少民間高手仍在私下苦練“4A”,打算和冰墩墩一較高下。不禁有人會(hui) 問,為(wei) 什麽(me) 花滑運動員可以在冰麵上一直轉、轉、轉,而我們(men) 普通人卻不行?難道他們(men) 真的是有“轉不暈”的天賦嗎?其實不然。最新一期“科學”流言榜發布,其中就對大家感興(xing) 趣的冰雪運動話題提出正解。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hui) 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hui) 、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共同發布。

  流言:冰雪競技天氣越冷越好

  真相:雖說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是在冰雪賽場上的比拚,保持冰雪質量穩定很重要。但低溫不僅(jin) 會(hui) 帶來體(ti) 感上的寒冷,還會(hui) 對比賽的成績和安全性、運動員比賽器械及賽場設施等帶來實際影響。比如,在雪橇、雪車、鋼架雪車項目中,最理想的天氣是0℃或低於(yu) 0℃的晴天。跳台滑雪是公認的成績最易受天氣影響的比賽之一,氣溫低於(yu) -20℃或高於(yu) 0℃都不適宜比賽。如果氣溫較低,會(hui) 讓運動員肢體(ti) 出現僵硬,當氣溫在-20℃以下或持續極寒天氣時,雪質過硬,甚至出現比較厚的冰晶層,運動員落地時很容易摔傷(shang) 。

  自由式滑雪也有類似情況,過低的氣溫對於(yu) 運動員的體(ti) 能和技術動作都會(hui) 產(chan) 生較大影響,增加運動員受傷(shang) 的風險。

  流言:花滑運動員“能轉”是天賦

  真相:花滑運動員平均每場比賽要旋轉近百圈,說轉就轉,說停就停,這麽(me) 淡定的他們(men) 難道真是天賦異稟?其實,花滑運動員之所以轉不暈,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不停地訓練,並非天生不會(hui) 暈。

  人們(men) 耳朵裏的前庭係統是負責人體(ti) 自身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知係統,也是保證人在複雜運動中維持協調與(yu) 平衡能力的重要結構基礎。

  人在原地轉圈時,前庭係統半規管中的內(nei) 淋巴液會(hui) 按同樣的速度轉動。此時人體(ti) 內(nei) 一個(ge) 特殊的感受器“壺腹帽”接收到這個(ge) 信息,並反映給腦部,大腦就知道人在轉圈。當身體(ti) 突然停止旋轉後,內(nei) 淋巴液的移位一般持續3秒就會(hui) 停止,但壺腹帽卻需要經過25-30秒鍾回到原有狀態。因此,當人停止轉圈後,會(hui) 有一種朝相反方向旋轉的感覺。

  花滑運動員通過長期的訓練,讓前庭係統逐漸習(xi) 慣了頭部的空間變化刺激,對這些刺激變得“遲鈍”,進而戰勝了人體(ti) 的自然反應。不斷地訓練讓他們(men) 的身體(ti) 變得適應旋轉,從(cong) 而可以順利實現高水平的姿勢和平衡控製。

  流言:靈長類動物最合適提供移植器官

  真相:有人認為(wei) 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與(yu) 人類親(qin) 緣關(guan) 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是最合適的器官供體(ti) 。

  實際上,靈長類的“近親(qin) ”們(men) ,並不是人類理想的器官移植供體(ti) 。

  將靈長類列為(wei) 器官供體(ti) 麵臨(lin) 著包括技術、倫(lun) 理在內(nei) 的諸多問題。例如,靈長類中大多數物種體(ti) 型較小,其器官性能和尺寸無法承擔人類代謝的需要;靈長類繁殖率較低(平均十年一代),而體(ti) 型較大的猩猩和狒狒,本身就處於(yu) 瀕危狀態,也難以滿足人類對器官移植數量的需求。它們(men) 還可能帶有一些人類易感染的病毒,如猴免疫缺陷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一旦這些器官移植到人體(ti) 上,發生重組後可能產(chan) 生更有害的病毒。

  那麽(me) ,哪種動物才是更優(you) 之選?其實是——豬。因為(wei) 它們(men) 的器官大小與(yu) 人類相仿,傳(chuan) 染疾病風險也較低,且具有數量相對更為(wei) 充足等優(you) 勢。從(cong) “性能參數”上看,豬與(yu) 人的體(ti) 溫均為(wei) 36℃至37℃,心髒大小、管道分布和動力輸出,甚至心率(人的心率為(wei) 60至100次/分鍾,豬為(wei) 55~60次/分鍾)都相類似。可預見的器官移植範圍包括角膜、皮膚、胰島、關(guan) 節、肌腱、韌帶、腎髒、心髒、肝髒等多方麵。

  目前在醫學界,植入人體(ti) 細胞的豬的心髒瓣膜已經用於(yu) 患者治療,豬的韌帶肌腱移植也已經成熟,因此它們(men) 被認為(wei) 是現階段異種器官移植的最佳選擇對象。

  流言:幹眼症就是“眼睛缺水”

  真相:幹眼症靠勤滴眼藥水“補水”就能解決(jue) 問題?這樣做可能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失明。特別是對於(yu) “缺油”型的幹眼症,出現幹眼症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據介紹,幹眼症是由淚膜穩態失衡引發的眼表損害及不適症狀,常表現為(wei) 眼睛幹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眼紅眼癢、視力模糊、疼痛、畏光流淚,嚴(yan) 重的還會(hui) 導致角膜損傷(shang) 甚至視力損害。

