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中國人的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

發布時間:2022-03-11 14: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奮進中國·觀察

  糧食安全成全國兩(liang) 會(hui) 熱點話題

  讓中國人的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

  一麵是2021年全年糧食總產(chan) 量再創新高的亮眼成績單,一麵是“誰來養(yang) 活中國”的“靈魂拷問”,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有關(guan) 糧食安全的話題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中國是農(nong) 業(ye) 大國,自古以來農(nong) 業(ye) 就是關(guan) 乎治國安邦的大業(ye) 。讓14億(yi) 中國人的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才能夠保障我們(men) 國泰民安。”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吳德說。

  我國糧食安全尚難言完全過關(guan)

  2021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達1.3657萬(wan) 億(yi) 斤,比2020年增加267億(yi) 斤,增長2.0%。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原黨(dang) 組書(shu) 記陳萌山說,這是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連續第十八年豐(feng) 收,在世界上絕無僅(jin) 有。

  3月6日下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部分界別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經過艱苦努力,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ang) 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cong) 當年4億(yi) 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yi) 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誰來養(yang) 活中國”的問題。

  但“誰來養(yang) 活中國”的緊迫感仍然回蕩在會(hui) 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ge) 問題上不能有絲(si) 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wei) 進入工業(ye) 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jue) 。

  參加聯組會(hui) 的吳德注意到,總書(shu) 記花了大約1個(ge) 小時的時間,講述了如何保證糧食安全問題。他說,總書(shu) 記非常了解基層,他的講話讓與(yu) 會(hui) 政協委員產(chan) 生了強烈共鳴。

  陳萌山指出,我國糧食生產(chan) 還麵臨(lin) 不少困難,糧食安全尚難言完全過關(guan) 。在連年豐(feng) 收的同時,去年我國糧食進口增加,一些區域因災減產(chan) 較多,地方抓糧、農(nong) 民種糧內(nei) 生動力不足,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還有隱患。

  糧食安全的範疇不隻是大米、小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nong) 食品集團知聯會(hui) 會(hui) 長唐俊傑說,從(cong) 大糧食安全觀來看,除了主糧以外,蔬菜、水果、肉、水產(chan) 品、菌類等,都是大門類的食物,也要關(guan) 注這些領域的安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糧食產(chan) 量要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說,這是給我們(men) 下的“軍(jun) 令狀”,是必須確保完成的硬任務。

  在3月5日的“部長通道”上,唐仁健坦言,今年的糧食生產(chan) 確實麵臨(lin) 很大困難,去年五省受罕見秋汛影響,冬小麥晚播麵積占冬小麥總麵積的三分之一。

  “盡管麵臨(lin) 苗情複雜的情況,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依然有信心有決(jue) 心打贏保夏糧奪豐(feng) 收這場硬仗。”唐仁健說,“在總量的保障下,我們(men) 有能力保證14億(yi) 多中國人每天到點開飯,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也吃得越來越好。”

  耕地和種業(ye) 是糧食安全的兩(liang) 個(ge) 瓶頸

  在關(guan) 注糧食安全問題時,耕地和種業(ye) 是代表、委員頻頻提及的兩(liang) 個(ge) 方麵。在大會(hui) 發言中提出建設高水平國家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帶的建議時,陳萌山指出,建設的目標任務就是要突破耕地和種業(ye) 兩(liang) 個(ge) 瓶頸,全麵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

  陳萌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前中國仍處於(yu) 城鎮化上升階段,保護耕地壓力依然較大,必須落實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吳德認為(wei) ,守住這條紅線,每個(ge) 人都要擔責。把耕地數量穩住了,同時努力提高耕地質量,才能讓糧食產(chan) 量保持穩定。

  不少代表、委員注意到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建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的內(nei) 容。“這些目標強調農(nong) 田除了麵積有保障、質量也要有保證,可見政府工作報告談及農(nong) 業(ye) 的內(nei) 容,句句關(guan) 鍵。”陳萌山說。

  唐仁健說,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實行最嚴(yan) 格耕地保護製度的一係列規定和有關(guan) 法律法規,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管數量、提質量、控用途。

  以管數量為(wei) 例,唐仁健介紹,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積極配合自然資源部門,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責任書(shu) ,實行嚴(yan) 格考核、一票否決(jue) 、終身追責。

  種業(ye) 振興(xing) 近年來也被擺在了糧食安全的重要位置。2021年7月,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方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ye) 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you) 勢、控風險,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

  唐俊傑根據調研情況發現,當前種業(ye) 自主創新方麵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創新資源分散,技術集成能力不足,產(chan) 業(ye) 鏈、科研鏈上下遊脫節的問題,製約了我國種業(ye) 發展。在她看來,總書(shu) 記的話為(wei) 農(nong) 業(ye) 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吳德認為(wei) ,種業(ye) 振興(xing) 要從(cong) 種子資源的發掘、重要功能基因的利用、關(guan) 鍵技術的形成、育製種基地的建設、育種企業(ye) 的培優(you) 扶強和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六方麵著手。

  “種業(ye) 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其關(guan) 鍵技術是最核心的,而目前我國尚有一些因素製約了關(guan) 鍵技術的形成,比如核心育種材料沒有實現共享。”吳德建議,構建國家級核心育種材料共享平台,讓種業(ye) 科技人才之間實現公益共享,在向企業(ye) 轉化時實現有賞共享,從(cong) 而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育種進程就可以縮短。

  開發豐(feng) 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

  從(cong) 中長期看,我國糧食供求仍將處於(yu) 一種緊平衡態勢,這就涉及“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feng) 富多樣的食物品種”的問題。吳德說,生物資源空間巨大,但現在中國對生物資源的利用僅(jin) 有1%,還有99%沒被利用。

  如何“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nong) 業(ye) 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吳德認為(wei) 要從(cong) 三方麵入手:一是摸清我國種質資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對基因資源進行發掘與(yu) 利用,特別是通過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選育更高價(jia) 值的動植物、微生物品種;三是篩選符合人類需求的微生物用於(yu) 食品加工乃至醫藥。

  守住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的底線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研究員王靜說,農(nong) 產(chan) 品是老百姓每天的必需品,不僅(jin) 要保數量,還要保多樣、保質量,更要守好安全底線。

  結合當下的實際,王靜認為(wei) ,要倡導綠色的生產(chan) 方式,農(nong) 產(chan) 品不能有病就用藥,而是要用綜合辦法,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多手段並舉(ju) ,進行田間管理,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種業(ye) 也是事關(guan) 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的源頭問題。王靜說,如果種子是優(you) 良品種,本身具有抗病害的能力,在生產(chan) 過程中就可以少用藥。

  這就涉及種業(ye) 的安全問題。吳德建議,要像守護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一樣,給育種基地也劃一條紅線,甚至像監督腐敗行為(wei) 一樣,建立保護育種基地機製,讓長期穩定的育種基地得到保護。

  “農(nong) 業(ye) 是我們(men) 農(nong) 業(ye) 高校的直接擔當。”全國兩(liang) 會(hui) 有關(guan) 糧食安全問題的討論還在繼續,而吳德內(nei) 心已經產(chan) 生了緊迫感,“在履職過程中,我們(men) 還要更加深入調研農(nong) 業(ye) 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突破‘卡脖子’的關(guan) 鍵技術瓶頸。”

  王靜則說,從(c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中,她能夠感受到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總書(shu) 記的講話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李華錫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