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通信設備“教練” 他守護“數據列車”一路飛馳
網絡優(you) 化專(zhuan) 家黃誌輝“訓練”設備、升級技術,讓用戶體(ti) 驗5G應用的“速度與(yu) 激情”——
守護“數據列車”一路飛馳
本報記者 賴書(shu) 聞
日前,記者見到黃誌輝時,他正帶領幾個(ge) 同事對海口坡巷路基站做數據測試。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黃誌輝是中國聯通海南省分公司的無線網絡優(you) 化專(zhuan) 家。他提出的“基於(yu) 無線鏈路預算的深度覆蓋理論”“室內(nei) 外一體(ti) 綜合覆蓋方案”“低成本模測支撐室內(nei) 深度覆蓋精準規劃”等建議,為(wei) 單位節省建設投資超過1800萬(wan) 元。
“無線網絡就好比公路,我的任務是讓公路變成高速公路,安全快速地保障更多‘數據列車’通行。”黃誌輝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
當好通信設備“教練”
黃誌輝與(yu) 無線網絡結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
黃誌輝的父親(qin) 是一名物理老師,家裏總是放著各種物理課實驗器材,這讓黃誌輝從(cong) 小就有了“實操”條件。
父親(qin) 也把物理知識帶到了家裏。“在父親(qin) 幫助下,將電子元器件放在肥皂盒內(nei) ,通過導線串聯在一起,一個(ge) 簡單的收音機就做好了。”黃誌輝回憶說,在20世紀80年代初,七八歲的他就有了一台自己DIY的收音機。
1994年,黃誌輝從(cong) 無線電技術專(zhuan) 業(ye) 大學畢業(ye) 後,進入電子工業(ye) 部第七研究所任研發工程師。1999年,不安於(yu) 現狀的他來到上海西門子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擔任技術支持專(zhuan) 家。
5年後,已在業(ye) 界小有名氣的黃誌輝,加入中國聯通海南分公司,在這裏逐漸成長為(wei) 一名無線網絡優(you) 化專(zhuan) 家。
在27年的職業(ye) 生涯裏,黃誌輝經曆了移動通信網絡從(cong) 1G到5G的飛速發展。
“網絡運營要把基站性能發揮到最佳狀態,既節約成本,又提升用戶體(ti) 驗。”黃誌輝覺得,自己就像設備的“教練”,通過訓練,讓設備發揮出最好水平,把網絡性能運用到極致。
保障“數據列車”高速運行
在自貿港5G規劃中,黃誌輝前瞻性地進行了3.5G和2.1G頻率性能和覆蓋能力的組網研究,製定了分場景的3.5G和2.1G頻率的組網方案,為(wei) 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旅遊、智慧農(nong) 業(ye) 等應用項目的落地,提供了技術保障。
“如今的5G就像一個(ge) 高速軌道,這個(ge) 高速軌道足夠多個(ge) 5G應用同時‘行走’,我的任務就是保證各種‘數據列車’在上麵穩定運行。”他這樣比喻。
“很幸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設備研發,第二份是設備運用,第三份工作是現在的用戶服務,這個(ge) 順序讓我有了很好的技術積累。”黃誌輝的職場生涯一直穩紮穩打。
2017年,海南聯通以獨享高帶寬、高密度並發、低交互時延、低等待時延的四大技術標準組建了全國首個(ge) 高鐵影院,在東(dong) 環高鐵上實現世界首例高鐵全程4G多媒體(ti) 視頻廣播、雙向視頻直播、VR視頻直播3種視頻業(ye) 務流暢並發。
這背後,離不開黃誌輝和同事們(men) 的努力。
剛開始調試時,VR視頻直播經常出現卡頓情況。原來,4G網絡無線接口帶寬有限,但VR業(ye) 務需要消耗大量帶寬,因此經常出現資源調度不足。現場技術人員對這個(ge) 難題感到束手無策,隻能把黃誌輝請來。
黃誌輝在現場一待就是兩(liang) 個(ge) 月。他不厭其煩地對整個(ge) 線路進行反複測試,不斷從(cong) 頭腦中調取“庫存積累”,終於(yu) 在他自己都感到即將技窮的最後一次優(you) 化方案調整中,成功解決(jue) 了視頻卡頓故障。
愛讀書(shu) 的“網絡醫生”
“我會(hui) 讓他們(men) 先自己動手,思考解決(jue) 方法,遇到難題再指導,這樣他們(men) 上手會(hui) 更快。”黃誌輝的徒弟,不少已經成為(wei) 業(ye) 務骨幹。
“遇到問題,他總會(hui) 第一時間教我,而且會(hui) 教很多種方法。”海南聯通區域運營中心網絡工程師王光先說,他和黃誌輝的關(guan) 係亦師亦友,最佩服的是黃誌輝愛讀書(shu) 、肯鑽研。
看書(shu) 是黃誌輝從(cong) 小就養(yang) 成的習(xi) 慣,遇到喜歡的書(shu) ,他總是會(hui) 反複翻看,還會(hui) 記下讀書(shu) 筆記。
記者在黃誌輝的書(shu) 架上看到一本書(shu) ——《3G關(guan) 鍵技術詳解》,書(shu) 頁已經被翻得卷起。他告訴記者,正是這本書(shu) 幫助他係統搭建起了移動通信完整的理論架構。
“2G、3G、4G的網絡框架是國外製定的,很多書(shu) 也是國外的,想要了解,就得看英文原版。”黃誌輝說,一開始看英文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很艱難,為(wei) 了讓自己學懂弄通,他花很多時間把一些章節的內(nei) 容翻譯成了中文,再將其中的知識點按自己的思路重新梳理,加深理解。
“心情煩躁或者遇到棘手問題時,看書(shu) 能靜下心來,很多問題也能從(cong) 書(shu) 中找到靈感。”黃誌輝對記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