  角膜的保濕靠淚膜,而淚膜的最外層覆蓋有一層瞼板腺分泌的“油”,以防止水分過快蒸發,這層油就是瞼脂。如果腺體(ti) 分泌不出油脂了,就會(hui) 造成瞼板腺功能障礙型幹眼。80%以上的幹眼患者伴有瞼板腺功能障礙。

  對於(yu) “缺油”型的幹眼症,一味用眼藥水進行“補水”不僅(jin) 成效甚微,還可能因破壞脂質層而加重病情。同時,眼藥水中的防腐劑及其他化學物質,也會(hui) 對眼表角膜、結膜細胞產(chan) 生損害。目前正規醫院的傳(chuan) 統治療方法是通過熱敷熏蒸、瞼板腺按摩、瞼緣清潔,再配合人工淚液,來緩解幹眼症的不適症狀。

  流言:吃黑芝麻丸能預防脫發

  真相:吃黑芝麻丸就能“以黑養(yang) 黑”,拯救發際線?別抱期望,吃太多可能還會(hui) 適得其反。

  首先說吃黑芝麻並不能減少白發。黑芝麻的黑色來自一種黃酮類物質,但人體(ti) 內(nei) 黑色素細胞組成的氨基酸衍生物,跟黑芝麻中的色素不是一種物質,因此就算吃黑芝麻,並不能幫助體(ti) 內(nei) 黑色素的生成,減少白頭發。

  再說黑芝麻的“防脫”效果。黑芝麻是一種油料種子的作物,它的含油脂量通常可以達到重量的一半以上。而如今的脫發者以“脂溢性脫發”為(wei) 主,其皮膚油脂分泌多,便於(yu) 真菌繁殖從(cong) 而引起毛囊損傷(shang) 。如果進食過多的黑芝麻丸,還可能會(hui) 加重油脂分泌,引起頭皮的瘙癢、紅斑等,並會(hui) 造成體(ti) 重和血脂的負擔。

  理論上,黑芝麻裏的維生素B2可以預防脂溢性皮炎,但是要滿足成年女性每天1.2毫克的維生素B2需求,得吃一斤以上,而男性則要更多。這可絕不是商家、網紅推薦的那樣,隨便吃一點就能達到期望中的效果。

  流言:純糧釀造的酒更健康

  真相:酒對健康的影響來自於(yu) 其中的酒精以及其他雜醇。實際上,不管是“純糧釀造”還是“食用酒精勾兌(dui) ”,其中的酒精都是通過糧食發酵而來的。隻要是酒精,對於(yu) 健康都有同樣的危害。

  另外,很多人推崇的“自釀酒”“土法釀酒”,其發酵工藝過程缺乏很好的掌控,後續往往沒有規範的蒸餾操作,所以所含雜醇通常更高。一些雜醇對健康的影響比酒精還要大,這也是有時喝“自釀酒”“土酒”更加“上頭”的原因。

  所以,從(cong) 健康角度考慮,建議不要飲酒。對於(yu) 那些自釀酒,則更要小心。

  流言: 檸檬能助眠可促孩子長高

  真相:檸檬幫孩子長高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孩子能不能長高,除了受到遺傳(chuan) 的影響,還和三個(ge) 因素有關(guan) :睡眠、營養(yang) 和運動。

  睡眠對長高和智力發育確實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絕大部分孩子並不存在入睡困難的問題。有人認為(wei) 檸檬會(hui) 產(chan) 生一種特殊香氣,讓孩子更好地進入睡眠。深度睡眠更多的孩子,身高是長得非常快的。但實際上,想通過聞檸檬味來實現加速睡眠也不現實,因為(wei) 檸檬並沒有助眠功效。

  孩子的身高除了受遺傳(chuan) 因素影響外,與(yu) 外部環境也有一定關(guan) 係,主要包括睡眠、運動、飲食、情緒等四方麵。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保持充足並規律的睡眠,堅持運動,保證充足營養(yang) ,以及保持良好情緒等,為(wei) 孩子的身高助力。總之,一定要用科學的方式幫助孩子長高,必要時可向正規醫院谘詢。

  流言:餐具用開水燙燙就能消毒

  真相:不少人在外應酬聚餐前習(xi) 慣先用開水燙燙碗筷消毒殺菌。但這隻不過是“心理安慰”。用開水燙餐具,由於(yu) 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不足,往往不能保證殺死多數致病性微生物,其作用頂多就是衝(chong) 下浮塵。

  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同時具備兩(liang) 個(ge) 條件:一個(ge) 是溫度,另一個(ge) 是時間。舉(ju) 例來說,可引起腹瀉的致病性大腸杆菌、傷(shang) 寒杆菌、霍亂(luan) 弧菌等普通細菌繁殖體(ti) ,80℃熱水需要5-10分鍾、沸水需要2-5分鍾才能殺滅;嬰兒(er) 腹瀉病毒需要100℃處理5分鍾才可滅活;甲肝病毒在56℃可存活30分鍾,乙肝病毒60℃能存活4小時,連續煮沸1分鍾才能破壞它們(men) 的傳(chuan) 染性;而要殺滅其他耐熱能力更強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溫度更高、時間更長。

  但一般餐廳提供的熱水熱茶,為(wei) 了避免燙傷(shang) ,多在70℃-80℃左右。這些水倒在涼的餐具裏,溫度還會(hui) 降至更低。另外,不少人燙餐具的時候,最多燙個(ge) 十幾秒,這在作用時間上也是遠遠不夠的。

  聚餐時,比起開水燙碗,人們(men) 更需要做的是使用公筷公勺、分餐,或者使用包裝好的消毒餐具。餐具隻要經過嚴(yan) 格的消毒殺菌流程,就可以放心使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